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R、CT、常规X线诊断肺结核价值对比

2019-03-01李显滢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5期
关键词:空洞病患肺结核

李显滢

(乐山市沙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 乐山 614900)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一般通过飞沫传播,发病原因主要是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时,感染结核分枝杆菌[1-2]。结核杆菌的潜伏期比较长,初期症状与感冒症状较为相似,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但较长时间病情发展会严重影响病患的正常生活[3]。对于该病目前的诊断方法主要有DR、CT、常规X线的影像检测方法、检验科的痰培养和病理科确诊等。若病患的症状早期能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病情病给予对症治疗,则大部分病患可被治愈。因此,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及时诊断,及时治疗,早日康复。本次实验主要研究对比DR、CT、常规X线诊断肺结核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筛选本人进修所在医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间的病患,从中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99例肺结核患者,将研究对象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和常规组。纳入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者,符合肺结核临床诊断标准者,已经确诊患肺结核者。研究组的33例病患中,男21例,女12例;平均年龄(36.8±5.3)岁;平均病程(16.2±3.4)天。对照组的33例病患中,男19例,女14例;平均年龄(34.7±4.8)岁;平均病程(15.6±4.9)天。常规组的33例病患中,男17例,女16例;平均年龄(37.4±7.1)岁;平均病程(17.4±2.1)天。将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有可比性,P>0.05,可在同一基线上进行临床比较。

1.2 方法

所有病患在入院或门诊均进行抽肘静脉血查血常规、生化指标、痰培养、病理检验等检查,然后研究组、对照组、常规组分别给予DR、CT、常规X线的影像学检查。研究组的DR(数字化摄影装置)检查步骤如下:首先医护人员叮嘱病患采取标准的后前立位、深呼吸后保持屏气状态,然后进行检测(仪器型号:西门子AXGP520型),并通过AEC的自动控制系统曝光胸部,处理曝光图片,然后打印检查结果。对照组的CT的检查步骤如下:医护人员协助病患采取正确的仰卧位,然后对仪器进行设置,螺距1.75/1,管电压120kV,并自动电流100~200mA,扫描时间为6.08s,设置完毕后进行检查(仪器型号:GEBright Speed 16排螺旋CT检查仪)。检测时,从头部开始,过上举双臂,确认扫描范围,从胸锁乳突肌层面至双侧肋膈角层面,观察有异常病变部位时,要进行薄层或重建处理。常规组的常规X线检测主要从肺部正侧位观察病患的肺部病变情况。医护人员均从有无空洞、卫星灶、胸腔积液、脓肿与淋巴结、支气管播散,空洞内液平情况,隐蔽部位等方面对病患的影像学检查进行查看。

1.3 观察指标及评标标准

通过观察影像学检测结果(空洞、卫星灶、空洞内液平、支气管播散、胸腔积液、隐蔽部位、脓肿与淋巴结等),与病理检测或痰培养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统计这三种影像学检查的准确率、误诊率与漏诊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处理指标结果。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三组病患的诊断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三组影像学检查结果中,对照组的空洞、卫星灶的检出数量,空洞内液平、支气管播散、胸腔积液、隐蔽部位、脓肿与淋巴结检出率均高于研究组和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统计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案的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照组的准确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和常规组,漏诊率和误诊率低于研究组和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1 影像学检查结果

表2 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比较[n(%)]

3 讨论

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已经成了肺结核大国,患者的数量仅次于印度。为更好的控制病发率,降低死亡率,提升病患的生活质量,需要寻求更完善的检出方法、诊断方案,更广泛的宣传教育帮助病患提高相关疾病的认知能力。本次实验主要研究DR、CT、常规X线的影像学检查方案诊断肺结核的意义。传统的常规X线检测的图像的分辨率较低,且肌肉、骨骼等组织、器官的重叠、体厚的差异、摄片因素的选择以及胶片的显影加工质量均会较大地干扰人眼对影像的观察和分析,影响诊断的准确率。DR将X线装置与计算机结合,将模拟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通过后处理技术,比传统X线能更好的显示病变,但仍未克服组织重叠等缺点,是传统的平片技术,不能对隐蔽部位、小病灶进行较好的识别。CT的断层扫描、三维重建等可以更细致、多角度的观察机体情况,具有分辨率高(相当于传统X线图像的10~20倍)[4]和纯粹断层,没有组织重叠等优点,较传统X线和DR对检出病灶及其伴随影像和空洞尤为满意[5],可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本次实验结果中,对照组的空洞、卫星灶的检出数量多于研究组和常规组,空洞内液平、支气管播散、胸腔积液、隐蔽部位、脓肿与淋巴结检出率均高于研究组和常规组,研究组的检出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准确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和常规组,漏诊率和误诊率低于研究组和常规组,且研究组的准确率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几项指标结果说明CT的检出率、准确率较高,进一步印证了CT检查方案优于DR和常规的X线检查方案这一结果。

综上所述,CT操作简单、检测较为快速,其结果可作为肺结核的诊断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但因本次实验的样本量小,需要做多次大样本实验进一步探究DR、CT和常规X线在肺结核中的诊断意义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空洞病患肺结核
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氨磺必利与喹硫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的诊疗效果比较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空洞的眼神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疣状皮肤结核合并继发型肺结核1例
用事实说话胜过空洞的说教——以教育类报道为例
82例初治与复治肺结核患者HBsAg携带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