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工类院校学术英语泛在学习模式研究

2019-03-05

英语教师 2019年22期
关键词:理工科学术英语教学

陈 征

一、现状分析

《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要求加快面向下一代网络的高校智能学习体系建设,形成泛在化、智能化学习体系,推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打造教育发展国际竞争新增长极。然而,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虽然信息化教学环境已形成,但资源利用率低下,未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导致其学习效果不佳。根据教育部官网统计,每年理工科本科毕业生数量超过149 万人。在“新工科”建设中,应特别关注将理工科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扎实学术英语基本功、较强应用能力、国际视野开阔、通晓国际规则的人才。针对该科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本研究旨在通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评估手段等方面的变革,在理工科院校建构兼具有效性和适切性的学术英语泛在学习模式。

二、泛在学习研究

泛在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简称U-learning)由韦泽(Weiser,1996)提出的“泛在计算”衍生而来,重视人与环境的交互,强调学习的泛在性和普适性(转引自潘基鑫、雷要曾,等,2010),指“任何人在日常生活中根据需要利用网络服务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环境中进行的学习……使终身学习成为可能”(夏云、李盛聪2012)。泛在学习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学习理念,它符合“学生中心论”的基本思想(秦枫2015),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使用任何接收终端“按需”(自发需求)或“按须”(教师要求)获取“适量”“适度”的学习内容,有助于提高学习自主性和效率。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泛在学习出现在多种教育场景中,关注教学法和教学范式革新、网络智能设备与教学融合、智能空间和软件平台方案创建等。学者们从各自的研究视角对其展开讨论,如核心内涵界定、理论基础研究、技术手段探讨等。

近年来,学者更加关注技术更迭过程中学习模式的变迁,从教室和实验室向数字世界拓展,从研究泛在学习模式的服务性、评估性、趣味性,探讨了拟境式、沉浸式等学习范式的有效性。而泛在学习模式的有效性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要问题,他们从系统设计、评估体系、影响因数分析、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泛在学习的有效评价体系应该是多维度、多因素的。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的泛在学习研究始于2003 年,主要有五个研究方向:(1)基本理论研究:主要研究泛在学习的概念内涵和发展趋势、学习者学习行为;(2)标准研究:主要指泛在技术支持、环境设计、资源开发等规范性问题和相关评价的研究等;(3)技术与设计研究:包括可穿戴计算技术、信息设备、智能交互空间技术、环境和服务设计、平台功能等;(4)资源构建研究:主要包括系统与模式构建、学习资源构建和教学资源构建的研究;(5)应用性研究:包括具体领域的结合应用、个案研究,以及终身教育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的应用研究。

国内学者关于泛在学习模式有效性的探讨相对较少,付道明和吴玮(2014)提出了“有效性外语泛在学习”概念,并以生成论为逻辑基础,初步构建了泛在学习生成模型、结构模型和功能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模型评价要素,但是缺少实证数据和语料、实际参与者的案例分析、相对稳定和完善的实际学习模式的支撑。

(三)泛在学习模式构建的重要性分析

目前国内外泛在学习模式研究中极为重要且亟须解决的问题是有效性问题,即泛在学习环境下,外语教学理论、学习资源、教学策略、评估体系是否适合不同专业学习者,多媒体技术、智能设备、移动终端的配置是否完善安全,教与学的课堂内外时间分配和评价体系是否合理公正,相关设置是否标准化处理,以及整个模式是否无缝对接课堂教学等方面。

针对数量众多的理工科学生构建学术英语泛在学习模式主要聚焦于研发能够改进学习效果、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自主学习平台,以及配以能够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能的动态评估体系。

三、学术英语泛在学习模式

学术英语是一门培养理工科学生的“听、说、读、写”学术能力和素质,且能应用到其学术交流及未来工作中的重要通识课程,而泛在学习模式是一种具有永久性、可访问性、情境性、社会性、主动性及直接性等特点的学习模式,在学术英语的教与学中非常重要。

信息科技时代,学术英语泛在学习模式的构建是在技术整合的基础上促使技术加资源与英语学习的深度融合,是一种技术加资源驱动的英语学习。英语教学也就因此发生了结构性的变革:教学设计注重的是过程而非内容,教学内容从单一来源到多种渠道,教学方式注重学生间的合作、共享与探索,学习任务讲究的是交流、思维与批判,学习工具更强调数字化工具与技术的使用,课程形态为线上线下的有机整合。

四、理工科学术英语泛在学习平台的建设

运用“泛在学习”理念,将学术英语教学与在线外语教育资源深度融合,构建一个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端或PC 端随时随地学习,教师可以查看所有学生学习轨迹的立体化网络平台。此平台主要有三大特点:

(一)资源使用便利化

优质数字资源是泛在学习的基础和核心。建设定位精准、体系完整、标准统一、可持续更新、覆盖面广的“理工英语数字资源库”,内容包括视频课、直播课、音视频资源、VR 英语教育与实践资源、测试资源、文本资源(科研文献、阅读资源、案例资源、教学策略资源等)。资源定位为“小而精”的碎片化资源,以“篇、节、段”为单位聚焦到“内容块”,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灵活的优质学习资源,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需求。

(二)课程体系主题化

平台内的资源主题“课程”按照不同的学习“主题”系统化、体系化打造。一套完整的课程融合了“视频课、测试、文献、互动”四大要素,强调内容和形式的有效衔接,为学生提供全媒体、多媒介的课程供应链闭环。以“理工类英语阅读”课程为例,课程所有内容聚焦于“理工类英语阅读”这个主题,课程设计包括五大板块:导学微课(学习目标、学习策略等)、视频课程(慕课、直播、微课)、辅学资源(与主题相关的阅读资源、文献资源、网络资源等)、测试资源(在线测评)和互动功能(在线提问、交流互动)。

(三)平台设计个性化

平台的用户对象主要是理工科教师和学生,平台设计应同时兼顾教师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在平台内设置“教师专区”:按照“教学素养、专业素养、科研素养、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素养”四个方向,打造体系化课程和资源,满足教师教学和科研发展的需求;设置“学生专区”,满足学生不同的英语学习需求,并且有效衔接课堂内外,为学生求学、考试、竞赛、学科研究、出国交流等提供最新资源和学习沟通平台。

作为独具特色的网络个性化学习平台,“理工科学术英语泛在学习平台”将促进外语高等教育改革、共享优质外语教育资源、提高学术英语教育质量,同时实现课堂内外有效衔接,充分满足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个人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习需求,使优质教育资源面向社会基层,以培养科创基层人才,进一步推动中国外语教育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

五、构建理工科学术英语泛在学习模式的实践意义

理工科学术英语泛在学习模式的构建将极大地调动理工科学生在学术英语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实践意义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通过理工科学术英语泛在学习平台,学生可以获取与自身英语水平相匹配的、符合自身兴趣爱好的各式各样的英语资源,采用笔记本电脑、Pad、移动终端设备(手机)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将转变学习理念,主动学习意识明显加强,在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升,同时实现学习资源最优化。

(二)实现英语教学的“三个转变”

一是教学模式的转变。理工科学术英语泛在学习平台的使用和学生泛在学习模式的构建将使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课堂,学生可以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进行碎片化的学习,为课堂教学减负。二是资源建设的转变。平台能够实现师生共享、师师共享、校企合作、国内外共享的资源构建,为学生提供最新、最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三是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从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英语知识的传播者,充分凸显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三)推动学术英语人才的培养

通过理工科学术英语泛在学习平台的使用和学生泛在学习模式的构建,学生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预计在未来,平台使用将显著提高本科学生中的高水平人才比例,这些学生的英语水平能够达到教育部《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中的六级水平,进行日常英语交流无障碍,并能阅读英语学术期刊和用英语撰写学科研究摘要,能完整、规范地撰写学术论文和参加学科学术展示活动。

六、小结

学术英语教学是建立在学生需求基础上的高校英语教学发展趋势。理工科院校学术英语泛在学习模式的构建以“学”为中心,把理工科学生的学术英语教学回归为“学生”本位,建立更加适合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辨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树立正确的学术诚信观;培养学生及时掌握学术前沿的发展动态、检索与阅读文献资料、撰写与修改科技论文等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并且通过提升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验证该模式的有效性,可以为我国储备外语应用能力强的高水平科创人才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理工科学术英语教学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浅析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