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肺栓塞患者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前后心电图的改变分析

2019-03-06廖兰寇彦祺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期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尿激酶

廖兰 寇彦祺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前后心电图的改变情况。方法:  收集我院2017年1月到2018年9月期间接诊的21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心电图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后右心负荷过重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心电图情况改善情况良好,心率、呼吸指标都有所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以病程时间作为划分,病程14d以內患者溶栓疗效高于病程14-30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效果明确,利于减慢心率、减少室性早搏,改善右心负荷过重表现,疗程14d以上患者可适当放宽溶栓时间窗。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尿激酶;溶栓治疗;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2-072-01

急性肺栓塞属于常见的呼吸内科危重疾病,发病面积大时患者病情更严重,死亡率较高。快速有效的溶栓治疗能减少血管闭塞,改善肺动脉血液流动,并降低肺小动脉的压力以及肺部血管的阻力,以改善心脏功能、减少死亡风险。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近几年临床对于急性肺栓塞的治愈率有明显提高。本文选取21例患者展开研究,分析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改变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1月到2018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的21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入组条件:造影显示肺动脉存在充盈缺损或阻塞的患者[1];通气扫描正常但肺叶或肺段有放射性缺损患者;年龄不超过70岁;病程不超过30d的确诊急性肺栓塞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23-68岁,平均(46.85±3.25)岁,中位年龄47岁,发病至溶栓4-29d,中位时间12d。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对项目知情并同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本研究。

1.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前完成血常规、血小板、凝血功能、血气分析、肝肾功能、脉搏、呼吸、动脉氧分压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等检查项目,进行UCG估测肺动脉收缩压[2],行心电图检查并收集整理报告,留置导管针抽血备用。选用国产尿激酶(20kU/kg)与生理盐水(100ml)配合进行静脉滴注2h,外周静脉溶栓18例次。溶栓后监测以上指标变化情况。心电图检查选用上海光电医用电子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多道心电图机,型号为ECG-2350。观察患者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达正常值1.5-2.5倍时给予低分子肝素(4100U)皮下注射,1次/12h,连续7d,停用低分子肝素前3d应用华法林,用法用量3-5mg/d,视具体凝血酶原时间调整用量,治疗3-6个月以上评价疗效。

1.3疗效评价

记录所有患者溶栓前后心率、呼吸指标,观察溶栓后心电图结果。判定治疗效果:治疗1周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记为显效;呼吸困难等症状有所减轻或缓解记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记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数资料用率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p<0.05表明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患者心率呼吸指标及心电图分析

21例患者溶栓后心率(69±12)次/分,低于溶栓前(92±18)次/分,t=4.872,p=0.000;溶栓后呼吸(18±6)次/分,低于溶栓前(25±8)次/分,t=3.208,p=0.003。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患者治疗前心电图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存在窦性心动过速,额面电轴右偏,18例患者有室性频发早搏,11例患者Ⅰ导联呈深S波,5例表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9例患者Ⅲ导联呈现Q波或T波,7例患者心电图呈现V1-V4导联不同程度T波倒置;分析患者溶栓后心电图结果,显示电轴右偏减轻,17例患者室性早搏减少,有11例患者Ⅰ导联S波变浅,3例患者Ⅲ导联存在Q波和T波,呈动态改变,其余检查结果较好,21例患者溶栓后整体心电图情况较溶栓前更好。

2.2治疗有效率统计

病程14d以内患者16例,其中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87.50%;病程14-30d患者5例,其中显效1例、有效1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40.00%。分析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817,p=0.000)。

3讨论

急性肺栓塞是由血栓脱落或其他物质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综合征,数据调查显示该病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死亡率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位居第三[3]。慢性肺栓塞也可演变为急性肺栓塞,临床表现缺乏典型症状,因此诊断中常常会漏诊或误诊,发病时患者已处于高危状况。尿激酶(UK)是由人工提取或培养的一种蛋白水解酶,无抗原性。UK能有效激活人体内的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水解纤维蛋白从而溶解血栓,改善血液循环,临床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脑血管栓塞、肢体动静脉血栓等疾病都有明显疗效,但对于陈旧血栓疗效不明显。分析患者溶栓治疗后心电图变化情况,大部分患者室性早搏减少、电轴右偏减轻,且部分患者Ⅰ导联S波变浅,尿激酶溶栓治疗对心电图有积极改善作用,患者心肺功能改善较好,有个别患者出现Ⅲ导联仍呈现Q波和T波。本文中疗效统计数据显示,病程在14d以内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病程14-30d患者。从心率、呼吸等指标来看,患者临床症状都得到迅速改善。

综上所述,急性肺栓塞患者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临床疗效确切,治疗安全,有减慢心率、减少室性早搏,改善右心负荷过重的作用,对病程14d内的新鲜血栓疗效更明显,患者溶栓后心率、呼吸等情况恢复良好。

参考文献

[1]杨宇.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肺栓塞溶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30):154-155.

[2]闫秀丽. 急性肺栓塞患者应用溶栓治疗对其心电图的影响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 5(13):31-32.

[3]祝丽萍, 罗卫红. 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分析[J].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7, 26(5):318-319.

猜你喜欢

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尿激酶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继发颅内出血的溶栓治疗
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肺栓塞、急性主动脉夹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D—二聚体在急性心梗溶栓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研究
联合检测D—二聚体、心肌肌钙蛋白I和纤维蛋白原对急性肺栓塞预后评估的意义
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观察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