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内控建设与教工风险控制意识实证分析

2019-03-06罗威

会计之友 2019年2期
关键词:风险意识高等学校教职工

【摘 要】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颁布与实施,各公立高校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工作陆续启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实施需要依靠具体的“人”来执行,执行人风险控制意识的高低决定了内部控制制度推行的效果。以A高校为调研对象,研究不同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及工作岗位的教职工对风险控制的认知度、需求度以及整体意识的差异情况,分析高校教职工在风险控制意识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强化风险控制意识的建议,为推进公立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实施、消除风险控制意识的“木桶效应”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内部控制; 风险意识; 教职工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9)02-0082-04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校办学和师资规模不断扩大,对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频繁和复杂,但各高校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水平参差不齐,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各种问题[ 1 ]。公立高校作为一类特殊的事业单位,如何实施风险的内部控制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与企业不同,公立高校的目标不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而是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公立高校的主要收入来源于财政拨款,国家每年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来保证其正常运行,因此如何在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同时,保证国家资金、资产的安全,成为公立高校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 2 ]。

2012年11月29日,财政部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于2014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规范明确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每个单位全局性的工作。2016年6月24日,财政部又发出了《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进一步细化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内容。这些相关文件出台后,很多学者为公立高校的风险管理设计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围绕学校单位层面、业务层面提出了大量的建设性意见。但就目前公立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与实施而言,很多制度流于形式,执行不到位,风险控制的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

任何一种制度的有效实施都需要依靠具体的“人”来执行,“人”的意识在具体工作中往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公立高校的内部控制不仅仅是某个管理部门或分管领导的责任,而是应该落实到每一位教职工,只有全体教职工都具有风险控制的意识,才能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真正落实。目前,大部分相关研究关注的是如何构建公立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对于教职工风险控制意识的现状研究极为少见。因此,有必要对公立高校教职工风险控制意识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他们对风险控制的认知度与需求度,并根据不同的教职工群体提出有针对性的提升对策,从而全面提升公立高校教职工的风险控制意识,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实施。

二、公立高校教职工風险控制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一)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设计的思路是以行为人的意识为核心,参照心理学的测量法和统计学的因子分析法,提取对风险控制的认知度、需求度两个因子,每个因子下设计五个测量条目,研究不同个体特征变量在风险控制意识上的现状及差异[ 3 ]。在量化分析过程中,引入李克特量表评价方法,对各项测量条目设置五个赋值梯度“5、4、3、2、1”,分别对应“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不一定”“比较不符合”“非常不符合”,从而使评价结果更贴近实际情况,最大可能缩小偏差范围,详见表1。

(二)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经过多名行政部门负责人、高校教授、博士的反复讨论,确定了风险控制意识一级和二级指标的权重分布。

一级指标按照认知度40%、需求度60%的权重确定。

二级指标权重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AHP层次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将一个复杂的问题转换为一种树状递阶的层次结构,并进行两两比较,从而确定各组成部分对该问题的影响权重[ 4 ]。

分别对风险控制认知度、需求度中的二级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并形成判断矩阵。

1.风险控制认知度指标权重分布(表2)

根据计算结果,该判断矩阵通过了对CR值的判断,满足一致性要求。计算出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Wi=(0.307,0.164,0.105,0.364,0.06)

2.风险控制需求度指标权重分布(表3)

根据计算结果,该判断矩阵通过了对CR值的判断,满足一致性的要求。计算出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Wi=(0.199,0.425, 0.05,0.068,0.259)

(三)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A高校是广东省一所全额财政拨款的公立高校,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选择A高校作为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问卷分别向该校8个教学部门、18个行政部门发放,共计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20份,其中有效问卷309份,具体情况如表4。

此次问卷调查基本涵盖了公立高校中各种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及工作岗位的教职工,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四)研究结果分析

对回收的309份有效问卷计算折半信度,其中Dem3采用反向设置,经过计算,Cronbach系数为0.8259,内部一致性显示良好,问卷条目设置合理,最终得到的回归结果见表5。

调研结果显示,A高校教职工总体具备了一定的风险控制意识,对各项业务中存在的风险点以及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有一定的了解。学校具备一定的内部控制基础,大部分教职工能够接受学校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实施,但不同的教职工群体,其风险控制的认知度、需求度以及整体意识水平还参差不齐,存在明显的“短板”,具体分析如下。

通过对风险内部控制认知度的调查发现,教职工的岗位类型与风险控制的认知度显著相关(P<5%),教学一线的教职工对风险控制的整体认知度显著较低。如在被调查的133名一线教职工中,对“自己岗位涉及的风险点”选择“非常不了解”的有48人,选择“比较不了解”的有31人,两者合计占比60%,意味着超过一半的教学一线教职工没有意识到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另外,在调查中还发现年轻教职工对内部控制制度以及行业相关警示案例的认知度显著较低。

通过对风险控制需求度的调查发现,教职工的岗位类型、学历都与风险控制的需求度显著相关(P<5%),教学一线教职工、学历较低的教职工对内部风险控制的需求度显著较低。如在被调查的133名教学一线教职工中,对“有必要建立完善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选项中,选择“不一定”的有54人,选择“比较没有必要”的有31人,选择“非常没有必要”的有10人,合计占比71.4%,意味着大部分教数学一线的教职工认为没有太大的必要在学校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又如在被调查的111名学历在本科及以下的教职工中,对“迫切想要参加风险控制的相关培训”的选择“非常不愿意”的有37人,選择“比较不愿意”的有43人,选择“不一定”的有13人,合计占比83.8%,意味着一大半学历较低的教职工不太愿意接受高校风险内部控制的相关培训。另外,在调查中还发现职称越低的教职工,越认为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很有必要,同时会觉得内部控制的相关培训不足。

通过对风险控制整体意识的调查发现,教职工的岗位类型、学历都与风险控制整体意识显著相关(P<5%),教学一线教职工、学历较低的教职工对风险控制整体意识显著较低。

综上所述,无论是对风险控制的认知度还是需求度来说,教学一线教职工的风险控制整体意识最弱,学历较低的教职工由于对风险控制的需求度较低所以其整体意识相对也较弱。上述两个群体是高校内部控制工作中的短板,要尽可能提升这两个群体的风险控制意识,才能消除“木桶效应”,顺利推进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实施。

三、提升高校教职工风险内部控制意识的建议

(一)加强风险控制的专业培训,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

目前无论是上级主管部门,还是高校内部关于内部控制建设的会议、培训,主要参训人员都是学校的中层领导、行政人员,对一线教职工的相关培训存在明显缺位状态。一线教职工占总员工人数的比例过半,且经常作为经手人出现在各项业务流程的起点,提升这一人群对风险控制的认知度,可以从源头上解决风险管理的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一方面应针对一线教职工定期组织规范的业务流程学习,通过会议、培训等方式将各项业务的最新规定、办理流程第一时间传达给一线教职工,有条件的部门还可以建立联络员制度,在教学部门设置专人进行业务办理或驻点咨询工作,随时为一线教职工解答业务办理中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要建立良好的双向沟通渠道,行政管理部门应随时听取一线教职工反馈的意见,对于需要调整的业务流程要尽快调整,对于无法调整的业务要第一时间给出解释与说明,将学校内部控制制度转变为全体教职工的自身行为准则,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

(二)摒弃风险控制的错误认识,形成正确的管理观念

高校的专业教师,往往将更多地精力专注于科研与教学的提升,期望自己能在一个更为“宽松、简便”的环境中工作,对于风险控制的理解会存在一些偏见,需要引导这种观念发生“质”的转变。严格、完善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仅不是“束缚”高校研究、教学活动的枷锁,反而是保护高校专业教师的防护盾,要不断地通过案例引导、政策宣讲等方式,为专业教师提供宣传服务,让他们从内心接受学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应大力鼓励具有高级职称及在部门内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教师,到行政管理部门“轮岗、顶岗”,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使其更好地理解高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三)明确风险控制的岗位职责,培养员工的责任意识

高校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兴起于最近几年,很多教职工还没能完全接受相关的管理理念。对于学历层次较低的教职工而言,风险的内部控制是相对比较专业且复杂的问题,理解起来显得较为吃力,加之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累积的工作经验与习惯,他们更愿意墨守成规,甚至对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实施还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因此,在学校内部控制的推进过程中,不能一味容忍违规现象,要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不断提升教职工的责任意识。一方面全面梳理各个部门、岗位的工作流程及工作职责,按照“谁经手谁负责”的要求进行管理,对所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责任追究到具体的个人,依靠完善的评价机制对教职工进行激励与约束;另一方面要打破以往“重业务、轻管理”工作考核方式,建立更加科学、公平的绩效考核体系,提升教职工在所属部门中的归属感,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 5 ]。

(四)开展风险控制的警示教育,提高风险的防范意识

年轻的教职工对学校中存在的风险认识比较模糊,主要由于其工作经验相对缺乏,工作环境不太熟悉,加之年轻、有冲劲,对各种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估计不足。虽然这一群体在高校中很少接触到核心业务,但其作为高校的生力军以及储备人力资源,必须充分地了解、适应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因此,要将风险控制的相关内容嵌入到年轻教职工的各项入职培训中去,定期组织他们学习行业内的典型违规、违纪案例,结合实际业务做好风险预警提示,时刻敲响警钟,在入职初期就深深打下风险控制的烙印,帮助他们在工作岗位中自觉增强风险控制意识。

总而言之,公立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实施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不能急于求成。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过程中,学校领导、中层干部的行政管理作用固然十分重要,但更应根据不同教职工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提升全体教职工的风险控制意识。忽视教职工意识层面工作的重要性,会让公立高校的内部控制建设成为无水之源、无木之本。只有补足短板,全面提升所有教职工的风险控制意识,才能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真正落实,从而提高风险控制的有效性,为学校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周艳.我国高校收支业务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5(22):114-116.

[2] 韩东海.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探析:以河北省H大学为例[J].会计之友,2015(15):115-117.

[3] 冯丹.强化农业银行苏州A支行基层管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的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4] 罗威.中小企业税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J].会计之友,2012(7):102-103.

[5] 刘兵.谈企业内部控制与培养员工责任意识[J].企业导报,2011(19):161.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风险意识高等学校教职工
增强风险意识 提升监管能力 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安全环境
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 全面提高灾害防控和安全生产水平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