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头颈部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
2019-03-01郭海宁
郭海宁
(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中心医院 黑龙江 双鸭山 155811)
头颈部血管疾病是全身血管性疾病[1],因为这几年发病率的不断提升,如何尽早诊断以及尽早治疗,对于头颈部位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以往诊断标准是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本文主要讨论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放射科2017年8月—2018年8月就诊的320例患者,其中男性182例,女性138例,年龄27~85岁;病情在几天到数年不等;临床症状:脑梗死者129例、头晕恶心者47例、肢体活动障碍者98例、语言模糊者39例、意识不清者5例以及嘴角歪斜者2例。
1.2 选取对象
每人随机抽取13根血管(双侧锁骨下动脉、双侧颈动脉包括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双侧椎动脉、双侧大脑前动脉、双侧大脑中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进行分析,主要的分析包括:血管狭窄程度、血管壁斑块位置以及血管夹层以及常见的先天性血管变异等,后处理主要有:CPR、MIP、MPR、VRT。
1.3 操作方法
1.3 .1 256层螺旋CT扫描方法:操作时,患者体位位仰卧位,扫定位像来确定扫面范围(主动脉弓到头顶),随后常规扫描,再选择感兴趣区之后,采取双筒高压注射器按照5.0ml/s流率在肘前静脉注入45ml非等离子型对比剂以及40ml生理盐水[2],注射对比剂是若CT超过100HU,则自动扫描参数。
1.3 .2图像处理:将所得厚度0.9mm图像输入工作站之后自动去骨减影之后,又开始二维以及三维的处理,包括CPR、MIP、MPR以及VRT等技术[3],依据内容分析所有患者影像。随后按照评价方法来分析血管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320例患者其中血管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共
218例,均都可以显示清楚血管的狭窄部位以及程度,并且分析其斑块性质,其中血管狭窄的部位大多于颈部血管分叉处,而且还是主要为非钙化斑块,其次为混合斑块[4];(2)动脉瘤有31例,动脉夹层10例,烟雾病4例;(3)血管变异者56例:包括开窗畸形者6例(4例位于基底动脉,两例位于右侧椎动脉)、胚胎性大脑后动脉14例(包括双侧者2例,单侧者11例)、奇大脑前动脉2例、椎动脉走形异常者6例(3人于C4水平进入横突孔、2人C5水平进入横突孔、1人椎动脉末端未汇入基底动脉)、椎动脉起源异常者28例(24例起源于主动脉弓、4例起源于右侧颈总动脉);(4)左侧颈总动脉与头臂干共干者1例。
表1 检测分类
2.2 在血管狭窄中选出120例于DSA对比后,CTA诊断血管狭窄以及闭塞敏感性为91.2%,特异性为97.7%,假阳性为1.9%,假阴性为8.0%。
3 讨论
头颈血管病变的主要因素是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大[5],其发病、致残以及致死的概率都呈现上升趋势,如果可以更快的诊断出病变,能够介入有针对性的治疗可以降低其发病率[6]。256层与64层的相比较,扫描速度更快,空间分辨率更强以及更先进的处理能力,一次扫描便可得到所有信息[7]。
而DSA则是诊断血管病的标准,但是也有很大的受创伤的几率,所以可以通过CTA与DSA的对比看出,256层螺旋CT也是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可以检测出优质图像[8]。
综上,256层螺旋CTA对于头颈部血管病变临床诊断可靠性高,可以作为判断的依据,建议临床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