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青稞新品种(系)性状调查及筛选
2019-03-01强巴洛珠
强巴洛珠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西藏 拉萨 850032)
青稞作为中国藏区藏族农牧民的主要食粮,历来受到大麦工作者的普遍关注。从品种选育[1-2]、栽培技术[2]、品种引进[3-4]等方面开展试验,选出适合不同生态地区的品种(系),并结合该品种(系)进行的配套栽培技术措施研究,为青稞生产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冬青稞的生产也受到企业及生产者的高度关注,在内地冬青稞的发展潜力很大,也成为精准扶贫中重要的作物。
雄奴塔巴[5]对2011~2016年西藏冬青稞新品种选育过程中所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了介绍。其美旺姆[6]评价了2014年和2015年全西藏冬青稞区域试验结果,筛选出适合西藏的冬青稞新品系。2017年在西藏开展了“冬青18号”收获后复种饲草饲料作物,实现增粮增草增收增效多重目标[7]。在四川省,发展冬青稞生产对提升和利用冬青稞的价值、实现精准扶贫具有重要作用。
为此,从2014年起四川农业大学冯宗云教授团队着力开展冬青稞新品种(系)选育及冬青稞新品种引进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冬青稞新品种(系)在四川生态区和生产条件下的丰产性、抗逆性及其利用价值,筛选鉴定出适合四川冬青稞及冬大麦区种植符合生产和加工需要的冬青稞品种(系),为冬青稞品种鉴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现将2014~2015年在成都进行的冬青稞新品种(系)试验结果报道如下,可为四川省冬青稞新品种(系)的引进及从事冬青稞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冬青稞品种(系)共12个,其编号、名称及来源见表1。除NQK07、NQK08、NQK09和NQK10为四棱外,其余品种(系)均为六棱。NQK09和NQK10为勾芒外,其余品种(系)均为直芒。
表1参试冬青稞新品种(系)
1.2 方法
1.2.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为水旱轮作地,土质沙壤,前茬为苗木,肥力中等。30°41′N,103°42′E,海拔高度541.7m。
1.2.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4~2015年度在成都市崇州市羊马镇菩提村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试验基地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10m2(2m×5m),行距0.25m,区组间走道0.4m,周围种植保护行2.0m。
1.2.3 播种 采用人工条播,基本苗按15万苗/667m2计算,根据其千粒重、发芽率计算其每小区用种量。用肥量纯氮6Kg/667m2,播种时每小区施复合肥(N-P2O5-K2O=22-8-10)0.4Kg,底肥一道清,后期不追肥,肥料撒施后于10月26日开沟播种,播种后覆土。
1.2.4 田间管理 按常规大田管理方法进行。于12月20日中耕除草1次,次年4月2日用吡虫灵2包/667m2(每包净含量1g)喷雾防治蚜虫。
1.2.5 性状调查 生育期间调查出苗期、分蘖期、抽穗期、成熟期,成熟时每小区取样5株调查株高、穗长、穗粒数,并测定千粒重。采用小区机收,测定小区产量。
1.2.6 统计分析 参见荣廷昭[8]方法进行方差分析,按最小显著差数法进行品种(系)间产量多重比较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方差分析
本试验小区产量性状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从表2可知,区组间差异不显著,而品种(系)间差异达到5%显著水平,表明参试各品种(系)间产量性状存在显著差异。
2.2 各品种(系)间产量差异的多重比较
按最小显著差数法(LSD法)比较了各品种(系)间小区平均产量的差异显著性(表3)。从表3可知,各参试品种(系)中,NQK10、NQK11与NQK09之间差异不显著,NQK07与NQK09之间产量差异仅达到5%显著性水平,其他品种(系)与NQQK09之间产量差异均达到1%极显著水平。NQK03、NQK04、NQK06及NQK12与NQK11之间产量差异达到5%显著性水平,NQK12与NQK10之间产量差异达到5%显著性水平。而其他所有品种(系)间的产量差异均不显著。
2.3 主要经济性状
各参试品种(系)的株高、穗长、穗粒数、单穗粒重、千粒重、生育期等主要性状见表4。所有参试品种(系)的株高变幅在114.2cm(NQK02)~144.8cm(NQK09)之间,穗长在4.60cm(NQK05)~7.8cm(NQK09)之间,穗粒数在30.8cm(NQK09)~75.8cm(NQK08),单穗粒重在0.74g(NQK09)~2.67g(NQK03)之间、千粒重在17.33g(NQK08)~38.8g(NQK12),而生育期在165d(NQK08)~186d(NQK03)之间。
表2 方差分析表
注:*表示差异达到5%显著性水平。
表3 参试品种(系)间小区产量的最小显著差数法(LSD)比较
注:*、**表示差异达到0.05、0.01概率水平,LSD0.05(22)=1.595,LSD0.01(22)=2.168。
表4各参试品种(系)的主要性状
2.4 抗逆性
供试的12个冬青稞新品种(系)均未发现感染白粉病和锈病的情况,但蚜虫对这些品种(系)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危害较轻,约5%。就倒伏性状来看,NQK08、NQK09、NQK10和NQK11倒伏较重,达40%,其余品种(系)均未见倒伏发生。
2.5 品种(系)评价
供试的12个品种(系)的平均产量为307.83kg/667m2,见表5。以NQK12产量最高,达380.1kg/667m2,居第1位,其次是NQK06、NQK03和NQK04,产量依次为365.4kg/667m2、364.2kg/667m2和347.3kg/667m2,分别居第2、3、4位,产量最低的是NQK09,只有157.0kg/667m2,位居第12位。从各品种(系)与供试品种(系)亩产量的平均值的比较表明,NQK07、NQK08、NQK09、NQK10和NQK11这5个品种(系)均比平均值减产,减产幅度在0.59%~49.00%,其余品种(系)均较平均值增产,增产幅度在2.36%~23.48%,以NQK12的增产幅度最高,达23.48%,在较平均值增产的品种(系)中,只有NQK02增产幅度未达5%,仅2.36%。幼苗习性除NQK03为匍匐状、NQK02和NQK11为半匍匐状外,其余品种(系)均为直立状。结合各品种(系)的主要性状及抗逆性等,认为NQK04、NQK06和NQK12三个品种(系)较好,适宜在四川推广种植。NQK07、NQK08、NQK09、NQK10和NQK11这5个品种(系)的产量产量较低,不宜在四川省推广种植。
表5 各参试品种(系)的增产情况
3 结论
综合分析12个参试冬青稞新品种(系),以NQK12产量最高,达380.1kg/667m2,居第1位,NQK06、NQK03和NQK04的产量依次为365.4kg/667m2、364.2kg/667m2和347.3kg/667m2,分别居第2、3、4位,结合各品种(系)的主要性状、幼苗习性及抗逆性等,认为NQK04、NQK06和NQK12共3个品种(系)较好,适宜在四川推广种植,建议加大这3个新品种(系)(冬青11号、云稞1号和迪庆3号)的示范推广。NQK07、NQK08、NQK09、NQK10和NQK11这5个品种(系)的产量产量较低,不宜在四川省推广种植,建议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