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初中高中教科书上再现的中国历史①

2019-03-05姜秀玉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东亚教科书韩国

姜秀玉

韩国初中高中教科书上再现的中国历史①

姜秀玉

(延边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历史系,吉林 延吉 133002)

历史教科书肩负着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及其他的教育使命,是一个国家史学界主流研究成果的精华。在中韩两国人文领域的合作中,历史教科书的交流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核心问题。本文以记录在韩国初中和高中教科书里的中国历史内容作参考,探讨韩国教科书对中国历史的叙述、叙述特点,在洞察韩国社会对中国的认识和韩国人的中国观的同时,希望也能探求解决两国历史和文化冲突的方法。

韩国;历史教科书;中国;认知

教科书是独特的文化载体。历史教科书肩负着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及其他的教育使命,是一个国家史学界主流研究成果的精华。通过历史教科书,还能洞察其国家的主流阶层对国际问题的认识[1],推测其国家对学生灌输的是什么样的他国形象,学生是怎样认识他国的。[2]

在中国周边的国家中,韩国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国应该对韩国的历史教科书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中韩人文交流系统和外交等途径,使韩国人对中国人树立正确的认识,进而促进中韩人文交流的发展。另外,韩国的历史教科书也会成为我们回顾和再认识中国文化的好契机。本论文以韩国天才教育、非常教育、金星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历史》《韩国史》《世界史》以及《东亚细亚》等历史教科书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韩国教科书对中国历史的叙述、对中国史的叙述特点以及在韩国历史教科书上存在的问题,在洞察韩国社会对中国的认识和韩国人的中国观的同时,希望也能探求解决两国历史和文化冲突的方法。

一、韩国教科书对中国历史的叙述

1.辉煌灿烂的文明古国

韩国历史教科书对中国历史的叙述篇幅比其他国家大,尤其是对中国古代史作了具体的描述,其中对中华文明的叙述占相当的分量。

“文明古国”是韩国人对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认识和评价。教科书高度评价了中国古典文明的成就和给东亚诸国带来的影响。例如,教科书叙述儒家思想是“2000多年来中国王朝统治的基本理念和生活伦理,给我国和日本在内的东亚诸国带来了影响”[3]。教科书还高度评价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给汉朝和唐朝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汉朝发达的文化伴随着领土的扩张,传播到亚细亚的诸国”;在“唐朝的都城长安,各种文物交流繁荣,国际性的文化发达……统一三国的新罗保持与唐朝的友好关系,接受了唐朝的文化……唐朝的文化对东亚诸国的国家制度、法律、思想、学问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东亚诸国通过使臣和留学生接受了汉字、儒学、佛教等唐朝的先进文化,以唐朝的律令为基础,整顿了统治体制。在其过程中,东亚诸国都受到了类似的文化特色熏陶”[4]等等。

《世界史》等教科书以大量的篇幅详细地论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对外的传播,认为中原文化波及到了亚细亚诸国,影响了他们的发展。教科书还强调,韩国和日本以及周边的国家在引入先进的中原文化的同时,结合本国的国情再创造后才发展为其独有的文化。例如,“南北朝以来,唐朝荟集了游牧民族和汉民族的文化,再把西域文化融汇在其中,发展为开放的国际性的文化,进而成为东亚诸国文化共同性的基础。”[5]“公元前5世纪,中国的铁器文化流入到满洲和韩半岛地域。随着铁器在卫满朝鲜的正式使用,铁器文化逐渐传播到南方,以铁制文化为基础,……发展成为一个国家”[6]。

中韩两国密切的往来,中原文明波及到韩半岛,给朝鲜半岛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韩国历史教科书对古代中原文明的具体叙述,在肯定古代中华文明重要地位的同时,也回顾了本国文明史的起源。

2.“华夷”体制下的中国

中国人对“华夷”体制的观点是比较肯定的,认为“华夷”为文明的传播和东亚秩序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之相反,韩国人对“华夷”体制的认识是比较复杂的。一方面他们肯定中国协助韩国抵抗了倭寇的侵略,也承认朝贡体制对诸国提供了安全保护,肯定中国的“保护者”形象。另一方面,韩国人又认为“华夷”体制是不平等的秩序安排,中国是一个“霸权国”,中国利用“华夷”体制欺压小国。

例如,“隋炀帝……谋划对外进出,在北袭击突厥,在南镇压安南”[7]。“统一新罗和渤海同唐朝缔结了册封朝贡关系,但他们顽强对抗唐朝的侵略,取得了胜利”等叙述。[8]

对壬辰倭乱的叙述是:“战争初期,朝鲜国防力量处于劣势未能抵挡倭寇……后经平壤到义州避难,向明朝请求援军……李舜臣率领的朝鲜水军在南海岸多处获得了连胜……明朝援军参战,倭乱显出国际性质。朝、明两国联军夺回了平壤……明朝过分地向朝鲜派出了远征军,加重了朝鲜在军事和经济上的负担,削弱了朝鲜的国力……乘此机会,女真人快速发展”[9]。

因多种原因,韩国教科书对朝鲜各地方自发组织起来的义军的抗争夸大其词的成分,对中国明朝的援助和中朝联军的抗倭只作了简单的说明。对此,中国有些学者指出,韩国历史教科书对朝鲜所处的困境简略而没有具体地叙述,导致明朝援军的作用骤降,致使学生对明朝援军的认识模糊。这就是韩国教科书对以往中国的历史及中韩关系没有客观地叙述和评价的结果[10]。

3.当代中国在教科书里的形象

第一,韩国高等学校《东亚细亚》等历史教科书,通过叙述、照片、地图、年表及史料,介绍了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叙述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分裂时,把因官僚的腐败和严重的通货膨胀而败北的国民党说成是将根据地迁移到了台湾[11]。教科书还引用文字和图片介绍了中国的统一问题,阐述1997年和1999年中国从英国和葡萄牙的手中收复香港和澳门的主权,标志着中国已经发展壮大为世界的强国[12]。韩国历史教科书如此看待中国的分裂和统一问题,是因为朝鲜半岛也正经历着南北的紧张对峙和分裂的剧痛,一面也反映出他们预想借鉴于中国经验的复杂心理状态。

第二,《东亚细亚》等历史教科书用大篇幅阐述中国的经济发展,强调中国是世界第二经济贸易强国,把标有改革开放政策和开放城市、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域的中国地图附在教科书中,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教科书把中国改革开放飞跃性的发展和获得的成果归结于邓小平推行的经济政策[13]。教科书引用崭新而准确的资料肯定中国的经济形象,同时还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连接于政治体制的改革要求。冷战结束尤其是中韩建交以后,中韩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双方在认识问题上也都在相互克制。但是对中国政府的主张、对中国政治制度进步方面的看法、社会主义民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评价等仍显得不足。

二、对中国历史的叙述特点

韩国的初中高中历史教科书在历史时期的划分、内容设定及评价等方面大体上同中国的历史教科书相似。他们把历史时期划分为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等三个部分,书里的内容也同中国的历史教科书相似。中国近代史部分以反侵略和近代化为主线,阐述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但是从韩国历史教科书中,也常能看到对中国历史的别样叙述。

1.以世界史为背景,在宏观的视野上叙述了中国的历史

韩国历史教科书重视同世界史的普遍连贯性。无论是韩国史还是他国史,把重要的历史事件从世界史的角度和背景下进行叙述,这是韩国历史教科书最大的特点。从韩国历史教科书的体系和结构来看,中国史属于世界史的东亚范畴。教科书把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史和东亚史的大背景下叙述,所以视野更广,中国历史在世界史和东亚史上拥有的地位和起到的作用更凸显。例如,中学历史(1)(飞翔教育)中,将隋、唐的发展和东亚的形成连接起来叙述。把隋、唐的历史放在世界史的背景、太平洋时代东亚文化圈的背景下叙述的这一点,可谓是极为独特的视角。在“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上,“唐朝的文化对东亚诸国的国家制度、法律、思想、学问等发展给了很大的影响。东亚诸国通过使臣和留学生吸收了汉字、儒学、佛教等唐朝的先进文化,以唐朝的律令为基础,整顿了本国的统治体制。在其过程中,东亚诸国形成了类似的文化特色。”[14]发掘和收录能够把握韩国史、东亚史和世界史连贯性的崭新的素材,通过它从空间上扩大学生的思想和视野的幅度,有益于学生综合性地理解历史,而且在更广的视野上,客观地认识过去和现在。

2.从多角度观察中国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对中国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从多角度描写,是韩国历史教科书的另一特色,这与韩国历史教科书以世界历史为背景叙述中国历史的方式是有密切关联的。韩国的历史教科书把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的宏观上多方面观察后作了叙述。例如,对“郑和下西洋”从三个方面作了叙述。第一,从历史事实的角度描写了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经过和规模,如“郑和受永乐皇帝的命令,从1405年到1433年期间,7次海外远航。”[15]第二,从技术的角度,展开了郑和船队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如“船长137米,宽56米,具有4层甲板和防水设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船上设置了12张帆,用辘轳调整升降,使用指南针导航,所以航行中很容易辨别方向。他们还有航海图”[16]。第三,从国际角度叙述了郑和下西洋对朝贡秩序和开拓东南亚的影响。“明朝扩大和确立了立足于中华思想的国际秩序——朝贡秩序”,“郑和的远征成为华侨向东南亚进军的契机。如今华侨以强大的经济实力掌握东南亚的经济权”[17]。正因为韩国历史教科书多角度的叙述,学生才全面认识了当时发达的中国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对庞大的规模和巨大的影响产生共鸣。对历史内容多角度的描写,不但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角,还能加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了学习历史方法的同时,使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引导他们理解历史,懂得历史。

3.重视地理因素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地理因素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形态带来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韩国历史教科书清晰地体现了这一点。在叙述中国古代文明的时候,所有的韩国历史教科书都强调黄河流域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例如,韩国历史教科书详细地描写了自然环境对古代文明产生的影响,指出“公元前8000~6000年左右,中国黄河流域开始了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末开始,以黄河下游黄土地带为中心,中国出现了初期国家的雏形。他们逐渐使用青铜器和文字,在村落修建城墙,设立了政治组织”[18]。“黄河流域的黄土地带土质松软,很容易开垦……在这里,中国的文明发展过程可见一斑”[19]。《中国历史》教科书对中国文明的起源作了叙述,但是没有说明中国的文明为何起源在黄河流域,也就是说,中国的历史教科书对中国古代文明在黄河流域起源的地理因素没有具体的诠释和说明,空间性的解释不足。地理因素给人类的历史带来影响的理论,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受到了西方史学领域的重视。韩国历史教科书在叙述中国古代文明时重视地理因素的这一点,我们应该积极吸收和借鉴。

结 语

中韩两国建交已经走过来了27年的漫长岁月。期间,两国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和对历史文化认识上的不一致,仍然存在着冲突、摩擦和纠纷。历史是映照现实和未来的一面镜子,我们学习历史,重要的是培养理解和容纳他者文化的能力和胸襟。韩国的历史教科书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然而,其叙述的方式、叙述的视角、崭新的素材发掘等诸多方面,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东西。这一点也是我们研究国内外历史教科书的意义和目的。敦厚中韩两国的人文纽带,构筑相互之间的信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正确对待历史教科书的问题。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背景的不同,历史教科书编辑的程序组成不同,对历史事件的描写的角度和侧重面也都会有所差异。围绕着历史记忆的纠纷、围绕着以往史的纷争,不仅是中韩两国存在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之间大大小小都存在的问题。目前,中韩两国通过教科书的合作编著,正在努力进行清理过去问题的研究工作,通过改善教科书的事例解决纠纷,增进国际性的相互理解。今后,在不同的历史经验中寻求共性的东西,寻找对他国历史的认识和相接点、妥协点,编辑双方向的新的历史教科书,摸索和解点,围绕着国境问题产生的不和解因素也要一一解决。中韩日三国共同历史教材的发刊,正是加大理解相互间的历史,学习和平和人权的价值,为东亚的和平做贡献,对历史的认识达成共识的产物。

[1][10](中)董向荣、李永春.从历史教科书看韩国人的中国观——以中韩意识上的冲突为主[J].国际论坛,2012(6).

[2](韩)白永瑞.沉思的东亚——从朝鲜半岛看历史和实践[M].三渊书店,2011:246.

[3][4](韩)中学校《历史》.飞翔教育:225,238-260.

[5][7][12][15][17][18](韩)高等学校《世界史》.金星出版社,2009:87,85,360,153,153,37.

[6][9](韩)高等学校《韩国史》.飞翔教育,2011:27-29,146.

[8][11][13](韩)高等学校《东亚细亚》.天才教育,2005:60-61,221,228-230.

[14](韩)《中学历史》(1).飞翔教育:260.

[16][19](韩)中学校《社会》(1).金星出版社,2009:296,244.

2019—02—10

①本论文为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自助课题《中韩高等院校历史教学模式比较研究》的研究成果,批准号:ZC11023。

姜秀玉(1970— ),女,吉林延吉人,教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近现代中朝韩日关系史。

G642.0

A

1673-4564(2019)02-0098-04

猜你喜欢

东亚教科书韩国
韩国“第一步”
以泉会友,共享东亚文化盛世
聚焦韩国大选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在韩国走马观花
第7 届东亚焊接技术论坛(7th EAST- WJ)在杭州落幕
学霸“三小只”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