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心肌病的磁共振影像诊断应用
2019-03-01翟炜
翟 炜
(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核磁室 山西 阳泉 045000)
肥厚型心肌病的初期临床症状不具有典型性,很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并且和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而对于该疾病的诊断,临床传统采用超声,但是由于超声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会出现失误,耽误患者的治疗,所以有效的诊断方式是保证患者健康的关键[1],而本次研究主要分析肥厚型心肌病的磁共振影像诊断效果,特选择75例患者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患者资料
本次研究涉及的患者例数为75例,来院治疗时间为2017面2月—2018年4月,在上述患者中,男性为40例,女性为35例,年龄最大为84岁,最小围为29岁,平均年龄为(52.34±0.21)岁,其临床症状为不同程度的胸痛、心悸、头痛以及心绞痛等。上述患者均符合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且签订知情同意书,同时本研究经临床医学委员会批准,另外在心电图检查下,显示患者的左心室肥厚,且心室电压较高,存在异常Q波改变。
1.2 方法
在扫描前,需要检查患者的心率是否均匀,并指导患者进行屏气训练。实施磁共振成像仪器选择1.5T超导性磁共振机,其梯度场强设定为40mT/m,梯度切换率为150T/m/s,并利用专用8通道相控阵线圈,并利用前瞻性指脉门控技术以及呼吸门控技术。首先定时确定患者的四腔心层面,随后再以标准四腔心层面为定位像,确定垂直再左室常州的层面,其覆盖的范围应从心底到心尖,再呼气末屏气进行扫描,屏气时间应为10s左右,扫描一层,要扫描10层左右,获得相应短轴位图像,随后再对平行二尖瓣中点至心尖进行扫描,获得左心室长轴图像,再短轴位经给房室沟层面,连线定位主动脉瓣重点和二尖瓣重点,并获得左心室的图像。再扫描的过程中,应注意,需要根据患者的心率情况进行图像采集[3]。
1.3 观察范围
分析左心室舒张末期的肥厚心肌厚度和后壁厚度,计算两者之间的比例,并利用计算机专用软件,对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舒张功能以及肥厚心肌增厚率进行分析,同时和正常数据相比较,分析患者舒张末期容积、射血分数以及左心室心肌质量等。
1.4 统计学方案
在本研究中,涉及的计量资料表达方式为(x-±s),检验方案为t,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率(%),检验方案为χ2,其统计学的选择为版本SPSS21.0软件,当所得P值低于0.05,则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上述患者的肥厚心肌厚度和后壁厚度等情况
本次研究中,患者的舒张末期肥厚各壁厚度(20.14±5.22)mm,其肥厚心肌厚度和后壁厚度的比值低于1.5,其中属于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例数为50例,占66.67%,而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为25例,占33.33%,左心室流出宽度为(12.31±1.52)mm。
2.2 分析梗阻性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磁共振表现
50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MRI表现为左室各壁不均匀肥厚,并且存在室间隔心肌增厚的现象,部分累及前壁、侧壁,同时肥厚的心肌凸向心室,其心室出现明显的流出道狭窄,并能看到涡流征,其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移;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期左室各壁存在均匀或者不均匀肥厚,但是期肥厚的状态不致左室流出道狭窄。
2.3 分析上述患者心功能情况
表1中看出,上述患者的左心室心收缩功能下降不明显,但是舒张功能降低,和正常情况相比较,肥厚部位的心肌增厚率降低,并且心腔容积也降低,对比正常数据,差异极大,P<0.05。
表1 分析上述患者心功能情况
3 讨论
肥厚型心肌病属于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心肌受累疾病,是值左心室或者右心室出现肥厚,二者可以单独出现,也可联合出现,常为不对称肥厚,对室间隔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左心室血液受阻,导致舒张期顺应性降低。由于该疾病不具有典型症状,因此很容易被患者忽略,进而耽误最佳治疗时机,影响患者健康[4]。
磁共振成像属于临床中常用的诊断方式。其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同时角度较为灵活,客观性以及重复性较高,能清晰的显示患者心脏的具体结果[5],将其应用再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诊断中,选择垂直再室间隔的心脏短轴进行心尖部位室壁厚度测量,可有效得到舒张末期肥厚部分和心壁厚度的绝对值,并且视野较大,切面任意,对于局限肥厚和心尖肥厚的敏感度较高,分型较为准确[6],而背着再本次研究中也发现,磁共振成像诊断肥厚型心肌病较为全麻,不仅能从形态上进行分析,同时还能从功能上进行分析,利用动态了解心脏各壁的活动情况[7]。
肥厚型心肌病根据期血液动力学能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去梗阻性特点室间隔肥厚不均匀,并向心室凸起,造成左心室流出道狭窄,而非梗阻性的特点为肥厚呈现均匀或者不均匀情况,但是期肥厚的程度不会导致流出道狭窄,而再非梗阻性中还能分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该情况属于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亚型之一,但是较为少见,其磁共振典型表现为黑桃型改变,心尖段室壁存在对称性肥大,而再本次研究也仅发现了4例该种情况的患者。另外,肥厚型心肌病的会出现不同程度肥厚以及心肌质量增加,但是期心肌增厚率却降低,据临床报道称健康人群的心肌各部分增厚率约为70%[8],而本次研究中,患者的舒张末期肥厚各壁厚度(20.14±5.22)mm,其肥厚心肌厚度和后壁厚度的比值低于1.5,其中属于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例数为50例,而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为25例,左心室流出宽度为(12.31±1.52)mm,患者的心肌增厚率均低于正常数据,期舒张末期容积也降低,而射血分数也增加,和正常数据相比较,P<0.05,进一步说明,利用磁共振成像诊断技术能充分显示肥厚型心肌病的部位、分别以及是否梗阻情况,期准确率和敏感性较高,并能根据相关软件计算出左室收缩等数据,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数据,保证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