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思维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2019-03-05袁峰龙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工作者群众基层

袁峰龙

(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59 )

思想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进入大数据时代,基层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潮流,改变传统说教模式。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宣传工作创新,重点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的要求。通过树立大数据思维,拓宽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

1 大数据视阈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1.1 丰富基层思想宣传教育手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发展速度呈现爆炸式增长,后工业化社会即信息化社会已经到来。但是基层工作者没有真正认识到大数据发展带来的深刻变化,仍然采取传统的教育方式。事实证明生搬硬套的说教灌输只会造成“你说我听,听完就忘”的消极后果。农村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以在墙上刷标语,宣传车广播播报等老套的手段为主。这些宣传手段由来已久,在我国社会发展早期起到了积极的信息传达作用。此外,由于过去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农民表达意愿途径单一的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已经初步具备运用大数据技术的物质基础。并且当下农民获得信息的途径更加多元,无论是手机、电脑电视、平板电脑以及其他智能网络设备都在源源不断的提供信息。农民在使用现代化设备的同时必然留下信息印记,也同时反映出农民的思想趋向。以往的教育宣传手段已经不再符合农村群众的需要,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借鉴大数据等相关技术,包括数据查询技术、数据分析技术、数据建模技术,将农村群众在网络上留下的相关信息进行存储和分析,将科学技术手段运用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大数据的运用能够拓宽基层工作者获取农民思想信息的渠道,也将丰富基层工作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手段。

1.2 有效维护农村地区稳定

如今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此起彼伏,其中存在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现象。西方敌对势力在对我国大学生进行思想入侵后,也加紧了对广大农村群众的精神洗脑。由于农村群众思想防范意识不强,外来侵略文化又善于伪装,农村群众极易掉入西方敌对势力策划的思想陷阱。再加上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部分农民甚至产生一切向“钱”看,向“厚”赚等扭曲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现象还有蔓延的趋势。同时针对部分农村群众信仰缺失的情况,比如盲目信奉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行为。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在工作中有所警觉,无论是在线上线下,对获取的思想信息加以甄别,并做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基层是国家的根基,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干部处在基层工作的第一线,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者,又是社会发展的亲历者。树立大数据思维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捍卫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保障农村地区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 大数据思维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导向

2.1 树立整体性思维

(1)大数据的概念是相对于小数据而言的,过去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基层工作者在收集农民思想信息时只能通过线下进行,比如实地走访听取群众意愿或者等待群众主动表达内心想法。但是由于人力、精力有限,基层工作者难以获得农村群众的全部想法,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收集信息的片面化。此外,即使有基层工作者对所管辖区进行思想信息的问卷调查,也存在漏洞之处。首要原因是现在农村中外出打工人员居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现象比较普遍,这些群体接受信息能力较差,基层工作者不分具体情况笼统的进行问卷调查,难以获得预期效果。其次问卷中的内容也只能是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难以做到教育信息的全面覆盖。第三是农村群众在面对调查研究时往往不会将内心所有的真实想法全盘托出,因而自然不可能收集到整体的信息。

(2)舍恩伯格表示大数据时代产生思维方式变革的表现之一就在于处理问题的依据不是部分样本而是全部依据[1]。在大数据时代,“样本=总体”的设想成为现实,信息收集与处理以完整的数据为基础。过去基层工作者往往认为其研究对象反映出的思想信息具有典型性,存在重典型轻整体的现象,进而将研究结果广泛运用到其他地区和群众身上,导致一部分群众受用而另一部分群众抵触的情况,最终很难得到理想的效果。大数据思维下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更新原有的观念,不再过于关注部分群众的思想状况,转而把握一个地区的思想动态。通过大数据技术准确掌握农村群众思想信息的细节,在分析具体信息时联系群众的想法、情感、意向等,于细微处以小见大。另一方面,整体性思维要求基层工作者考虑不同地区的民俗风情。费孝通先生认为:一个民族总是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特点,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代表本民族的标志[2]。基层工作者通过树立整体性思维,形成不同区域张力与合力的有机结合,促进农村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发展。

2.2 树立动态性思维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精辟的指出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处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农村群众的思想不可能一成不变。试图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能是徒劳无功。大数据时代所收集到的信息量是巨大的,并且处在不断增长的动态过程中,人们思想的易变性和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要求基层工作者必须具备发展的眼光。另一方面,部分基层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态度过于僵化,认为思想教育工作就是政治理念灌输。将党的各项任务要求原旨下达,没有联系农村群众实际的思想状况。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单一指向的固性思维难以掌握农村群众的思想脉络。

大数据时代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注重把握事物的相关性。自然科学力求实验过程的缜密严谨、结果的精准无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不应该只注重答案,而要摒弃线性思维,以动态性思维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既然人的行为不一定完全符合自身的思想,那么基层工作者无须再执着于农村群众已有的言行。尽管人的思维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中,并不意味着毫无规律可循。基层工作者可将通过大数据收集到的信息归纳加工,将农村群众不同阶段的思想轨迹整理出来,其结果就是下一步工作的指向标。动态性思维要求基层工作者在看似互不相干的事物中找到内在联系,通过梳理出教育对象的思想变化,进行有针对的教育引导。并且不断调整思考问题的维度,做到与时俱进。

2.3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维

大数据时代仿佛所有的事物都可被采集归纳为各式各样的信息,人作为社会的主体,所想所为都以数据的形式被储存起来。大数据技术渗透到了政治、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人们在享受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感受到“被数据化”造成的迷茫、困惑、无助,因此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工作中须更加注重对农村群众的人文关怀。新时期基层工作者要自觉担负起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战略任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但是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与收入增长水平并不同步。大数据信息表明,农村群众对物质利益的需求远远高于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时,基层工作者要加强精神食粮供给,促进农村群众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搞好,基层工作者要及时了解农民基于物质满足基础上日渐多元化的精神需求,真正知道老百姓需要的是什么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著名的社会学家阿历克斯·英格尔斯认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国家必须使国民具备现代人格,务必促成民众在意识和行为两方面实现从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衡量各项任务的硬指标。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成为国家发展任务的重中之重,部分农村地区甚至一度出现思想政治信息宣传活动被架空的状况。一些基层工作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起来既复杂又难以取得明显成效,于是口头上强调重视,实际上草草应付。基层工作者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高农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深化和聚焦农村群众的思想信息,帮助农村群众调整自我认知,在更大程度上适应现在快速发展的中国,是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民性导向的重要显现。

2.4 树立保护性思维

人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主客体,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隐私空间。小数据时代,受教育者的思想信息单方面由施教者掌握,发生信息泄露的风险较低。再加上过去的信息储存技术有限,收集到的信息在达到一定限值会予以删除。但是大数据库能够将受教育者的思想信息累计储存,扩大了信息泄露的风险。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被透明化了,显性或隐性的思想观念都被一清二楚的捕获。有学者指出:在“大数据时代”人人都被抛掷到信息的海洋里。我们一方面在享受“大数据时代”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也在不知不觉中为此付出代价[4]。今年四川某高校爆出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信息泄露的事件,如此严肃高规格的活动都难以完全保证信息安全,再次印证大数据时代面临信息保护的重大挑战。

基层工作者自身的思想状况也在被大数据收集。因此,基层工作者在运用大数据挖掘农村群众的思想信息时,只能抓取必要的信息,滥用私人信息不仅有违伦理道德,也将承担法律责任。同时有关个人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应当尽快得以完善,从制度层面有效保护农村群众的思想信息安全。对农村群众思想信息保护的重视也有利于平稳开展思想教育活动,防止因为信息泄露可能造成的群体性事件。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信息防控考验,是基层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2.5 树立合作性思维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不可能独立进行,需要基层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过去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基层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互动大多以现场经验交流为主,影响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此外,各个部门占据不同的信息资源,为了自身的利益大多不愿意将信息公布出来,造成不同部门信息拥有量的不对称。大数据时代的信息传送使得“共享”成为当下最热的名词。合作性思维要求基层工作者之间、各部门之间及时沟通交流,促进信息的有效传播,从而真正提高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2.6 树立学习性思维

时代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人们思考的速度,“非学无以广才”,只有不断的学习才可以增长才智、锻炼本领。农村群众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工作环境存在各式各样的挑战。部分基层工作者认为自己具备一定的知识,足以应付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大数据时代知识发展呈现出几何级增长态势,基层工作者如果不对已有知识进行更新换代,就会产生力不从心的压力感。大数据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基层工作者要将学习作为使命,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技术知识,也要向农村群众学习。农村群众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独特的为人处世经验。基层工作者在向群众请教的过程中,能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树立学习性思维是基层工作者面临的现实要求。

2.7 树立典型性思维

基层工作者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旗帜,必须牢固树立争做表率的意识。大数据从外部辅助基层工作者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但是核心仍然取决于基层工作者自身的理论水平。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不可能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基层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在基层工作中形成良好氛围,做到“身正”以“不令而行”。

客观上讲基层干部不可能完全掌握农村的全部信息,乡村中具有影响力的宗族、拥有一定物质基础的村民、受过相对高水平教育的“知识分子”具备号召力,他们是村民中的领导人物,能够成为辅助基层工作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帮手。宗族中的长者可以帮助基层工作者处理农村纷争,促进和谐乡村的发展。拥有一定物质基础的村民可以带动其他村民致富,进而提高村民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力。基层工作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过程中,可能由于对村民性格、接收能力的不甚了解,难以取得预期效果。拥有一定知识水平的村民能够帮助基层干部转化宣传内容,方便村民的吸收消化。总之,基层工作者可以充分发挥这些榜样的作用,让他们的一言一行成为宣传正能量的标杆,避免自身“单打独斗”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

3 结 语

大数据时代浩浩汤汤,将从根本上影响人们的生活。大数据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契合之处。目前为止大数据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用程度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大数据是个复杂的系统,需要学界的关注以及现实的实践运用。大数据思维下基层工作者需要具备多维度的思考方式,切实发挥大数据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猜你喜欢

工作者群众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多让群众咧嘴笑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