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甘蔗产业提质增效的对策措施探讨
2019-03-04贺贵柏
贺贵柏
(广西农业科学院百色分院/百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百色533612)
0 引言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1]。2018年,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 年)(以下简称《导则》)[2]。《导则》强调了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农业绿色发展的思路和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导则》的出台,进一步指明了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方向,标志着我国农业开始迈上绿色发展的新时代。
在开启绿色发展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以绿色为导向,加快推进甘蔗产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是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和业界人士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重大问题。笔者以广西百色市甘蔗产业为例,试就绿色背景下加快推进甘蔗产业提质增效与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措施。
1 百色市甘蔗产业发展现状
食糖是仅次于粮、棉、油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性产品,食糖生产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实践证明,百色甘蔗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对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对于加快民族地区和边疆民族工业的发展,对于工业反哺农业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对于加快农村劳动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对于确保国家食糖安全和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3]。
甘蔗产业既是百色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又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的特色优势产业[3]。近年来,百色市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抓好甘蔗产业的发展。据百色市农业部门统计,2014/15年榨季,百色市甘蔗种植面积73076.5 hm2。近2年来,通过进一步调整优化甘蔗区域布局和种植结构,2016/17年榨季,全市甘蔗种植面积5.565万hm2,甘蔗种植区域涉及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平果县、德保县、靖西县、凌云县、田林县、隆林县和西林县等10个县(市、区),种植面积在0.333万hm2以上的县(市、区)有 5个,其中,右江区种植甘蔗面积1.667万hm2、田东县1.5万hm2、田林县0.813万hm2、平果县0.387万hm2、田阳县0.368万hm2。2016/17年榨季,进厂原糖蔗 218.82万 t,产糖量27.29万t,榨季平均蔗糖分13.93%,糖料蔗总收入110869万元,涉及蔗农人口29.63万人,蔗农人均种蔗收入3742元,糖业稳收1亿多元。由此可见,做大做强百色甘蔗产业,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
2 百色市甘蔗产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百色市年种植甘蔗面积稳定在5.333~6.667万hm2左右。甘蔗产业是百色市涉及面广、关联度高和影响重大的产业。在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和农业绿色发展背景下,百色市甘蔗产业的发展主要面临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4]:①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条件差;②甘蔗生产成本高,单位面积收益小,经济效益低;③规模经营面积少,农业机械化程度低;④糖业产品结构比较单一,综合生产能力不强;⑤制糖企业科技含量比较低,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制糖成本高,国际竞争力不强。
3 百色市甘蔗产业提质增效的对策措施
当前,我国正处于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和促进经济绿色转型升级的新阶段。面对新阶段百色市甘蔗产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如何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创新思路,科学引导,积极应对,让广大蔗农收入相对稳定,制糖企业保本获利,这是一个值得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方面共同关注和面对的重要课题。
3.1 加大对甘蔗产业绿色转型的引导和领导
甘蔗产业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甘蔗产业仍然是一项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支柱产业。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清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大趋势、大机遇、大挑战,要站在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现代经济体制、站在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站在加快推进糖业“二次创业”和加快促进百色市“精准扶贫”和脱贫致富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深化认识、统一思想,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年)和广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广西糖业二次创业总体方案》(2015~2020年)即桂政办发[2015]128号文件精神,注重结合百色市甘蔗产业发展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全市甘蔗产业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方案,进一步明确全市甘蔗产业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措施,要真正从规划上、从组织上、从体制机制上、从工作措施上、从领导力量上,形成一股自上而下协同创新的合力,加快推进百色市甘蔗产业的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4]。
3.2 以绿色转型为导向,推进甘蔗生产现代化
近几年来,甘蔗生产成本高,蔗农收入少,经济效益低。据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百色综合试验站(百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对平果县、田东县、田阳县、右江区和田林县等 5个产业示范县(区)的 50个植蔗农户进行问卷调查统计,2012~2013年,农户甘蔗平均生产成本26340元/hm2,其中,2012年成本 25875元/hm2,2013年成本 26760元/hm2。2013年比2012年成本上涨900元/hm2,增长3.84%。近年来,甘蔗生产成本总体是上涨趋势。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快推进甘蔗生产现代化。
首先,必须进一步加大转变甘蔗产业的增长方式。要重点实现5个转变:①由过去注重提倡甘蔗高产高糖良种向高糖高产高抗良种转变;②由过去注重扩大甘蔗种植面积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甘蔗单产和甘蔗产业经济效益转变;③由过去轻视甘蔗病虫害防治向重视甘蔗病虫害综合防治转变;④由过去分散经营、粗放经营向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转变;⑤蔗糖加工由过去产品单一、高能耗向产品多样性、循环农业、低碳农业和绿色农业转变。
其次,必须加大高糖高产高抗良种的推广力度。百色甘蔗种植面积大部分是旱地和坡地,土地贫瘠,水利条件差,单产比较低。要在注重进一步调整优化甘蔗区域布局和种植结构的基础上,注重引进和推广适合百色不同生态区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的甘蔗优良新品种。要注重选择那些早熟、高糖、高产、高抗、宿根性好、抗旱性强和适应性广的甘蔗优良新品种进行推广种植。特别是重点推广高糖高产以及综合性状好的桂糖系列、桂柳系列等甘蔗优良新品种。力争2~3年,更换一批甘蔗良种,努力实现百色蔗区甘蔗优良品种的多系布局。
其三,必须加大各项轻简高效农业绿色技术推广力度。要按照“高产、高糖、集约、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甘蔗产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水利条件和设施较好的优势蔗区,力争单产达 105~120 t/hm2,蔗糖分 15%左右。要注重重点示范和推广应用以下各项轻简高效的农业绿色技术:高糖高产高抗良种技术、甘蔗脱毒健康种苗技术、冬植蔗技术、甘蔗叶粉碎还田增碳技术、甘蔗全程机械化技术、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甘蔗降解膜全膜覆盖技术、甘蔗水肥药一体化精量调控技术、甘蔗间套种增产增效技术、甘蔗生物防治技术、甘蔗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无人机智能农业技术、甘蔗绿色食品加工制造技术等。
据百色甘蔗产业示范县农业部门统计,百色蔗区2015~2017年,推广甘蔗一次性肥配套栽培技术面积 7.027万 hm2,经专家验收,示范区甘蔗产量100.890 t/hm2,比对照区87.345 t/hm2增产15.5%;示范区甘蔗蔗糖分含量 15.21%,比对照区 15.07%提高 0.14%(绝对值),实现甘蔗增产 95.13万 t,增收节支13.05亿元,新增税收1.1亿元。通过加快示范和推广应用各项轻简高效的农业绿色技术,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甘蔗产业的贡献率,加快推进甘蔗产业的绿色化、标准化和品牌化水平。
3.3 加强“双高”基地建设
据统计,2015年全市“双高”基地建设任务0.2万hm2,其中:右江区0.037万hm2、田阳县0.033万hm2、田东县0.033万hm2、德保县0.023万hm2、靖西市0.02万hm2、田林县0.02万hm2,6个县(区)共落实“双高”基地面积0.21万hm2,通过验收2001.6 hm2,验收率为100.08%。2017~2018年,全市“双高”基地建设任务0.183万hm2,其中:田阳县0.05万hm2、平果县0.1333万hm2。
各级党委、政府,要以广西区党委、区人民政府提出的建设 33.33万 hm2优良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以下简称“双高”基地)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巩固百色市“双高”基地建设成果,进一步加大对“双高”基地的建设力度。根据近2年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百色综合试验站和百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对“双高”基地建设情况进行调研,下一步“双高”基地建设要重点抓好3个方面工作。①要重点抓好政策的落实。为进一步巩固百色市现有“双高”基地建设成果和进一步加强对“双高”基地的领导,建议市县(区)乡(镇)推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以统筹协调推进“双高”基地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以政策红利助推“双高”基地的建设和发展。②要重点抓好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双高”基地建设,必须严格按照“四化”要求,加快推进“双高”基地经营规模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和水利现代化。要加快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力争用3年时间,全市“双高”基地0.45万hm2糖料蔗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85%,其中:机耕率达98%、机种率达85%、机收率达70%。要严格按照“双高”基地建设的“四化”标准和要求,进一步规范和抓好土地流转和土地平整等工作。③是重点抓好示范。县(区)、乡(镇)人民政府,要以“双高”基地建设为重要抓手,切实抓好高糖高产优良新品种和各项轻简高效农业绿色技术的集成示范,抓示范、树样板,降低糖料蔗生产成本,提高蔗农种植收入。
3.4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据百色市农业部门统计,2015/16年榨季,国家甘蔗产业体系示范县的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平果县和田林县,5县(区)共有制糖企业6家,当地制糖业工业总产值完成 23.68亿元,制糖业增加值9.06亿元,食糖销售收入 14.8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93亿元,增加地方财政收入1.51亿元。2016/17年榨季,当地制糖企业利税总额比上榨季减少2698.57万元,万吨甘蔗利税减少 179.16万元,制糖业处于亏损状态。
在当前国际贸易背景下,要进一步增强百色市甘蔗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必须加快推动甘蔗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努力提升甘蔗产业的核心竞争力。①要注重进一步延伸甘蔗制糖产业链。要积极探索加快推动制糖企业战略重组和生产专业化分工,加快糖业循环经济发展。要注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装备改造传统制造业,进一步完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生产流程,把食糖单一产品延伸为应变市场能力强的系列产品,把甘蔗打造为糖、酒、纸、生物化工等系列生态循环产业链。②要注重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推进甘蔗产业多样性发展。要加快发展生物化工产业、食品工业和发酵工业等产业。在工业加工方面,要进一步推进食糖精深加工,积极探索甘蔗产业向生物化工、生物质能源、保健酒、保健饮料等相关领域发展,不断开拓甘蔗产业多样性发展的新路径,努力提高蔗糖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市场抗风险能力。③要注重大力推广应用各项先进的循环技术。在工业循环技术方面,应重点推广应用糖料蔗制糖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制糖标准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糖能联产”工艺技术、燃料乙醇技术、甘蔗酒发酵技术、甘蔗生物质发电技术、甘蔗糖业生物工程系列技术和甘蔗糖业其他配套工艺技术,努力实现蔗糖产业循环经济发展。
3.5 大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适度规模经营,是加快转变甘蔗生产方式和促进甘蔗生产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市甘蔗专业户不断涌现,甘蔗生产适度规模经营蓬勃发展。据调查,全市2016年甘蔗专业户种植面积在3.333 hm2以上至13.333 hm2的户数为663户,甘蔗种植面积为3468.2 hm2,种植面积在13.333 hm2以上至 33.333 hm2的户数为 90户,种植面积为1439.733 hm2,种植面积在33.333 hm2以上的户数为13户,种植面积为1037 hm2;2017年,全市甘蔗专业户种植面积在3.333 hm2以上至 13.333 hm2的户数为418户,种植面积为2252.6 hm2,种植面积在13.333 hm2以上至33.333 hm2以下的户数为62户,种植面积1120 hm2,种植面积在33.333 hm2以上的户数为15户,种植面积959.733 hm2;2018年,全市甘蔗专业户种植面积在 3.333 hm2以上至13.333 hm2的户数为 350户,种植面积为 2275.2 hm2,种植面积在13.333 hm2以上至33.333 hm2的户数为100户,种植面积为2241.6 hm2,种植面积在 33.333 hm2以上的户数为 19户,种植面积为1250.533 hm2(见表1)。全市甘蔗生产适度规模经营专业户469户,规模种植面积5875.667 hm2(含专业合作社),占全市甘蔗种植面积 5.154万 hm2的11.4%。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百色市甘蔗生产规模化进程。①要注重抓好甘蔗适度规模经营示范。建议右江河谷4县(区)和田林县,以“双高”基地建设为重点,各抓一个甘蔗适度规模经营示范,面积在 133.333 hm2以上,以引领和带动全市甘蔗规模化经营与发展。②“双高”基地和甘蔗生产优势区,要按照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特别是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要求,加快推进甘蔗生产规模化经营。③要注重依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适度规模经营。要大力宣传和鼓励外出务工的农户进行土地流转,为甘蔗规模生产和经营提供面积保证。要鼓励、引导和扶持甘蔗种植大户、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制糖企业和家庭农场等承包土地进行甘蔗连片种植、规模开发和经营。
表1 百色市蔗农种植规模及种蔗面积
3.6 加强产业政策扶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注重依靠政策创新,营造有利于百色市甘蔗产业绿色发展的政策环境。要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农业绿色发展导则》(2018~2030年)和广西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我区糖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即桂政发[2013]36号文件精神和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糖业二次创业总体方案(2015~2020年)的通知”,即桂政发[2015]28号文件精神,要在国家和自治区糖业产业宏观政策的指导下,采用多种形式,通过政策创新,进一步加大对百色市甘蔗产业的扶持和服务力度。积极探索加快推进甘蔗产业化和社会化服务的新路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进一步加大甘蔗产业政策扶持力度方面,要重点突出抓好3个方面的工作。①要用足用好现有甘蔗产业政策,特别是“双高”基地政策。要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县(区)人民政府结合本地甘蔗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台有利于甘蔗产业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配套性政策。②要突出创新金融扶持政策。要鼓励和支持糖料蔗生产经营方式创新,积极探索开展绿色金融服务,大力支持甘蔗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建议市政府协同金融部门在田东县和田林县建立甘蔗产业绿色金融试点。③要创新保险扶持政策。要注重总结田东县进行甘蔗政策性保险的做法和经验,加快推进全市甘蔗政策性农业保险。积极探索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要按照“政府调控、市场引导、企业带动”的原则,兼顾好蔗农和糖企的利益,注重依靠政策创新,进一步营造有利于百色市甘蔗产业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