低温冲击镇痛仪与传统冰袋冷敷在膝关节镜术后消肿和镇痛中的比较研究
2019-03-07刘冰莹纪慧茹
杨 茜 刘冰莹 金 真 纪慧茹 王 策 张 倩 黄 菲
膝关节镜手术是目前诊治膝关节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应用范围广泛、破环膝关节结构与功能程度小、诊断准确、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治疗膝关节疾病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1-2]。膝关节镜手术虽然其创伤小,但患者在术后仍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和疼痛,而良好的术后镇痛能够减轻术后疼痛、解除局部组织痉挛、加快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减少不良反应以及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的发生[3]。本研究旨在探究低温冲击镇痛仪与传统冰袋冷敷在膝关节镜术后消肿和镇痛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6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骨科的120例确诊为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31~56岁,平均年龄(33±11)岁;其中半月板损伤34例,膝骨关节炎26例。对照组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29~53岁,平均年龄(34±8)岁;其中半月板损伤38例,膝骨关节炎2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等方面比较无差异,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准许,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行关节镜术后1 h内患者;②认知功能正常,知情并愿意合作患者;③未曾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患者。
(2)排除标准:①排除韧带重建者;②冷疗禁忌症患者;③患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周围血管炎、糖尿病、风湿病及浅感觉分离患者;④对冷特别敏感或耐受度低患者;⑤精神疾患、恶性肿瘤及有智力和交流障碍者。
1.3 仪器与材料
采用CryofosI型低温冲击镇痛仪(常州瑞海英诺医疗科技),输入功率为30 VA,配备6个容量13.55 L、工作压力为15 Mpa、符合国家标准“铝合金无缝气瓶”(GB 11640-2011)[4]中的指标。
1.4 治疗方法
(1)两组患者术后患肢均采用加压包扎,松紧适宜,避免因过紧而影响患肢血运引起肢体肿胀;并在术后第1 d即给予冷疗,每日1次,每次15 min,连续4 d。
(2)观察组。患者通过低温冲击镇痛仪,利用高压(50 bar)超低温(-78 ℃)的高纯度的CO2,在治疗的皮肤表面形成干冰微晶,干冰快速升华为CO2气体,能在30 s内令皮温骤降到4 ℃以下。当在皮肤上看到薄薄的冰霜,或传感器上面的灯亮时,表示该部位已达到治疗所需温度。对损伤部位治疗完成后,应对邻近的淋巴管道及淋巴结进行喷射治疗,激励淋巴导管回流,加快淋巴循环,促进炎症物质及水肿渗出物的吸收。
(3)对照组。采用普通冰袋放于膝盖处冰敷。冰敷过程中注意患者皮肤温度、皮肤感觉、皮肤颜色、末梢血运等,同时注意冰袋有无渗漏及冰袋温度。
1.5 观察与评价指标
(1)术后疼痛评价。对两组患者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进行疼痛评价,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VAS评分的分数越大疼痛越严重。
(2)观察肿胀度。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肿胀情况,于术后24 h、48 h及72 h测量和记录膝关节固定点周径差值:测量三个部位,即髌骨上极2 cm、髌骨中点及腓肠肌最粗点判断。
(3)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和患者满意度。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疼痛VAS评分及住院天数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术后疼痛VAS评分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6,t=1.752;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及住院天数比较(±s)
表1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及住院天数比较(±s)
组别 例数 术后疼痛(分) 住院天数(d)观察组 60 1.11±1.35 5±2对照组 60 1.96±1.95 11±2 t值 1.816 1.752 P值 <0.0.5 <0.0.5
2.2 两组术后膝关节肿胀度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髌骨上极、髌骨中点及腓肠肌最粗点肿胀度显著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0,t=1.789,t=2.115;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膝关节肿胀度情况比较(cm,±s)
表2 两组术后膝关节肿胀度情况比较(cm,±s)
组别 例数 肿胀度髌骨上极 髌骨中点 腓肠肌最粗点观察组 60 3.6±1.1 3.9±1.2 0.6±0.2对照组 60 4.2±1.5 4.8±1.4 0.9±0.4 t值 1.460 1.789 2.115 P值 <0.05 <0.05 <0.05
2.3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为9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8,P<0.05)。
3 讨论
术后疼痛是因创伤性血肿压迫或炎性反应物质刺激局部末梢神经所引起[5]。手术造成的血管损伤、扩张充血及微小血栓导致微循环不畅,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炎性物质在局部浸润,损伤部位及其周围组织血浆、纤维蛋白原等血管内容物增多,使组织间胶体渗透压增高,引起组织发生水肿,进而加重疼痛[6-8]。冷冻疗法是将低于人体温度的物理因子作用于患处的一种物理疗法[9]。局部冷疗作为一种控制软组织损伤及炎症反应的有效治疗方式,可有效地缓解肿胀和疼痛,减少肌肉痉挛的发生,明显提高手术患者的疗效,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10-11]。Schaser等[12]认为,局部冷疗能恢复大鼠软组织损伤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在现在的临床实际应用中,局部冷疗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低温冲击镇痛仪采用最新的神经性低温刺激技术(neuro cryo stimulation,NCS),通过喷枪喷射出高压(50 bar)超低温(-78 ℃)的CO2,直接作用于治疗部位,干冰迅速升华带走大量的热,迅速降温(30 s内,32 ℃降至4 ℃以下)。低温冲击疗法,通过高压和超低温的影响,产生“热冲击(Thermal shock)”。同时,热冲击效应加速淋巴回流,使渗出液被再吸收并通过静脉和淋巴系统移除,最终达到镇痛、消肿、抗炎及肌松的治疗效果。
低温冲击镇痛仪与传统冰袋相比,具有制冷方便快速、治疗时间短、效果显著以及安全无菌等优势,可达到术后尽早康复的目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速床位周转、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