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彩超在无体征乳腺病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9-03-01赵明莉
赵明莉
(成都高新区芳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 成都 610041)
在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中,乳腺癌发病率较高,且发生率呈逐年上升。但多数患者存在无体征现象,因此,早期诊断乳腺癌十分重要,能够显著提高无体征乳腺病灶检出率,为患者治疗提供有利依据[1]。目前临床对于乳腺癌的诊断方式较多,以MRI、CT以及X线最为常见,但上述诊断方式均存在不足,比如特异性和敏感度低、诊断结果准确率较低等,导致其使用受到限制。而早期选择一项准确率高、敏感性高的诊断方式十分重要,能够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有利的治疗依据,早期发现疾病,并及时明确疾病良恶性,由此降低患者死亡率。本次研究对无体征乳腺病灶患者实施高频彩超诊断,并对其各项情况进行分析,具体内容见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以100例无体征乳腺病灶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采取高频彩超诊断,并分析诊断结果。
100 例无体征乳腺病灶患者-年龄段在22岁至68岁之间,经计算后中位年龄为(45.12±1.32)岁。
纳入标准:①以触摸到肿块和乳房胀痛就诊,但查体扪不到肿块;②无乳腺癌典型特征,比如皮肤改变、乳头异常、腋窝淋巴结肿、乳头溢液;③所有患者均知情且自愿接受研究。
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精神疾病、内分泌疾病;②临床资料不完善,无法参与研究;③具有检查禁忌症。
1.2 方法
100 例无体征乳腺病灶患者均实施高频彩超检查,检查内容:选用彩色超声诊断仪(LOGIQ C5),以阵宽频探头作为探头类型,频率设置为5~10MHz,取患者仰卧位,指导其双手向上举,使其双侧乳房能够充分暴露出来,将仪器各个参数设置完毕后,以患者乳头作为中心点,采用直接检查法对双乳行放射状扫查,由此对病灶位置、病灶纵横比、大小以(前后径、上下径、左右径)及数量进行确认,并对病灶的超声声像图特点进行观察,主要包括后方有无衰减、边界是否清晰、病灶内部回声情况、外形是否规则、有无钙化等,同时对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表现进行观察,对无体征乳腺病灶内部血流情况以及周边情况进行观察;在血管丰富的切面和超声束走向基本平行的血管进行脉冲多普勒取样,并对肿块动脉阻力指数以及血流收缩期峰值进行测量[2]。
上述检查结果由2名具有丰富经验的超声科医生进行检查,并根据我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乳腺癌超声判断标准”对图像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若两名医生诊断结果不一致,以统一结果作为诊断最终标准。
1.3 观察指标
分析100例无体征乳腺病灶患者不同病变性质肿块超声声像图表现、血流信号强度分级。
血流分级标准:①0级表示患者肿块内未出现血流血信号;②Ⅰ级表示患者伴有少量血流信号,仅出现1~2个点的棒状或点状血流信号;③Ⅱ级表示患者出现3~4个点彩色血流信号,能够清晰可见血管穿过;④Ⅲ级表示患者可见>5个点以上的血流信号。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观察指标”内容采取SPSS26.0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若对比差异明显,以P<0.05表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诊断结果
100 例无体征乳腺病灶患者中,良性病灶93个(其中乳腺病变30个、纤维腺瘤50个、乳腺病变伴不典型增生2个、乳汁潴留囊肿4个、导管内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增生3个、纤维腺瘤伴不典型增生4个)、恶性病灶7个(其中导管内癌伴部分浸润性癌2个、浸润性导管癌3个、黏液腺癌2个)。
2.2 不同病变性质肿块超声声像图表现
恶性病变的超声声像图主要以形态不规则(占比85.71%)、边界毛刺征(占比85.71%)、内部钙化(占比57.14%)、包膜不完整(占比71.43%)、腋窝淋巴结异常(占比71.43%)为主,与良性病变相比具有差异性,(P<0.05)。见表1。
2.3 分析不同病变性质血流信号强度分级
恶性病变血流信号强(0级占比0%、Ⅰ级所占比14.29%、Ⅱ级所占比57.14%、Ⅲ级所占比28.57%),与良性病变(0级占比64.52%、Ⅰ级所占比32.26%、Ⅱ级所占比2.15%、Ⅲ级所占比1.0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3 讨论
乳腺不单作为维持人体生活活动的重要器官,同时也是女性身体美观的象征。原位乳腺癌无致命性,但乳腺癌细胞易发生脱落,而脱落的癌细胞常以游离状态存在,能够随淋巴液和血液散播至全身,进而形成转移癌,严重威胁了患者生命安全。乳腺癌作为女性常见疾病,若治疗不及时,易导致其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危受到影响。
目前临床对于乳腺癌的诊断方式较多,比如组织病理学、细胞学以及影像学等,在影像学检查中,需根据患者体格检查结果、临床表现以及病史才能做出精准的判断。而无体征乳腺癌与乳腺癌不同,其不具备乳腺癌的典型特征,给临床诊断工作增加了难度[3]。随着我国超声技术不断发展,超声检查在临床应用逐渐广泛,其具有诸多优势,比如经济实惠、安全有效、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等,尤其对于高频超声来说,其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检出恶性病变,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治疗”的目的。无体征乳腺癌的超声图像特征主要以腋窝淋巴结异常、内部钙化、形态不规则、边界毛刺征以及包膜不完整等为主,而在不同性质病变中,恶性病变的超声图像特征与良性病变相比具有明显差异性;且恶性病变在血流信号强度分级中呈较强信号,相比良性病变具有差异,提示高频彩超在无体征乳腺病灶中具有较高的判断价值,能够明确疾病良恶性,现已作为无体征乳腺病灶的首选诊断方式。
表1 不同病变性质肿块超声声像图表现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100例无体征乳腺病灶患者中,良性病灶93个、恶性病灶7个。恶性病变的超声声像图主要以形态不规则(占比85.71%)、边界毛刺征(占比85.71%)、内部钙化(占比57.14%)、包膜不完整(占比71.43%)、腋窝淋巴结异常(占比71.43%)为主,与良性病变相比具有差异性,(P<0.05)。恶性病变血流信号强(0级占比0%、Ⅰ级所占比14.29%、Ⅱ级所占比57.14%、Ⅲ级所占比28.57%),与良性病变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高频彩超在无体征乳腺病灶诊断中具有极高诊断价值,且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