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教学实践研究

2019-03-05吴雅敏

英语教师 2019年22期
关键词:主题公园笔者诗歌

吴雅敏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教育部 2018)。但在实际英语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更重视词汇、句型、语法的讲授,尤其是与考试题型对应的听、读和写的训练,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较为肤浅,“阅读教学常止于对语篇中表层文化知识的关注,缺乏对深层文化的解读”(戴军熔 2019)。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普遍态度端正,学习刻苦,但因主要来自农村地区和小城镇,较缺乏文化意识和文化视野。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2017)。《课程标准》也提出,“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 2018)。因此笔者思考,依托阅读文本材料,设计前延性和后展性的读前、读后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理解并学习中外优秀文化的精髓,坚定文化自信,拓展国际视野。这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渗透过程,不管学生未来是否有跨文化交流的机会,都能拥有更高、更全、更丰富的文化思维方式。

一、文化意识和英语学习活动观

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教育部 2018)。文化意识让学生更包容、更开放、更积极,对学生的价值取向具有引领作用。高中生正处于发展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应通过对大量积极向上、涵盖中外优秀文化的阅读材料的学习,将所习得的优秀文化内化为个人的意识和品行。为此,教师应“从育人高度,关注对真、善、美、伟大与深刻事物的欣赏”(戴军熔 2019),应多多关注学科德育、学科美育,引导学生成长为阳光、自信、开放的新青年。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教育部2018)。教师应尽量创设真实语境,分析学情,依据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利用热点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计分层教学活动。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不以“标准答案”绑架学生思维,不脱离学生认知“无限拔高”,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参与,体验学习的成就感。教师应注重活动设计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既要让学生能够一个人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又要让学生有机会形成小组,互相探讨,交流观点,合作实践。

二、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读前、读后活动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实践

(一)学习理解类活动,从感知到内化

【案例1】从默听到诵读,理解并体会诗歌之美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6 Unit 2 Poems 的主题语境是诗歌鉴赏,涉及诗歌的节奏韵律、语言美感和情感共鸣。

笔者在课前活动中设计了“听·悟·诗”小沙龙。在第一周的课时里,每堂课的课前五分钟,笔者选择一首经典英文诗歌,示意学生放松坐定,用心倾听由专业朗读者演绎的诗歌朗诵。这一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语音意识,而且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了诗歌的语音之美、语调之美和韵律之美。如学习罗德·麦昆(Rod McKuen)的诗歌I’ve saved the summer时,朗诵者一声叹息,片刻停顿,情感满溢。朗诵结束后,笔者顺势提问:“Can you find out to whom the author wrote the poem?”引出诗歌的写作背景。学生在文中找到证据,得出结论:The poem was written by a father to his beloved son or daughter./It’s about unconditional love from parents. 笔者进一步展开,而后再次播放音频。学生在明确诗歌创作背景的情况下聆听朗诵,完全沉浸在诗歌的情境之中,对诗歌的情感之美有更深的体会。

从第二周开始,课前五分钟小沙龙活动进入“诵·悟·诗”环节。从“听”到“读”,从“吸收”到“演绎”,启动了外部行为,也开启了内部行为,即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理解、内化信息。来自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的A red red rose 得到全班学生的喜爱,笔者因此设计了一个活动环节,将全班分成男生组和女生组,进行一对一朗读,小组互相点评,提出不同理解。多番磨合后,最终男女配合朗读的呈现效果良好,让人真切感受到红玫瑰般热烈的情意。

【案例分析】

好的文学作品,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瑰宝。对于此类作品的阅读,不应只停留在解析what,who,how,why 等问题上。理解和学习语言之美、情感之美,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于I’ve saved the summer,教师设计“默听”的活动,让学生完全放空,沉浸式地去感悟一个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在听的过程中学生会有关于现实生活的联想,从而捕获情感共鸣点。而“出声读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文本意义的构建”(代顺丽 2016),对于A red red rose,朗读活动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成为诗中人物,体验式地理解诗中之意。即使语音、语调不够完美的学生,在多次诵读和其他学生情绪感染的带动下,也能体会到诗歌的美感。教师应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经典的文学作品,经常开展“静心听”“开口读”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秀文化的浸润,在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巧的同时,也能用发现美的眼光审视身边事物和人物的真、善、美,成长为一个有情、有爱、有温度、有同理心的好青年,这便是优秀文化的浸染力量。

(二)应用实践类活动,从鉴赏到运用

【案例2】诗歌赏析与跨文化创作

同样以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6 Unit 2 Poems为例。笔者先让学生听诗、读诗,随后讨论、分析每一首诗歌的结构、格式、内容和情感,板书列出文中诗歌的类型,即童谣(nursery rhymes)、清单诗(list poems)、五行诗(cinquain)、俳句(haiku poems)和唐诗(Tang poems)。赏析环节层层推进,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增强,在学习了押韵、对仗、重复、倒装等英文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后,越来越具有自己创作英文诗歌的信心。

笔者在阅读课后设计了三人小组合作写诗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真实情境,鼓励他们从校园生活出发,对本单元所学进行运用。有了阅读课上的实例赏析和多次诵读,再加上三人小组集思广益,第二天交上来的诗歌作品让人赞叹。尤其不少学生在赏析了唐诗《望夫石》的英文版本后,自主萌发了对中国古诗词进行英文翻译的兴趣,纷纷拿出自己最喜爱的唐诗宋词进行翻译加工,其中不乏精彩字句和片段。笔者借此利用下一课时举行“班级英文原创诗歌朗诵会”。笔者在对部分作品进行修改润色后,指导学生制作含有图文、配乐的精美PPT,以小组为单位,依次上台展示作品。这是一堂完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课,笔者转换身份成为台下听众,全程微笑,尽情享受诗歌魅力。精选学生作品如下:

学生作品1:

The morning I wake up/The breakfast I eat up/The bag I take up/The school I hurry up

The class I stand up / The reply I speak up/ The school end up/The energy run up

The dinner end up / The homework I can’t finish up/The night I stay up

学生作品2:

Aluba / Happy corner / Screaming,struggling,crashing/Ahhhh.../One more try

学生作品3:

Gentle wind,fine night

风萧瑟,夜朗朗

Stay alone never by window

独守窗台

Look,unfull moon in the sky

观,残月当空

Shadow of mountains is foggy

山影绰绰

Live alone in the outside

客异他乡

Ask,who can accompany

问,谁来伴

Only the drink mirrors moonlight

唯酒映月光者尔

Sadness loneliness

哀哉哀哉

Intoxicate in the world,just like a dream

酒醉人尘似梦一场

【案例分析】

赏析了诗歌的表现手法后,如何让学生应用实践呢?最好的活动莫过于仿写。当然,写诗听起来高深,学生难免有畏难情绪。笔者试着从贴近学生生活和认知的话题入手加以引导。学生作品1,清单诗的节奏使读者读出了学生生活的稍稍忙乱,却也读出了轻快和充实。学生作品2 描绘了当时班级里最流行的课间游戏活动“阿鲁巴”。学生作品3 尝试中英文诗歌创作,中文版的诗歌读起来古风浑厚、气韵悠长,英文版虽然存在语法错误,用词不精准,但也能读出作者用词、用语的精心推敲,笔者认为,这样的原创精神是很值得鼓励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同一个文本、同一则材料会有不同的理解。“学生发现的价值可能与诗人本意不一致,但只要是有积极意义的,教师应允许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构建,这也是文学审美教育的特性之一。”(陈晓云2019)在从“听”到“读”到“悟”再到“写”或“译”等几个步骤的演进和融合中,学生通过感受和鉴赏,感知了中外文化知识;通过有意识地进行中英诗歌互译和对比甚至创作,谈及友谊、生活、学习,加深了对校园文化的认知,提升了个人文明素养,这正是文化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

(三)迁移创新类活动,从理解到创造

【案例3】合作设计主题公园,双向传播中外文化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4 Unit 5 Theme parks 为例。本堂课的学习活动设计如下:students doing research before class(联系已知,探求新知)—read and draw(获取文本结构)—read and fill(整理、概括文本信息)—read and explore(探究文本背后的深层意义)—read and make sentences(学习运用语言知识)—read,design and write(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创新运用)—polish the design and draw a poster after class(内化文化意识,分享收获喜悦)。

笔者要求学生提前对厦门市的主题公园进行调研,了解主题公园的基本情况。课中解读文本,指导学生分析文本,并对文本中的句式和结构进行仿写,描绘该市主题公园和景点。学生在层层推进的读写活动后,已经能够较为深刻地理解每个主题公园想传递的文化意义,以及公园设计者是如何利用各种设施设备和体验活动让游客感受并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的。笔者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读后活动:Design your own theme park based on culture transmission。让学生为国内某城市或自己的家乡,或者基于整个国家的文化特色设计一个主题公园,向国外游客介绍本土文化和中国文明,并强调“Don’t forget to make it fun and more than fun!”。笔者提醒学生:设计主题公园前,首先要清楚自己想传递何种信息、何种价值观,弘扬何种文化。展示成果时,有的小组设计的是Xiamen Culture Park,传播闽南本土文化;有的小组设计的是Mini China,是关于中国特色建筑的微景观公园,向外国游客介绍中国的建筑文化;有的小组设计的是Calligraphy park,吸引外国游客了解、欣赏中国书法和展现汉字魅力。

【案例分析】

本堂课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一系列读写活动为线索,旨在通过创设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语境,充分挖掘特定主题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最后“设计自己的主题公园”这一活动属于迁移创新类的提升和拔高。从课前的主题公园调研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到课中的信息整理挖掘主题意义,深化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和认识,再到课中的仿写文本句式和结构,描绘厦门公园和景点,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前期铺垫了一系列具有综合性、关联性特点的语言学习和思维活动,学生能够模仿阅读文本,从看、听、做这三个维度紧扣“传播中国文化”这一主题,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主题公园设计中。教师把主题关键词设定为“中国/家乡/文化”这几个字眼,有利于树立学生的文化意识,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虽然本次主题公园的设计还是“纸上谈兵”,但是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传统的意识已经植入学生的心中,汲取中外优秀文化的意识已经植入学生的心中,这为其成为中外优秀文化的双向传播者铺好了基石。

结束语

塑造文化品格需要长期的引导和教育,且应当采用开放、实践和融合的教学方式(周大明、应玲2019)。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识到,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地将文化意识培养这一隐形目的流畅贯穿于显性活动中。学生在日积月累中学会尊重中外优秀文化,对优秀文化产生共情,并自觉参与中外文化交际。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的优秀人才是每一位中学教师的终身奋斗目标。但这绝不是空喊口号就能实现的。中学教师应从实际学情出发,脚踏实地地利用每一节课,用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中得到的不仅仅是语言工具,更是多元文化的洗礼和感染。

猜你喜欢

主题公园笔者诗歌
诗歌不除外
怎样用英语介绍主题公园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诗歌岛·八面来风
主题公园欢乐多
全球最大室内主题公园造价10亿美元
主题公园导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