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概论》课中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实践
2019-03-03刘怀刚
姚 瑶,刘怀刚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要求我国所有高等院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概论课》的思想政治理论功能,不仅能帮助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定理想信念,同时能够能使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课程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不断发挥真理的感召力。培养学生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较强,学生们会产生距离感和枯燥感。这就需要将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融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从而改变传统的枯燥的填鸭式灌输。
《概论》课在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因此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必须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既符合党和国家的发展要求,也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本文主要针对我院专科层次的教学开展研究。
一、《概论》课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 年3 月18 日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阐明了开展思政课的长远意义,他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意义。习总书记高瞻远瞩的讲话,为每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指明了改进的方向。
传统的《概论》课堂中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体,突出教师的理论权威,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及教案仅仅根据课本章节来制定。没有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整合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只是被动参与,教与学严重分离,形成“两张皮”,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学生们无法从课堂当中学有所获。这样的课堂只会最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失去发挥主阵地的作用。
通过项目化教学改革之后的新式课堂,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挑战权威。教学内容以项目为载体,充分结合实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融于具体项目当中。通过项目的实施,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认同感,同时将这种自觉转化为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当中。
二、项目化教学改革在“概论课”中的实践应用
(一)以人为本是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关键
《概论》课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校专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二门课程中的骨干和核心课程,是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基础教育课,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是专科学生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课程主要内容是讲授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通过对《概论》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开展具体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在整合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同以往的建构主义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样的方式既降低了学生对纯理论的理解难度,又将知识趣味性、师生互动性、素质拓展性、心理解压性、职业规划性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特长,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能力是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
在《概论》课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过程中,结合教学主体和教育对象的特点,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有机融合,贯穿在课程教学的整体目标中。
在整个目标体系当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具体而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项目化的实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思辨,切实提升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根本目的,增强学生们的家国情怀,并主动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对政治事件的敏感度,并且能够正确的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运用于实践当中,正确看待和理解政治事件。同时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关注社会政治,培养政治自觉性。
(三)更新教学观念是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思想基础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其思想理论素质为根本,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1]
努力实现教学中心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化,这是《概论》课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内在动力。通过编制教学项目,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进行目标引领,将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能力目标进行融会贯通;对学生实施任务驱动,为学生布置看、评、辨、讲、做等训练任务;突出能力本位,使学生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学会生存、珍爱生命、懂得生活、珍惜生态;实施双线并行,在课上开展集体看、组长评、小组讲、班级辨,课下自己看、相互评、同学讲、寝室辨。学生的身份不断进行转换,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交融,使学生在学习者—评论者—辩论者—演讲者—实践者之间相互转变。
(四)优化教学内容是项目化教学改革的主体
在课改中坚持以项目以及任务驱动形式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将教学内容重新进行划分,设计成“任务”和“项目”,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亲身实践,使学生的社会素质和职业素质在项目实施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概论》课教学改革中的项目是根据课上课下的划分,将课程划分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在不同的课堂领域设置不同的项目主题。
在第一课堂领域中设计不同的教学项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例如通过视频播放导入,带入情境、布置项目。例如结合教材当中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内容,编制项目“寻找伟人的足迹”——伟人风采展示、伟人理论贡献、伟人辩证分析,通过查找资料、制作PPT、撰写评论等典型工作任务,使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基本内容,分析出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的理论贡献。同时要求每个团队或者每个学生进行专题讲解,学生进行综合打分。在第二课堂领域实施321 工程,即观看三部电影,阅读两本好书,撰写一年学习日记。
《概论》课整体设计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中心,整体教学内容分为四大模块。
第一模块——灵魂篇这一篇主要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及产生的理论成果,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几位伟人的人生历程,用伟人的人格、事迹感染和影响学生。此模块中可以设计两个项目:一、采访马克思二、制作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一览表
第二模块——探索篇这一模块理论性较强、知识点较多,根据教学需要和项目的可操作性,具体教学项目可以设计为:一、设计项目任务——改革开放前后中国人就业观念转变的轨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青年人偶像崇拜观念的转变、改革开放前后中国人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识、改革开放前后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变化;二、设计项目要求——要求每小组选择1个主题,制作PPT 展示;三、学生任务评价、反馈、总结。通过以上任务使同学们深刻理解改革开发40年以来,中国社会的伟大发展。
第三模块——建设篇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学习兴趣,本模块可设计为如下项目:一、原乡的呼唤——台湾回家;二、我是村官。通过两个项目的实践,让学生们感同身受的理解“一国两制”伟大实践和新时代新农村新气象。
第四模块——时事篇本模块主要培养大学生关心实事、关心社会、关心世界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写作、语言表达、资料搜集等多种能力。此模块的教学项目可以设计为:一、每日时事播报;二、一周时事综述;三、时事开讲等由学生个人或者小组形式完成。
三、项目化教学改革在“概论课”中的教学成果
在项目化教学改革中,整个教学过程由若干个具体的教学项目组成,教学内容与工作项目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项目化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们以团队的方式参与其中,整个课堂教学氛围浓烈,通过这种以亲身参与和体验为主的方式参与教学活动,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整个过程当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同时结合蓝墨云班,将每节课堂教学变为一次有效的头脑风暴。这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真正让学生们让马克思主义真正入脑入心。
综上所述,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指导性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2]《概论》课项目化教学改革尊重教学发展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符合新时代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