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的实现策略

2019-03-06孙守宇

会计之友 2019年3期
关键词:审计信息化经济责任审计

孙守宇

【摘 要】 政府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我国审计和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评估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制约权力运行和监督经济等方面贡献突出,但传统审计方式效率低下和审计资料不全面等弊端制约着审计的发展,而审计与信息化的融合为审计提供了新的发展渠道。文章简要概括了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基础并说明审计信息化的可行性,分阶段梳理和分析了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过程和难点,以广州市城市规划局为例详述其实施过程,以期为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的发展与推广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 经济责任审计; 审计信息化; 政府审计创新

【中图分类号】 F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9)03-0139-05

一、引言

随着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央权力逐级下放地方,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日渐分离,意味着各级地方政府拥有更多行政权和财政权,因此,国家对地方政府权力行使的合理性高度关注。经济责任审计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全面科学地评价领导干部和加强权力制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我国经济监督的关键性环节,也成为我国审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面对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业务的日益复杂,传统审计方式在海量数据的审核与挖掘方面渐渐力不从心,落后于时代步伐。当下政府传统审计存在种种弊端,而审计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模式的出现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渠道。审计现场实施系统的建立实现了联合审计和信息化审计,也使得审计工作目标由高效审计向提高审计效能转变。因财政收支对政府部门发展和单位负责人评价具有重要影响,所以经济责任审计将财政收支作为重要指标。本文以政府经济责任审计的信息化应用为研究对象,在简述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基础上分析其信息化的可行性,并梳理审计信息化过程和存在的难点,通过案例剖析审计信息化具体实施过程并得出相应结论,希望为我国政府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的顺利实施有所助益。

二、政府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基础和信息化的可行性

(一)经济责任审计概念

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特有的审计模式,它是指独立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计划预算等项目,对经济责任人任职期内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审查和评价的审计方式。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一般为领导干部、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法人及主要负责人,审计时间需按照被审计人任职期确定,一般为三至五年不等,其主要目的在于分清经济责任人在任职期间对部门经济活动应承担的责任,也为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的考核提供参考依据,在加强干部监督、促进廉政建设和客观公正评定领导干部经济业绩和经济责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政府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的可行性

1.审计机构信息化系统建设情况较好

我国审计部门早在20世纪末就确立了审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目标,通过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处理会计信息,扩大审计覆盖范围,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和工作效率,实现国民经济的信息化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审计署对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分步骤落实,并加强对各地方审计机构的指导,提高其建设效率和标准性。我国已成功在2002年和2008年启动和实施了“金审”的一期和二期工程,第三期也在立项筹备过程中,初步实现中央与地方审计机构間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为国家宏观调控决策提供信息数据支持。信息化系统核心现场审计实施系统现已全面推行,为保证数据的标准化,明确了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的标准,其输出格式也有文件规范,审计所需的基本数据也要分类整理,方便了信息数据的顺畅获取。审计署试点建设国家和各省级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库,内部共享数据日趋丰富。

2.地方政府部门财务信息化有一定基础

地方政府会计与财务的信息化是政府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的基础,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信息系统,自动进行记账、报账和审核等工作,使财务工作更为标准化,其时效性和准确性也随之提升,实现人员向财务管理的转移,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现阶段,各财政预算部门主要采用用友、金蝶等财务软件进行财务信息的整理与分析,基本实现财务的信息化管理,后台数据库也发挥着存储、处理数据和反馈的作用。随着数据存储技术、磁盘阵列技术的应用,数据分析和发掘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审计工作也获得优质技术支持,促进了审计信息化的开展。

3.审计人员信息化水平较高

各地审计机关牢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审计人才的培养,积极组织开展审计技能培训,并增加信息化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审计机构依据审计人员自身知识储备量的不同因地制宜设置培训内容,逐步培养了一批信息与审计复合型人员,并在实践中累积经验、不断创新,极大提高了审计监督能力。

三、政府经济责任审计的信息化过程和难点分析

(一)政府经济责任审计的信息化过程

1.审计信息系统信息录入阶段

审计人员将被审计单位部门的财务信息录入审计信息系统的方法有三种,具体采集信息方法见图1。

如图1所示,审计人员收集录入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的方式有:一是国标数据的收集方式。顾名思义,国标数据就是指被审计单位采用国家标准设置的数据库,其标准与审计机构数据接口和内部处理设置相一致,可直接录入审计信息系统进行查验等后续工作。二是拷贝账务账套数据方式。若被审计单位采用财务软件进行财务信息的处理,则可依据其使用的软件拷贝财务数据的备份,套用审计现场实施系统模板还原相关账务,即可进行查验工作。三是小众财务软件账务还原方式。若被审计单位账务系统较为小众无法顺利对接审计现场实施系统,则将财务软件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拷贝录入系统数据库,数据库语句手工还原录入审计现场实施系统进行查验工作。

2.审计信息系统信息核查阶段

电子账簿审计与传统审计核查方向一致,共同将账目作为审计取证切入点。审计系统要对会计账簿账套设置使用的合法合规性、会计资料的真实有效性、账务核算的准确性和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方面进行审查,审查过程中要对会计账簿反复查找核对,繁琐零碎且工作量大,随着审计信息化的实施,账目核算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极大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此阶段,审计人员应加强掌握信息技术和实际操作流程与规范,实现系统与财务数据的有效对接,在重点审核财务数据的同时,也要与业务数据相互验证,进一步提高财务信息分析的准确性。

3.信息系统审计和语句编写查询阶段

信息系统审计随着计算机在财务会计领域的应用而产生,它通过收集并评价数据判断系统在保护资产、维护数据完整和完成组织目标等方面的情况达成审计目的。其贯穿于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中,不仅对传统财务数据审计项目进行核算,还加入业务数据、管理信息和计算机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等审计项目。与此同时,为计算机设定相应标准,就可批量进行对比核算工作。能实现上述操作,主要是因为系统采用了结构化查询语言、多维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审计人员需要在审计现场实施系统的数据方法区编写代码、查询语句分析财务数据,因此,审计人员应注重数据查询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做到因地制宜編写恰当准确的查询语句,避免因语句错误造成查询结果偏差情况的发生。

4.汇总分析数据并查找疑点阶段

审计人员在对各项审计数据和分析结果汇总后,整合分析财务信息并利用字段数值统计、重号分析、断号分析和分类分析等方法查找其中存在的疑点,采用数值和时间分层分析方法进行验证,利用数据分析模型为大规模数据分析提供保障,归纳总结后确定审计疑点。通过种种措施,深入揭示单位负责人履职情况,提高审计建议深度,促进政府绩效的提高并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5.编写与出具审计报告阶段

在审计最后阶段,审计人员应分析数据、找出疑点并取证,得出结论并书写审计报告。经济责任审计要对单位负责人任职期间履职情况和经济责任做出明确判断,在各小组共享数据分析情况的前提下编写各阶段工作底稿,最终上交项目组长,由组长汇总编写成审计报告。

(二)政府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分析

1.财务数据录入的技术要求高

各地财政预算部门使用的财务软件种类繁多且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统一标准的规范,部分数据库与审计现场实施系统参数设置存在较大偏差,相关业务数据只能拷贝原始数据运用数据库语句手工还原,才能录入审计现场实施系统进行后续流程。这种做法无疑增加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同时对数据库和计算机操作相关知识的储备提出更高要求。

2.数据分析的恰当性要求高

经济责任审计针对不同级别的单位负责人审查重点有所不同。行政事业单位重点审查内容为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财务收支和预算是否真实和财政收支结构等方面,具体操作为对单位明细账和总账等账簿、预算明细、固定资产等进行对比分析,并查验账目真实性与支出是否符合单位规定。除此之外,单位规章制度的齐全和往来账目的真实与及时更新状况也在审查范围之内。

3.查询语言精确度和计算机技术要求高

在审计现场实施系统中,只有编写精准的查询语句才能高效搜集相关数据,但是查询语句往往过长,易造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情况。针对此问题,审计机构可将常用查询语句按情况分类汇总整理成相应手册,帮助审计人员应对较为普遍的证据查询,对于不常见且难度大的查询语句,可在系统内部建立交流共享模块,集合众人智慧选择最恰当的语句进行编写。

4.数据汇总取证准确性要求高

对单位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查通常为三至五年,不在一个会计期间内且时间跨度较大,因此往往在不同年度存在相同的问题。针对这种状况,审计人员可按问题进行分类处理,即将审查时间范围内出现的相同问题都归纳一处反馈给审计现场实施系统,在进行反复核对检验确保其真实且合理后最终汇总整理成分析报告。值得一提的是,审计现场实施系统虽然可自动查询违背法律法规的情况,但审计人员也需要对规范的合理性、实际情况和当时的法律效应做出判断。

5.信息化审计风险难以有效控制

政府审计风险在于审计人员对被审计机构做出不恰当判断并导致其出现损失的影响因素,新型审计风险控制的重点在于审计现场实施系统的维护。审计系统可通过提高安全防护等级、查找系统缺陷并完善和备份数据以防丢失等措施来降低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应事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软件情况、各账簿设置的合理性及财务信息化水平进行了解和沟通,以便进一步控制审计风险。

四、政府经济责任审计案例分析

(一)案例情况概述和审计方向

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局长在2015年离职调往其他部门工作,因此审计机构派出人员对其任职期间的履职情况进行经济责任审计。针对该局业务繁多和财政支出较大等情况,审计局因地制宜制定相应审计计划,其中财政收支情况是重点审计对象,以此为切入点公正评估单位负责人的经济责任,以督促其清正廉洁办公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审计人员主要对广州市该局局长任职期内财政收支、资金分配、内部控制执行和廉政情况进行详细审计,以财政收支为切入点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审计,信息化审计主要采用审计现场实施系统,将被审计单位账套录入后,运用数据库语句进行比对查询,最终落实相关经济责任,极大地提高了审计效率。

(二)案例实施过程

1.被审计单位账套录入阶段

在审计正式开展前,审计机构事先向该局发放通知书并列举该局需准备的相关资料和账务软件系统详情,便于双方了解情况后做足充分准备。通知书回证到达后,审计机构派遣经验丰富的导账团队进驻该局开展导账工作。导账完成后,审计人员对各年预算批复、决算报表、各类总账、明细账等财务信息是否符合规定的情况进行查验,对被审计单位的项目有整体把握与认知,在此基础上明确工作重点和问题探查方向,例如私存资金和应缴国库但未及时上缴等问题。在导账团队开展工作的同时,审计机构加强审计人员的技能培训,还派发常见问题数据库语句编写手册,保障后续审计环节的顺利进行。

2.语句编写查询与确认疑点阶段

审计人员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数据查找资金往来状况,以此分析并发现该局存在问题的线索。审计人员将审计期内该局的财务信息转化为结构化查询语言录入审计现场实施系统中进行分析,通过语句编写查询等手段确认该局存在的问题,结果发现该局存在隐瞒土地出租且未上缴国库和私存公款两大问题。

(1)该局长期挂账“暂存款”项目隐瞒土地收入问题。行政机关土地出租收入为非税收入,易出现资金在往来款项长期挂靠不及时上缴的问题,国家近年来对此高度重视。审计人员通过借助地税征管信息系统数据库获取该局税务信息,与单位人员信息、银行账户和往来交易信息均录入审计现场实施系统进行条件查询,分别筛选与土地租金业务往来人员的信息记录和与该局注册地址相同的记录,将审计系统与地税征管系统相连,编写查询语句收集相关信息,经分析后生成与业务办理人员相关联单位表和注册经营地相关联单位表。审计人员将上述信息合并后,再执行一次查询分析流程,可生成疑似关联部门的数据,随后与审计人员采集的银行账户业务信息关联对比,对未列入机构设置的部门重点关注,重复执行相关审计查询分析流程,生成重点疑似关联部门结果。审计人员得到153个重点疑似部门,与其他调查信息相结合后,筛选出6家关联部门,审计人员获取银行账户交易流水与相关年度缴税记录后,重复执行数据查询分析流程,生成6家企业银行开户和税款缴纳情况表,与该局机构设置及账户表重点银行账户进行对比,核实相关资金交易情况,最后执行一次数据查询分析流程,经反复查询对照,最终发现2013年某企业向该局汇入一笔56万元的款项。经询问该局工作人员和向相关单位取证,审计人员获得实证,证实该款项为某企业租赁该局土地的租金。企业在2011年与该局签订土地租赁合同,合约期间该局针对企业在租赁土地过程中因经营困难等状况讨论研究后决定免除租金,实际上相关企业在后期补交拖欠租金但挂账在暂存款科目,造成隐瞒土地出租收入且未及时上缴国库的问题。审计人员通过信息化审计手段查询、分析和汇总相关数据,查找到疑点并得到证实,最终找出该局在财政收支方面存在的不足。

(2)该局出纳将公款私存至个人账户问题。审计人员在审计现场实施系统中通过结构化查询语言探查该局个人收款状况是否存在问题时,按收款人账款和性质进行汇总分析,对支付金额较大且次数多的账户重点关注,将平均每次报账金额大于两万的个人账户列为抽查对象。其系统数据筛选的流程如图2所示。

审计人员从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数据库中获取2011年至2015年的支付单备份数据,经系统分析后自动生成相应人员名单,随后采用结构化查询语言对收款人及账号进行分类汇总并统计支付金额和次数,生成大额支付个人款项的数据,在了解详情并分析数据后发现,该局存在支付的个人款项数额较大且现金方式居多,部分款项远超日常运行开支等疑点,需进一步详细分析。审计人员在了解该局日常运行所需资金后,以两万元为界定值,将大于该金额的个人款项支付列为重点审查对象,系统分析后以从大到小的次序进行排列生成查询结果。审计人员据名单审查相关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后发现,多数金额落入前后任出纳的两名职工账户中,审计人员上报上级获得批复后,对其个人银行账户进行查询,最终核实两名出纳私自将公款存入个人账户,为掩盖违规事实,出纳通过个人账户提取资金用于日常报账,涉事金额达183万元。

3.得出结论并出具审计报告阶段

通过信息化审计,审计人员最终确定单位负责人任职期间存在监管不严、审批不合格等问题,在审计现场实施系统中编写工作过程底稿,汇总整理后由审计组长编写并出具审计报告,对照相关法律条例公正客观地评判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为其履历编写和后续工作安排提供依据。审计报告编写过程中,可在审计现场实施系统及时共享,方便其他审计人员随时补充和纠正,确保审计报告的公平合理性和权威性。

(三)审计信息化的改进建议

1.审计机构加强信息化建设

“金审三期”的目标为发挥大数据时代优势,开展联网审计实现资源共享。审计机构预期搭建联网审计信息平台,通过网络技术实时获取被审计部门数据资料并核查数据与实际业务是否一致。联网审计数据来源为被审计部门所使用的信息系统,不再局限于时间节点的静态数据,而是动态、实时发生的业务数据。电子资料利于存储和可重复利用的特点便于审计机构累计资料和增加审计问题模板。除此之外,联网审计在网络获取资料并进行审计,不仅可同时开展多个部门的审计工作,也可共享数据实现集中处理,大大提升审计效率,扩大审计的覆盖范围。

2.提高政府部门的财务信息化水平

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化是审计信息化前提和重要保障,本文案例部门的财务信息系统较为完备,账套、资金往来信息化程度较高,因此信息化审计实施较为顺利。现阶段,基本每个财政预算部门都使用财务软件处理和分析财务数据,数据库的存储和处理功能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样,审计机构的办公系统也依托于大型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工作,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因此,政府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的必要条件就是被审计单位部门财务的信息化建设。

3.培养信息化审计人才队伍

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和普及,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而且对其信息技术的掌握提出新的要求。信息化审计需要建设精通计算机知识和掌握专业审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这就要求审计人员精通数据分析技术、掌握智能化审查方式、熟悉审计规章制度和善于归纳数据规律,在审计过程中联合不同专业人才,依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工作,保障其充分发挥专业知识和技能,审计机构也应积极组织培训,短期和长期计划相结合,依据不同审计工作和审计管理层因地制宜安排培训方向和内容,推动审计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五、研究结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ERP系统的应用,传统审计方式向信息化审计方式转变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政府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应用与推广,不仅仅局限于审计信息系统的运用,还应将信息化手段融入审计工作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与审计的有机结合,其创新的先进审计方式可突破传统审计的瓶颈,如受时间地点约束和审计数据不全面且效率低下等问题。“金审”一、二期工程的顺利实施,已初步探索审计信息化道路,也充分证明信息化手段能够在反腐倡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经济责任审计参与权力监控和经济监督的功能导向,成为我国审计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政府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为研究对象,详述审计现场实施系统的审查流程,结合审计信息化应用的案例,证明审计信息化在提高审计质量效率、全面科学地评价领导干部和各部门协调与沟通方面的巨大优势,也体现了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广阔前景。

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特有的审计监督方式,无其他经验可供借鉴,内部实施水平也参差不齐,同时我国信息系统起步晚,发展还不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信息化应用远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积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政策体系的完善。本文对其信息化应用研究仅限于财政收支的审查,虽然财政收支对政府部门发展和单位负责人评价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但也不可忽视其他指标的意义,因此,經济责任审计信息化应建立自身体系和相关流程,在审计过程中多种指标相结合,完整全面分析部门领导自身经济责任,促进审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应积极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先进审计信息化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和经济责任审计特点,创新审计方法,加强各部门沟通与协调,完善法律法规,探索自身发展道路,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审计全覆盖。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阳,张霖琳,蔡祺.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溢出效应促进财政资金配置效率的实证研究[J].财政研究,2017(3):56-70.

[2] 赵彩霞,曹丽梅.新常态下经济责任审计与政府治理[J].会计之友,2017(13):112-115.

[3] 李笑雪.经济责任审计治理权力“期权化”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6,31(1):38-45.

[4] 方皓.浅析“大数据”对我国政府审计监督的影响[J].商业会计,2016(9):61-63.

[5] 韦小泉,王立彦.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审计研究,2015(5):20-27.

猜你喜欢

审计信息化经济责任审计
浅谈审计信息化建设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及对策
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国家治理作用的实现路径
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及风险控制
浅析企业如何开展ERP风险审计
新形势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思考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信息化现状与解决办法
基于云计算的企业审计信息化应用模式探讨
我国企业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困境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