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128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2019-03-01李显忠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5期
关键词:三维重建瘤体下腔

魏 丽 李显忠

(四川省甘孜州人民医院 四川 甘孜 626000)

颅内动脉瘤是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多种因素均可导致其破裂而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者患者会有生命危险[1]。研究表明颅内动脉瘤患者残疾、死亡率达到30%。目前,颅内动脉瘤诊断金标准为DSA[2]。随着CT技术的发展,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广受青睐,能清晰、全面、直观的显示颅内动脉瘤、附近血管等解剖结构,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被认可[3]。现就我院23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整理,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7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3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18例,女性114例;年龄38~68岁,平均(54.8±0.2)岁。

1.2 诊断方法

(1)螺旋CT检查:选择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128排螺旋CT扫描,扫描电压、电流分别为120kV、460mA,螺距1.0,层厚0.5mm。取患者仰卧位,以高压注射器经左侧肘静脉以注射速度为6ml/s注射碘海醇,扫描范围为颅底至颅顶。获得的原始数据传输至工作站,以容积再现两侧颈内动脉、椎动脉、大脑前后动脉、Willis环等获取全脑血管立体结构。(2)DSA检查:选择常规股动脉穿刺置管,采用双侧颈动脉,经颈内动脉以3ml/s速度注射碘海醇,摄取正侧位及双斜位片。最后由2名放射科专业医师进行判断,得出诊断结论。

1.3 观察指标

观察CT、DSA检查中颅内动脉瘤检出情况、瘤体最大直径以及相关诊断指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差异在P<0.05时差异显著。

2 结果

(1)232例患者经螺旋CT三维重建检出223例颅内动脉瘤,检出率96.12%。经DSA检出228例,检出率98.28%。两组颅内动脉瘤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螺旋CT三维重建检出最大瘤体直径2~7mm,平均(5.2±0.6)mm,DSA检出最大瘤体直径2~8mm,平均(5.3±0.8)mm。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3)CT扫描所用对比剂剂量(80.5±2.5)ml、检查用时(5.1±0.9)min、检查费用(1520.4±12.6)元均明显低于DSA,且差异显著(P<0.01),见表1。

表1 两组诊断相关指标比较(n=232)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这种脑血管疾病直接威胁人类健康,早期无明显症状,动脉瘤破裂就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原因,使得临床致残致死率极高,85%以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在于动脉瘤破裂,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预后的重点所在[4,5]。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敏感性较高,一直是颅内动脉瘤诊断金标准,但其造影检查时间长、对患者损伤大、耐受性低、费用高,因此不适宜作为颅内动脉瘤常规筛查的首选[6,7]。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更适合颅内动脉瘤患者急诊筛查,且其相对来说并发症少、辐射低、费用少,也适用于儿童及老年患者,获取的原始数据经多角度、多平面三维重建后能更好的显示动脉瘤大小、形态、周边血管情况等,还可经旋转、放大等操作观察细微病变[8]。总结128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优势包括:①三维重建技术有助于更清楚显示动脉瘤位置、附近骨质结构等,对颅底动脉瘤显示效果良好;②三维重建Willis环有助于对比诊断两侧血管,且对瘤内血栓及钙化显示也较好;③无需反复动脉插管而伤及动脉内膜,检查并发症少;④扫描速度更快、患者耐受性更好,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头部剧烈疼痛者也适用[9,10]。本组研究结果螺旋CT对动脉瘤的检出率与DSA检出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CT检查所用对比剂剂量(80.5±2.5)ml、检查用时(5.1±0.9)min、检查费用(1520.4±12.6)元均明显低于DSA,且差异显著(P<0.01)。综上所述,128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应用价值极高,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三维重建瘤体下腔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显微手术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中的治疗效果
《牛阴茎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图版
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多层螺旋 CT 三维重建在肋骨及软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