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研究
2019-03-01邓锻炼
邓锻炼
(宣汉县人民医院 四川 达州 636100)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在临床上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其属于稳定人体膝关节的重要性构造之一,可有效的组织患者的胫骨向前进行运动,以维持人体膝关节的稳定,所以,当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一旦发生损伤后,将导致人体的膝关节失去平衡,并会出现顽固性的疼痛感,导致患者长期以来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1]。在具体的临床治疗当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对治疗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且此类病症需要较长的恢复期,这主要是因为膝关节的前交叉韧带非常复杂,容易致使患者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在诊断过程中出现假阳现象,因此,有效的诊断方式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文对实施关节镜技术与实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了汇总,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医院于2016年1月—2018年9月接受的16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案列作为本文的研究依据,随后对患者不同程度的诊断方式为目标,进行分组比对参考,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80例,其中男女比例为48∶32,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为(45.0±20.0)岁。研究组80例,其中男女比例为49∶31,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为(45.5±20.7)岁,以上一般资料并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实施关节镜技术进行诊断,详细检查内容如下:协助于患者采取仰卧式的体位姿势,对其实施硬膜外麻醉,准确选择硬膜外穿刺针,并使用其于患者的髌上囊部位进行关节穿刺操作,在此过程中抽出渗出液体,并在患者的关节内部注入适量的生理盐水,来促进其关节发生扩张现象,对切口部位进行标记工作,而后对患者行切口操作,切口的长度应<0.5cm,挑选好与关节镜相匹配的套管行穿刺操作,取掉闭塞器,对患者的关节腔进行严密的检查,确定韧带损伤情况后缝合切口,并做好相应的切口感染预防工作。对研究组实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协助于患者采取仰卧式的体位姿势,并告知患者将膝关节伸直后进行外旋,保持15°即可,而后选择5mm左右的层厚在矢状位置详细进行检查,进一步明确患者的韧带损伤情况[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包括有部分断裂、完全断裂以及无损伤。
1.4 统计学方法
文中各项数据均以通过SPSS22.0软件的计算,诊断结果为计数资料,其表示为(%),用χ2检验,若P<0.05,说明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诊断率的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1.25%,P< 0.05,见表 1。
表1 诊断结果比较[n(%)]
3 讨论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属于保持人体膝关节稳定性的中医构造之一,其也属于现阶段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关节损伤类型,现阶段,随着国民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该病的发病率呈现了日益增长的趋势,患有该病后,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且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其身心健康。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属于连接股骨与胫骨重要性韧带,该韧带可以有效的保障患者膝关节组织的稳定性,以保障患者进行下肢活动[3]。造成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主要原因是外力冲击,剧烈的运动极易引起患者出现该病,同时一些体质较弱的群体也属于该病的多发人群。当前,随着我国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得到了普遍性的使用,该诊断技术没有创伤性疾病的诊断方法,但是其对于人体软组织病变的识别却具有很强的辨识度。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属于一种新型的医学成像技术,该技术可以在不使用电子离辐射与造影剂的情况下,就可以获得清晰度较高的成像,其可以从患者体内的分子来反映出病变器官或者是病灶部位,但是其却不能对患者的各项生理状态进行检查。依据本文研究数据显示,实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后,研究组患者诊断率的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1.25%,两组数据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由于本次研究所选病例人数不具有普遍性,致使本次研究还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与误差性,例如,有些医护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过程中,未指导好患者的体位姿势,加之人体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结构的复杂性,将容易致使检查出现一定的误差性,造成对患者病情的延误,所以,有关医护人员在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过程中应严格对误差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排除,提高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诊断水平。
综上所述,与关节镜技术相比,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诊断效果更佳,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