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训迁移理论视角下提高党校人力资源培训实效性策略研究

2019-03-04易文悝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参训党校所学

易文悝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1]。《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进一步强调,“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党校是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党的政策方针理论、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阵地,承担着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所谓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通过培训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的党校人力资源队伍,才能担负起为党和人民培养“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干部的重任。所以,不断改进和加强党校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使培训者通过培训达到实效,更好地为干部教育培训事业服务,既是建设好主阵地的重要途径,也是做好新时代党校工作的必然要求。

一、培训迁移理论及党校人力资源培训实效性的内涵

“培训迁移”理论是由“学习迁移”延伸而来的,最早兴起于心理学领域,是对学习结果的一种泛在现象表述,重点是对学习效果的探究。目前,被广泛认可的是由Baldwin和Rord提出的概念,即“参训者将培训中所习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且在一定时期内得以维持”[3]。它主要以培训所学内容运用到工作实际中的程度为评价标准。“Ccheng等人将培训迁移的过程划分为四个关键阶段:一是培训动机,即有意掌握培训内容而愿意付出努力的程度;二是学习,即指掌握培训课程内容的过程;三是培训绩效,即通过培训学习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测量;四是迁移结果,即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迁移表现。”[4]

党校人力资源培训实效性是指参训者将所学知识技能通过迁移运用而对实际工作产生效果的大小。对于党校人力资源培训来说,其实效性最终体现在为干部教育培训事业所做贡献的程度上,其因果关系为:参训者将所学到的知识技能等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改变工作行为逐渐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为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将培训的实效性片面地理解为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了新的知识和技能,很少关注参训者通过学习培训对实际工作产生的影响,但是培训实效性考量的重点往往在此。所以,党校人力资源培训的实效性必须以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技能进行迁移运用及迁移运用的程度作为衡量的关键。

二、党校人力资源培训实效性产生机制分析

培训实效性产生机制,即为实效性发生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培训迁移是衡量培训实效性的关键,其与产生机制相辅相成,基于产生机制,才能顺利实现培训的迁移运用,最终达成培训的实效。有研究者提出“培训迁移的影响因素包括迁移动机(个人因素)、迁移设计(培训课程)、迁移气氛(支持性的工作环境)等三个方面”[5],这里对涉及培训迁移运用的主体进行了明确。对于党校而言,参训者属于个体因素、承训机构属于课程设计的主体、党校本身是支持性环境的营造者,他们并存于培训前、培训中及培训后三个环节。党校人力资源培训实效性的产生是三个主体与三个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从参训者的角度来看,主要经历三个环节

1.产生学习动机。产生学习动机是由内在触发的,提高学习培训实效性的根源。只有参训者本身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学习,并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换言之,如果参训者能够意识到,要想在干部教育培训事业中成为行家里手,就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而培训学习则是提高知识技能的重要途径,那么参训者就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参与培训,迁移运用的效果自然也会更好。

2.掌握培训内容。参训者在培训的过程中真正学习掌握到与实际工作相关联的知识和技能,是使学习培训产生实效性的前提与基础。参训者产生学习动机便有了参训的目的,在动机的驱使下,通过努力的付出与投入才能掌握学习的内容。当然,承训机构的课程设计、师资力量等也会影响参训者掌握培训知识的程度。只有让参训者感受到学习的内容是实实在在与所从事工作密切关联的,才能激发参训者学习的热情,从而掌握学习培训的内容。

3.迁移运用知识。迁移运用知识是使培训产生实效性的关键环节。参训者只有在参加培训后,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从而逐步改变工作行为,形成较强的工作胜任力,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才算成功完成将所学知识技能进行迁移运用的任务。这样,培训实效性的提高目标才算真正达成。

(二)从承训机构的角度来看,与参训者那条线耦合,也要经历三个环节

1.激发学习愿望。参训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培训的过程中,才能达成学习的效果。作为学习培训的承训单位应该千方百计地激发参训者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让参训者明白参加学习培训的重要意义,引导参训者将学习知识技能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与个人职业发展及组织目标完成相结合。通过为其绘制美好蓝图和职业憧憬,激发参训者的学习愿望。

2.按需实施培训。实施培训的内容应该以需求为导向,只有符合参训者需求的培训内容才能激发参训者学习的兴趣和达成学习的实效。如果所学内容脱离实际,并不符合岗位的特点,那么学习后也就很难形成迁移和运用。党校参加培训的人力资源主体都基本受过高等教育,很大一部分还是硕士、博士毕业,有着相当程度的理论水平。所以,他们更加注重的是实际运用能力的培训。比如,针对专职教师人员的授课技能培训、针对行政教辅人员的行政能力和科研能力等培训。

3.训后跟进指导。在培训的过程中,施训者往往会通过情景模拟的形式让参训者进行训练实操,以提高参训者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但是,在现实中,实际的工作情况往往会与模拟的情景有所不同,从而导致参训者在迁移运用的实际过程中难以入手或入手效果较差,最终影响培训的实效性。所以,承训机构还需要对参训者进行跟踪指导,以免在关键的迁移运用环节上不能很好地衔接,而使培训效果功亏一篑。承训机构可通过远程跟进、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对参训者进行训后跟进指导,为党校参加培训的人力资源答疑解惑,解决在迁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促使党校人力资源培训迁移行为的顺利发生,助推参训者将所学知识技能转化为工作实效。

(三)从学校的角度来看,需要发挥协同作用,同样需要经历三个环节

1.选派参训对象。参训者能够参加培训学习是一种组织给予的福利,组织应该综合考虑全员培训及选调培训,将培训福利惠及至有着培训愿望且组织重点培养的对象,从参训入口上把好关,避免选派不愿培训的人去参加任务式的培训,从而影响培训的实效性。选派参训对象还要结合参训者个人职业规划和组织目标的实现有针对性地进行,让参训者切身感受到组织对自己的重视,从而积极参加培训,达到正向激励的效果,参训者学习培训后也更容易将所学知识技能迁移运用到具体的实际工作中,从而促成组织目标的实现。

2.沟通需求信息。党校是人力资源培训的需求方,也是培训迁移效果的受益方,在干部教育培训事业中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参训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技能素质等,党校本身最具有发言权。党校需要将信息与承训机构进行充分沟通,结合组织目标和参训者个人职业发展编制岗位说明书,根据参训者个人的特点、单位的性质和具体工作岗位需求等与承训机构及参训者本人进行充分沟通,从而提出培训的需求,做到有的放矢,进行“订单式培训”,提高实效性和针对性。

3.创设迁移环境。党校是参训者工作的场所,参训者迁移运用的发生需要以场所作为载体,对于参训者来说,“掌握的技能,如果在工作中缺少支持的话,就可能难以维持”[6]。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党校本身能否为参训者创设适宜进行培训迁移运用的环境会直接影响培训迁移的发生。党校本身应该主动关心参训者学习的成效,采取积极倡导和鼓励的方式为参训者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供迁移运用所需要的机会和条件。对参训者将所学知识技能迁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而为组织做出贡献的要及时予以表彰与鼓励,以激发他们持续进行培训迁移的动机。

三、提升党校人力资源培训实效性的策略

(一)设置订单式培训课程,确保培训符合实际需求

党校人力资源的培训应该强调以需求为导向。符合实际需求的培训内容才能激发参训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在现实的培训过程中,往往缺少对参训者及其工作岗位的需求所进行的事前调研和具体分析,致使很多培训课程的开发和设置缺少针对性,所教内容与现实要求脱节,不能满足党校对人力资源知识和技能的需要。所以,应该畅通参训者、承训单位、党校三方信息渠道,通过量化分析和质化研究等多种方式对参训者的培训需求进行提前调研,可通过培训前与党校相关领导和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向参训者发放培训需求调查问卷,或是建立培训班级网络沟通平台,加强参训者与参训者之间、参训者与施训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发现参训者的真正需求所在。通过充分了解参训者个人的需求,再综合考虑参训者从事工作岗位的需求以及组织层面的需求等,将多方利益诉求进行融合,进而准确定位培训的设计,设置出符合实际、针对性强的订单式培训课程,最大程度地满足参训者和组织的培训需求,进而达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效的目标。

(二)强化实践性技能操作,确保培训能够实现迁移

培训除了要充分考虑需求和设置订单式课程以外,还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如何使参训者将所学知识技能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转化,确保培训迁移的畅通顺利。如果说前者是培训的内容,那么后者就是培训的形式。内容与形式是培训的两个统一体,两者相辅相成。只有实现两者的结合,才能达成迁移运用的实效。党校选派的参训对象有其特殊的属性,作为教育工作者,他们需要提高的往往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参加培训的指向性就是要通过培训,提高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服务的能力。所以,在培训的过程中,必须强化实践性技能操作,确保培训的实用与迁移。首先,要择选一批有丰富实践经历且不乏理论素养的授课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克服“没有出过国讲一带一路,没有当过领导讲领导经验分享,没有基层经验讲征地拆迁”等“倒挂”现象,打造党校“名师工程”。这是党中央对党校教师的要求。作为承训机构的教师在对党校的参训者施训时,自然需要有着更高的要求。其次,要实行参训者能够积极参与的实践技能培训方式。防止施训者仅仅依靠空洞理论灌输而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避免参训者在培训的过程中,即使学有所获,也不能进行迁移运用,达不到学有所效的目标。要通过设置与工作情境类似的培训环境让参训者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减少由于培训环境与工作环境之间的差异对培训迁移产生的不利因素,从而实现培训与迁移运用零距离的无缝对接。

(三)加强后续指导与跟踪,确保迁移的通畅与顺利

“大量的实践经验表明,培训尤其是短期集中培训,其作用是有限的,很难保证参训者完全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后续的支持以及各种形式的指导和帮助是必不可少的。”[7]承训机构应该着眼于培训效果的持续和稳定,不断加强训后的跟进与指导,避免学习结束即为终点、迁移运用不关己事的短浅思维。要延伸培训的链条,将服务与后期指导贯穿培训后的各个环节,以帮助参训者将培训所学知识技能进行顺利迁移。以培训迁移理论为视角,我们可以将参训者参加培训学习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知识技能的获得与保持;二是对知识技能的运用与迁移。调查显示,后续的指导与跟踪是确保将所学知识技能进行运用迁移并进行维持的重要保障。承训机构应该将对参训者后期的跟踪指导作为施训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派培训专家通过电话联系、网络沟通、实地指导等形式,对参训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进行跟踪与指导,为参训者将培训所学有效地运用迁移到工作中提供有力的支持。跟进指导的内容,可以分三个方面:一是指导参训者的实际工作,帮助参训者将所学知识技能与实际工作进行有效对接;二是指导参训者进行总结与反思,不断提升迁移的效果和总结迁移的经验;三是指导参训者进行理论提升,将成功的迁移运用进行理论的提升和再运用。通过三个方面的紧密衔接,顺利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接,真正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真理的有效循环,从而真正达到提升培训实效性的目标。

(四)营造支持迁移的环境,激发迁移的愿望和热情

一个支持性的迁移环境更能激发参训者迁移的愿望,从而达成迁移的实效性。参训者是党校的一员,党校与参训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利益的共同体,党校一方面是参训者将所学知识进行培训迁移的直接受益者,另一方面也是支持性迁移环境的营造主体。所以,不管是从主体利益出发,还是基于对自身拥有人力资源的培养出发,党校都应该为参训者营造一个好的迁移环境,为其创造条件和机会,激发其全心全意为单位服务的热情,让其感受到单位的关心,从而提高认同感和归属感。作为迁移环境营造的主体,既要对参训者培训迁移提出要求,又要对其迁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迁就。当参训者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在实际工作中并取得成绩时要进行及时的表扬与鼓励,当参训者在将所学知识技能进行迁移运用过程中产生失误时,也应该以宽容的心态和适度容忍的态度对其进行指导和提供帮助,为参训者敢于尝试,勇于创新提供支持性的迁移环境。为取得良好的培训迁移效果,学校还要将支持性的工作环境辐射至整个单位,除了学校领导层面能够为参训者培训迁移提供财力物力等支持性的校园环境之外,还要让其他所有在职的人力资源真正地感触到培训迁移是培训实效性的关键环节,使所有人员在参与培训后进行自觉地迁移运用,让参训者感受到单位拥有一个温馨和谐、充满朝气的培训迁移环境,进而提高学习培训的积极性和迁移运用的主动性。

(五)加强迁移测评与反馈,确保迁移的效果与维持

结果导向强调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就是要站在结果的角度思考问题,培训迁移的实效性也是以结果为导向的,其效果最终的衡量也是聚焦在结果上,即参训者通过培训后在实际工作的产出,所以必须要注重结果的测评与反馈。只有精确的测评,才能衡量培训迁移的实效,只有将迁移运用的结果进行反馈才能促使参训者进行反思与自我鼓励。另外,期望理论也揭示,人们愿意为某一事情付出努力或采取行动是建立在认为通过努力或付出可以达到某种效果或者带来某种预期的回报。所以,从参训者本身来说,其愿意参加培训学习,也是建立在一定期望值的基础上的,他们希望通过培训学习这一途径,达到提升自我,影响组织,从而发展自我的目的。所以,测评与反馈就成了参训者期望达成的手段与工具,通过对参训者所学知识技能迁移运用的程度及对实际工作产生贡献的大小进行测评就能衡量出参训者期望值达成的程度,进而通过反馈这一途径就可以构架出新期望的努力方向。具体可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引入领导评价、同事评价等多方评价方法对参训者通过培训后迁移的程度和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同时,将测评结果及时反馈给参训者,对无效或效果不佳的迁移运用结果进行指导和改进,对有效的迁移运用结果要进行适度的表彰与奖励,以激发参训者将所学知识技能进行转化的愿望和积极性,从而确保培训所学知识技能既能在迁移中取得实效,又能在运用中得到维持。

猜你喜欢

参训党校所学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非所学
非所学
参训学生在实验室建设和实训项目开发中的作用
山东莱西加强公务员试用期培训
幼儿教师眼中的“幼师国培”绩效评估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师太”扛枪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