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核磁共振与CT用于急性颅脑损伤诊断的价值

2019-03-01罗宏锦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5期
关键词:颅脑血肿准确率

罗宏锦

(靖西市人民医院 广西 靖西 533800)

1 引言

急性颅脑损伤属于临床常见的外伤性疾病,因外力致伤导致患者脑血管、脑膜、颅骨等机械形变,其病情发展迅猛,使患者出现呕吐、头痛、昏迷等症状,严重会休克致死;急性颅脑损伤还会使神经纤维受损,致残率极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1-2]。有研究指出,及时对患者损伤位置进行诊断治疗,可有效地保障患者的性命安全。目前临床对该类疾病的诊断多采用影像学检查,其中CT、核磁共振两种检查方式为最常见的,本院2017年收治40例急性颅脑损患者采用上述两种技术检查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法分成对照组、研究组,每组患者各20例,两组患者经初步检查均符合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并了解了本次研究的目的、意义,还自愿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且本次研究已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此外,还将对CT、核磁共振禁忌症者、妊娠期妇女或临床资料不全者均排除在外。研究组患者中有16例为男性,4例为女性,年龄为5~87岁,平均年龄区间为(37.68±10.87)岁,致伤原因:有8例为高处坠跌伤,6例为事故伤,4例为击打伤,2例为其他致伤;而对照组患者中有14例为男性,6例为女性,年龄为3~89岁,平均年龄区间为(38.67±11.67)岁,致伤原因:有7例为高处坠跌伤,7例为事故伤,5例为击打伤,1例为其他致伤,将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及致伤原因等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差异较小,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资料有可比性。

2.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CT进行扫描检查:在患者的颅脑损伤部位采用4排CT机扫描,先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式、电压及电流等基本参数,选取患者的内耳门、外眦连线,并通过轴位扫描,其电压为125kV,电流为125mA,时间为3s,窗宽、窗位设置为85~100HU、30~55HU,矩阵规格取为512×512,层距、层厚根据病灶情况予以不同参数设置,若为血肿位置均设为10mm,若为可疑病灶则设为5mm以薄层扫描。予以研究组患者核磁共振扫描:对患者颅脑进行横轴位、矢状位扫描,并选取不同序列及矩阵方式,其矢状位扫描为T2WI/IR,横轴位扫描为T1WI/IRA、T2WI/FSE,其T2WI的扫描矩阵为230×230,取TR4000ms、TE120ms,而T1WI的扫描矩阵为230×230,取TR400ms、TE9ms,扫描层厚设置为5.0mm,扫描层间距设置为1.00mm,并根据病症情况采用3.0mm薄层扫描或加层扫描。将两组患者的扫描影像图交由放射科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分析、诊断。予以研究组患者核磁共振扫描:对患者颅脑进行横轴位、矢状位扫描,并选取不同序列及矩阵方式,其矢状位扫描为T1WI/IR,横轴位扫描为T1WI/IRA、T2WI/FSE,其T2WI的扫描矩阵为288×224,取TR4700ms、TE137ms,而T1WI的扫描矩阵为288×192,取TR1830ms、TE19ms,扫描层厚设置为7.0mm,扫描层间距设置为1.00mm,并根据病症情况采用3.0mm薄层扫描或加层扫描。将两组患者的扫描影像图交由放射科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分析、诊断。

2.3 观察指标

根据两组患者的影像检查结果,以比较两种扫描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血肿厚度的检查情况[3]。

2.4 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通过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算,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使用卡方值检验诊断准确率等计数资料,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诊断情况比较

经扫描检查,对照组患者中有14例检出为急性颅脑损伤,其诊断准确率为70.00%(14/20),而研究组患者中有19例检出为急性颅脑损伤,其诊断准确率为95.00%(19/20),将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采用卡方值检验得:χ2=4.33,P=0.04,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可见,研究组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

3.2 两组患者血肿厚度检查情况

如表1所示,两组检查方法对血肿厚度小于6mm的检查情况均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P>0.05);而研究组对血肿厚度大于6.0mm以上的检查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血肿厚度检查情况[n(%)]

4 讨论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复杂,因颅内损伤出血导致颅内压升高,易引发脑血肿、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等一系列并发症,从而威胁着患者的性命安全,若对患者及早诊断、治疗,可有效地保障患者的生命[4]。为此,临床治疗需诊断准确的检查方法,以供主治医生制定有效地治疗方案。

CT扫描检查主要利用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透过率、吸收差异不同,对人体进行测量,将其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通过立体、断片成像技术以观察患者病灶位置的情况,从而确定患者血肿的具体位置及周围组织情况,并在短时间内呈现影像结果,且操作简单,便于对患者的病情及时作诊断,但该技术对颅内少量积血、积液的检查效果并不明显,从而出现漏诊的现象,增加了患者二次手术治疗的风险[5]。另外,CT检查存在一定局限性,只能进行横断面的扫描,对颅脑损伤患者的颅脑检查,易因颅骨的特殊生理结构使得相邻脑组织出现伪影现象,对颅底、颅顶等组织的病灶无法进行扫描,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检查结果,不利于及早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从而增加了患者的病情恶化的风险,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此外,CT检查的辐射剂量较大,易使人体产生不适感,更甚者对器官、系统带来一定伤害,增加了诊断治疗的危险。

核磁共振利用核磁共振的原理,通过多角度对患者病灶的观察,以详细地了解病灶的具体情况,可有效地筛查早期组织病变,通过多种序列扫描,其成像参数较多,可准确地对患者的病灶位置进行成像,对颅脑损伤患者的血肿厚度可有效地扫描。另一方面,该技术的对人体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其成像图更为清晰,且通过空间-波谱分布四维影像可清晰地观察人体组织的解剖结构,从而为患者病灶的生化信息、病理变化的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此外,核磁共振扫描的检查范围广泛,对血肿较小患者的检查效果与CT检查无明显差异,以及时对患者展开治疗,从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此外,核磁共振是通过磁场成像,不存在CT检查中X线放射性的影响,无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等危害,以减少患者因检查治疗遭受伤害,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另外,研究组对患者血肿厚度的检出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使用核磁共振扫描,可准确地对患者的病灶进行诊断、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颅脑血肿准确率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高速公路车牌识别标识站准确率验证法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