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实主义油画的多样性

2019-03-02

皖西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现实主义油画艺术家

吴 梅

(宿州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西方文化艺术不断的交流与碰撞,中国现实主义油画创作进入了觉醒期,自觉地进行着传统观念的拓展和艺术架构的更新。艺术家挣脱了理想化的虚妄形象,本能地在良知的驱使下实践着对现实的关怀与批判,积极探寻着具有强烈精神内涵的艺术形式。在这个艺术多元化的时代面前,丰富的现实生活使得艺术家的创作手法与心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开始关注新时代背景下百姓真正的生存状态和社会环境,重新思量当下的社会现实给人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环境带来的影响,努力探寻新的艺术手段来实现自己对现实生活中独立的个体生存价值与生存状态的关注[1]。中国现实主义油画从过去狭窄的艺术维度走向了更加宽广的舞台,掀起了一场现实主义艺术的新浪潮,一个前所未有的、极具现代性的多样化发展的现实主义油画空间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一、创作题材的丰富性

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促使现实主义油画创作的题材走向了更深层次的挖掘。他们关注底层群众的安守贫窘,关注时代热点,并且以风景为描绘对象来表达自己对人性意义的自觉思考。艺术家们在作品中表达出了对生命的尊重与体恤,践行了时代赋予画家的艺术使命。

(一)对社会底层人群的关注

新的时代人们生活富足,安居乐业,这种社会现象造成了人们对弱势群体的漠视,这种漠视正在逐渐摧毁着人们的良知堤坝和道德判断力。而有些艺术家就敏锐地捕捉到了社会现象的不公,他们把创作对象放在了社会底层群众身上。这个被边缘化的族群,他们本该拥有的生命的价值和人性的尊严在艺术作品中得到了肯定。

忻东旺正是这样一位质朴的以社会底层人群为主要创作对象的艺术家。他的绘画建立在真实的时代题材上,他的作品中描绘的都是一些社会上随处可见的民工、农民。这些被人们无视的“无名之辈”都是被社会所忽视的弱势群体,是这个时代与社会背景孕育下的产物。在忻东旺的作品中,让观众感受到了他对这些“小人物”的尊重,这种尊重无关乎权利与金钱,是一种小心翼翼的真诚。无论他们是落魄潦倒还是放荡不羁,忻东旺总能不加掩饰的将这些游离在社会边缘的“小人物”以生动的绘画手法不遗余力的表现出来。忻东旺创作的以社会底层人群为主的现实主义油画作品不仅真实再现了都市边缘化人物的生活常态,也践行了艺术家对时代批判的良知。忻东旺的“村名列传”展以及他的代表作《诚城》《明天多云转晴》《远亲》《早点》等等,从这些作品中人们看到了太阳炙烤过的黝黑发亮的面孔,看到了一双双的眼睛中露出的迷茫又带着恳切的目光,看到了干裂、焦灼的嘴唇中露出的仅剩的不知饱尝过多少酸、甜、苦、辣的两颗门牙。忻东旺以自身的成长经历深刻解读着这类群体的生活状态,希望通过这样的艺术形象引起人们对作品中人物的共鸣。

“我越来越尊重现实,尊重生活,尊重有意思的和没意思的个人生活、周围人的生活”,这句话出自对现实生活有着极强绘画兴趣的艺术家刘小东之口。刘小东以社会边缘人群和弱势群体为创作对象的现实主义油画,体现了画家对社会文化变迁下小人物命运的关注。社会上不同背景下的弱势群体对自己命运的束手无策,都在激励着刘小东把当今正在发生的社会真实记录到画布上。随着创作视野的不断拓展和艺术反思,刘小东的创作范围逐渐扩大到了国外,他最近一次规模宏大的写生项目“北极圈的孤儿院”体现了他未知世界不断探索的艺术追求。刘小东在创作中依然用简单、直率、感性艺术手法去强调人物形体特点。在《努卡和他的兄弟姐妹》这幅画中,背景是北极格陵兰岛的冰川,前面是分组站着的八个格陵兰岛的孤儿,其中有两个孩子抱在一起取暖,还有一个孩子拿着巨长的冰凌准备抛向远方,仿佛在暗示孩子们在向悲剧的命运抗争,体现了画家对这些孤儿的同情与尊敬。

(二)用史诗般的鸿篇巨制抒写时代热点

在艺术史中史诗性的艺术作品想要表达的不是一般意义的自然事件,它们一般都具有鲜明的主题,深刻的内涵、悲壮的精神。作品在尊重个体生命,体现人的价值的同时还传达了强烈的时代精神和生态意识,具有极强的时代特征。

刘小东是一位对社会时代变迁异常敏感的艺术家,他用饱含真情实感的艺术语言将社会真实与时代荒谬融为一体,绘制出了一幅幅与生命深意凝视的艺术佳作[2]。20世纪90年代初的三峡工程自开工时就备受瞩目,这个浩大的工程在给社会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导致了大部分道路、房屋和树木的损毁,废墟、工地和垃圾比比皆是,本土民众被迫背井离乡,在社会、环境及生态等问题上埋下了潜在的安全隐患。刘小东在目睹了这一现象后,创作出了以三峡为主要题材的巨幅现实主义油画作品《三峡大移民》《三峡新移民》《温床》,他用史诗般的描绘历史叙事的手法来描绘平民日常生活现状,将自我情感融入到了社会群体的情感当中。《三峡大移民》这幅作品是由几幅画组合而成,画面有扛着一根钢管的六个普通人组成。画面仿佛在向人们诉说这些彼此本不想干的人被一个国家工程无奈的捆绑到了一起。这些性格迥异的个体的遭遇建构成了群体命运,体现了作者对那些为了建设三峡工程所做出的牺牲的三峡移民的敬佩之情。从这些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刘小东作为一个艺术家对待现实世界的态度和看法,他用犀利的眼神审视着这个社会,他用画笔抒写了中国当代艺术史中最令人难忘的华章。

为了纪念5·12大地震,百余位艺术家共同创作了史诗级现实主义油画《地恸·重生》。作品采用了全景式构图方式,有三个部分组成,生动的向观者再现了汶川5·12地震与救灾现场的景象。该作品是在特定环境下诞生的纪实性的现实主义油画,忽略了单个人物细致的描绘,注重的是整体情感的倾诉。画面中的人物繁多,场面宏大,整体的灰色调凝重,悲怆,暗含了画家们对逝去的生命的哀悼及对生还者的慰藉。这组巨幅油画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它渗入了当代普通群众的社会意识和共同体验,在审美视点与审美追求上的隐形含义是独特而深远。

(三)风景亦是表达现实主义精神的重要手段

含有现实主义精神的中国风景油画属于风景油画的一个分支,它是在西方风景画的现实主义传统影响下逐步发展起来。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面前,现实主义风景油画描绘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拓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会以独特的审美视角来实现自己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他们在作品中倾注的人文关怀使得观众在欣赏美的同时还会强烈感受到作品的现实主义内涵。

徐晓燕是一位热爱和讴歌中国文化母土和精神家园的艺术家,她的风景油画作品是通过形象的崇高和深沉来表现的。徐晓燕忠于自己的创作感受,勤勤恳恳地描绘着眼前所见的一切,一块菜地、一片庄稼地、一条淤泥的河道、一堆垃圾,这些作品朴实无华,表现了艺术家的对待艺术的诚挚和执着。她的《秋季风景》系列作品以炭黑和土黄的沉稳色调,粗粝、凝重的画面肌理和洒脱的画刀,生动的绘制出了收获过后的田野的残像,一片狼藉[3]。那些被刮刀切割出的裂痕,有种莫名的被撕扯、宰割的痛感,艺术家不是在有意地描绘这种肮脏不堪的混乱景象,而是借助这样的景象抒发自己一种悲悯的情感。从《乐土系列》开始,徐晓燕关注点从土地上生长物的兴衰转到了大地本身。徐晓燕笔下的大地伤痕累累,她以一种直面生活的真实态度去描绘被人类践踏的大自然,那些臭气扑鼻、不堪入目的污水沟、垃圾堆在画家的笔下变成了一幅幅有着蜿蜒曲折的线条、色彩丰富的画面。从作品中人们仿佛看到了一位与生俱来就拥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伟大女性,看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悟,看到了一种久违的壮美。

二、表现风格的多样性

(一)批判性现实主义油画

批判性是现实主义油画一个重要的艺术特征,是保持中国当代艺术特有的精神与品质的重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政治环境的宽松及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生活的深切关注,使得曾经艺术和现实脱离的现象得到了改善。那些对现实生活中的阴暗面及不和谐社会现象的披露成了现实主义油画进行社会批判的主要内容。

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离不开那些背井离乡的农民工。这些民工大多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进城后多是从事以体力劳动为主的最累、最苦、最脏的工作。虽然他们切实的为城市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但由于自身的文化水平、生存观念与城市居民格格不入,他们受到了来自城里人及社会制度的歧视对待,这是个不能忽视的社会问题。画家忻东旺注意到了这种社会现象,以现实中的民工为描绘对象创作了《民工系列》油画作品。从这些绘画内容上看,单纯的民工肖像题材自身是不能表达情感和进行批判的,但是从这些肖像中所折射出的社会现象是可以作为表达情感和批判现实的载体的。当一个画家关注不到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矛盾时,现实主义绘画题材就无从谈起。所以从忻东旺的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时代作用下赋予人物的形象和精神状态,体现出了城市边缘人的生活困窘的社会现状,体现出了传统伦理道德以及传统精神价值在现实中的危机,也表达了画家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不公现象批判。

(二)玩世现实主义油画

玩世现实主义油画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当时艺术思潮多元并存的中国油画界异常活跃。它是一种解读社会现实,表现社会现状的艺术手段,画家常带着一种反讽、自嘲、调侃的态度来看世界。玩世现实主义画家强调艺术的真实性,这种真实是一种现象的真实,是通过事物现象的整体全息性的呈现而实现真实的自行显现。它常以暗喻、象征、自嘲的方式从另类的角度传达对现实的看法,以反学院反主流的态度致力于社会各种异化下有强烈批判意识和人性焦点的艺术作品[4],从另一种方式反映了中国的当代现实,代表了艺术家追求个性化的独立思考。

玩世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方立均,“光头”形象是他用来强调个人艺术符号语言的主要方式,艺术家借此来传递内心对社会现实的调侃以及对生活泼皮、无所谓的态度。画面运用了纯净、明媚的色调,以蓝天、白云、大海为背景,加上光头艺术家夸张又诙谐的表情,催生出了一种图像的荒诞感。这些表面看似平淡无奇的普通、无聊的画面内容,实际上映射的是现代社会人们头脑空空、毫无社会意识的生存状态。岳敏君的油画作品《自由引导人民》改编自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该作品呈现出了与原作截然不同的艺术内涵。该作品体现的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对未知前途的焦虑与迷茫,描绘焦虑是为了摆脱焦虑,从而渴望获得社会和个体存在的自由。该作品以一种调侃的方式成功地表达了现代人在社会现实中的存在状态。岳敏君以自己为原型创作的“大脸傻笑”系列成了他玩世现实主义艺术创作中的典型形象。这些在作品中被不断复制重复的“傻乐”形象,表现的不仅仅是一种笑的表情,在这诡异笑容背后往往被赋予了更多深层的含义。岳敏君的艺术创作中乐衷于调侃政治往事,这些滑稽的形象暗喻了年轻人面对严肃的时事政治所表达出的厌倦和无奈。画面人物总是摆出各种各样的夸张的动作,闭紧双眼,咧开大嘴对一切事物都报以嬉皮笑脸的傻笑。作品带给观者的是一种嘲讽、不正经、百无聊赖的视觉感受,但其中却隐藏了艺术家对现实社会以及人生态度的思考。

(三)浪漫现实主义油画

现实主义绘画有着十分明确的立场,关注社会现实,真实描绘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生存状态,不以理想主义来美化或掩饰事实真相[5]。而浪漫主义绘画则偏重于主观理想的表现,常用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描写自然风光,歌颂大自然。那么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绘画手法相结合就是画家运用丰富的主观想象去赞美真实的现实生活,注重的是个人情感的抒发,追求的是一种理想现实的真实。

陈树中的油画作品从个体生存经验出发,在文化身份和文化认同上进行了深层次的关注,在单纯的农耕场景中融入了经济发展的印记,作品影射了画家因城市化进程和工业文明的发展对农村生活及农业生态被大肆破坏的焦虑。陈树中的艺术创作,以具象写实的绘画手法描绘东北的乡村生活。他的乡土油画不同于常见的对乡村和农民的生活场景的描绘,而是注入了画家丰富的主观想象。在《野草滩》系列作品,创作手法以现实主义为主,同时加以浪漫主义的戏剧性,以宏大的构图模式述说着一件件农村趣事,创作出了一幅幅遥远而诗性的如梦境一般的田园风光。画面有夸张到比人物大出好几倍的农作物和器皿,有烧窑冒出的升腾飘舞的烟雾、有春夏秋冬忙于丰收耕种的辛勤的农民,有喧嚣热闹的集市。画面中的村民生活简单而快乐,他们有的在雪地里围在一张简陋的乒乓球桌前观看孩子们打乒乓球,有的聚在一起观看简单却充满幸福的迎亲和婚礼场面,有的孩童骑在硕大的大玉米上玩粘蜻蜓,就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画家自己正骑在墙头上专注的描绘着这一切。在作品《野草滩之秋日絮语》中,整幅画面笼罩在温暖的光线下,人和物体被通体照亮,暖光和天光交相辉映,硕大的果实也在暖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仿佛一出生动的舞台剧。这些拥有浪漫主义风格的亦真亦幻的人物场景和色彩,烘托出了诗情画意般的乡村美景,实现了东西方文化艺术视觉元素的融合。表现了画家强烈的情感化指向及对农民阶层的深切关注,完美展现了以现实主义特征做支撑并洋溢着浪漫主义情怀的艺术佳作。

三、绘画语言的多元化表达

(一)略带夸张的写实性绘画语言

忻东旺的油画作品艺术性极强,在塑造人物时运用了略带夸张变形的造型手段,画面中的人物看上去往往有种头身比例不甚协调的感觉。尤其是底层群众形象刻画的坚实敦笃,这种艺术加工暗含着他们双臂承载的压力和内心的矛盾,展现出了底层群众因为生活的各种压迫而不堪重负的内心。画家正是借助了这种对人物“缩身”或者“矮化”的艺术处理方式,影射出了社会底层群众边缘弱势的一面。这样夸张的造型手法源自艺术家对中西方艺术和民间文化持续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忻东旺虔诚的临摹中国古代永乐宫三清殿壁画,到平遥双林寺进行天王雕塑的创作,去晋祠进行宋代侍女像彩塑的写生,并且对画像砖、画像石、兵马俑还有佛像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一方面从画像砖与壁画等古代艺术中汲取营养,另一方面则在民间传统文化中研磨出彩,在用线造型上做到了与古人如出一辙的“以意用笔,笔到意到,笔落形出神现”。忻东旺在艺术探索中自觉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精髓融入自己的绘画实践中,通过夸张的手法和果断的处理,诠释了对生存、生命的持续思考。

(二)表现性的绘画语言

闫平的油画艺术正是在现实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表现性绘画。她能十分敏锐地捕捉到自然景观物象的鲜明特征并加以强化。她的代表作《母与子》系列场面温馨、色彩明媚。主观的夸张了母亲的身体比例,为的是让人物的肢体动作得以充分的舒展,人物形象写意、生动。在色彩上闫平更注重的是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是来自于一种主观的臆想和一种幻想的设定。画面将光线的强弱、虚实的变化以色彩的排列重新整合。运用浓郁饱和的色彩,借助光线的漫射和画面中的补色的映衬,使得画面在冷暖色相的变奏或比对之间形成了一种新的调性关系。笔触上她运用了独特的“厚涂”技法体系,用遒劲的大而粗放的笔触删除了画面中不必要的细节,既果断刚健也柔韧富有弹性,又富于书写的表现性。夸张的人物造型、主观激情的色彩、起伏交错的笔触形成了一幅幅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震撼的温情画面。

张延昭的油画作品表现的是他经历的当代生活,作品具有质朴的自然性和随意性,流露着一种理性化的艺术秩序[6]。他敏锐地观察现实社会,关注农民生活的喜怒哀乐,透过作品能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张延昭的油画作品大胆采用了中国大写意画中的泼墨技法,自觉地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不着痕迹的融入其中。他在绘画时善用刮刀来塑造人物,大刀阔斧、小刀调整,运笔直抒胸臆、一气呵成,色块之间借助了舒展的线条往复穿插衔接,并将自己的主观情感和艺术主旨意气寄托其中。《沂蒙山乡》这幅作品,人物众多,姿态各异,相互之间无任何眼神上的交流,都在目光麻木地看着不同的方向,表达了山区村民对未来生活的迷茫与无助。画面中的远处山脉用大笔触刀劈斧皴一挥而就,近处用笔和油润色、油彩淋漓,恰到好处地运用了中国画中的大写意的泼墨技法,给人以酣畅淋漓的绘画快感。塑造人物时,强调用笔的肯定,注重书写感,没有对人物面部表情做细腻的刻画。在注重人物造型结构准确生动的同时,适时的嵌入了形象的夸张变异,使得画面人物既有客观存在的现实感,又不乏奇特虚幻的写意味道,表现了东西方文化交融贯通后的自然生发和勃勃生机。

四、结语

中国现实主义油画在受到经济社会与都市生态的多角度影响后,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新阶段,呈现出了现代性、多样化的发展姿态。在新时代面前,中国现实主义油画一如既往地关注现实社会,凭借独特的视角和对现实的敏感创作出了大批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体现了现实主义油画家对于新时期不同的社会认知与独特的人文思想。只有不停地唤醒被遮蔽的现实,并张扬艺术个性才能创作出题材多样、表现手法丰富的现实主义油画佳作,才能成为人性回归的恒久动力。

猜你喜欢

现实主义油画艺术家
一张油画
“建设性”法律现实主义——对卢埃林法律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油画《塬下》
油画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岁月长又长》(油画)
新现实主义巨匠
什么是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