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涵建设与精准服务:我国地方智库影响力提升策略探析
——基于上海社科院的案例分析

2019-02-28栗宁远范瑞光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院智库影响力

栗宁远,范瑞光

(1.清华大学 国情研究院,北京 100084;2.中共宁波市委党校,浙江 宁波 315012)

一、问题的提出

地方社会科学院智库是地方党委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是地方软实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思想市场的重要主体和载体,同时也是我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下特色新型智库体系建设中,我国地方智库尤其是地方社会科学院智库还面临着以下问题:地方社会科学院智库发展不均衡,突出表现在地域不均衡、影响力不均衡;地方社会科学院智库的目标定位也相对模糊:是偏向于学术基础理论研究,还是针对当地社会问题与当地社会发展的对策性研究;地方社会科学院智库思想产品的成果转换机制相对不完善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为我国地方社会科学院智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建设思路。一般意义上,智库是指诞生在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土壤中的,服务于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以影响公共政策和舆论为目的的非营利性政策研究机构[1]。2015年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指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为我国智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依据智库的类别,我国的智库大致可以分为:内置于党群机关、政府部门、军队的党政军智库;地方社会科学院智库与党校行政学院智库;高校智库;社会智库四大类。在影响政府决策过程中,各类智库如何凭借高端人才密集、研究资料翔实等优势发挥资政启民、引导社会舆论、开展国际外交等作用,这不仅依赖于政府政策的引导,更多的是需要智库自身去妥善运用优势资源积极发挥其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要完善智库影响力研究。可以说,智库影响力是智库的生命价值所在。因而在愈来愈重视智库作用的国际背景下,在政府对政策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要求下,在倾听社会声音的诉求下,智库作为其间的重要媒介,其责任与作用自是无可替代,而要求其既能与国际接轨,又要与政府接触,更要与民间交流,充分发挥智库的作用,如何提升智库影响力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学界关于智库影响力的研究较为丰富,不同学者、不同视角的研究均有一定呈现。朱旭峰以社会结构理论为研究基点对智库影响力和智库对各阶层的影响路径进行了研究,认为智库的影响力不可能是隐性的,智库产生影响力的基础是其面向的群体需要认同其思想产品;而且智库产品的影响力不一定都是直接的,也可以对受众进行间接影响。因此,他将智库影响力定义为:智库通过可观测到的行为,直接或间接的途径,使政策过程或政策决策者的观点发生改变,从而做出智库希望得到的政策决策的目标[3]。王莉丽则从传播学角度,以美国智库舆论影响力为研究对象,智库的影响力划分为显性影响力与隐性影响力,并论述了不同影响力的评估指标。孙志茹从知识运用理论出发,使用信息流的手段构建了智库政策影响力的分析框架。她将智库政策影响力划分为直接性影响力与渗透性影响力两个类别并分析了不同类别的内容。李安方则从智库影响力的整体结构出发,认为智库影响力不仅是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的综合表现,还包含着思想产品营销能力与国际影响力等[3]。在智库影响力的研究层面,我国学者不单单从智库影响力的表征出发,还从智库功能的角度与智库建设存在问题的视角出发对智库影响力进行研究,形成一个立体多维的研究视角。这些研究毫无疑问地推动了我国智库影响力的研究。与此同时,还存在以下2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对于智库影响力这一问题的研究缺少专门性与针对性的研究,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基本是在研究智库建设过程中较为简略的有所提及,缺少精细化的研究;第二,对于智库影响力这一主题,国内学者过多的从政府视角切入,相应地忽视了市场的作用与国际交流的催化作用,从市场视角与国际交流视角对我国智库影响力进行研究的文献还略显单薄。

有基于此,跳出政府的视角,从其他角度对地方智库影响力进行精细化的研究成为较为迫切的问题。笔者主要通过对上海社科院影响力的分析和考察,探究其提升自身影响力的经验,最终从多样的角度来对地方智库影响力的提升策略进行研究。

二、地方智库影响力提升经验呈现:基于上海社科院的分析

(一)上海社科院影响力现状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术研究机构,地方社会科学院能够保证客观独立的理性观点,在政策议定过程中能够对公共政策进行科学评析;地方社会科学院本身具备深厚的科研攻关能力,科研人员普遍具有高等教育的背景,科研队伍相对稳定,研究资料丰富;地方社会科学院往往会与当地政府进行合作,针对本地区的社会问题与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查与研究,得出相应的对策性研究,从而影响当地政府的决策;地方社会科学院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是当地社会与当地政府的信息中转平台,既能够向政府输出相应的政策报告,也能够对当地社会舆论进行疏导并能够对政策进行解读。

上海社会科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社会科学院,是全国最大的地方社会科学院。在学术研究上,上海社会科学院是首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位授予单位,并且面向全球招收学生;在政策影响力上,上海社会科学院不仅仅承接上海市的科研项目,还多次参加国家级课题项目;而在国际交流上,不仅仅积极与世界顶级智库沟通交流,还凭借举办国际会议,传播“中国好声音”,由其主办的“世界中国学论坛”不仅成为我国对外学术宣传的重要渠道,更是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学研究交流平台。

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2016)》中,上海社会科学院综合影响力排名第8位,地方性智库影响力排名第1位(见表1所列)。由零点国际发展研究院与中国网联合发布的《2014中国智库影响力报告》中,上海社会科学院在中国智库综合影响力中位列第3位。在全球智库数量逐年上升的情况下,国际机构对智库影响力的评价指标愈发完备的条件下,上海社会科学院在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CCSP)撰写的《全球智库发展报告》中的中国、印度、日本、韩国顶级智库中的排名逐年攀升(见表2所列),这也说明国际评价机构对上海社会科学院影响力的认可;而在同类别的四川社会科学院的报告中,也同样能够看到上海社会科学院在国内的影响力巨大;社会智库零点咨询公司所发布的智库影响力报告,更是可以侧面反映出社会上对上海社会科学院的认可。因而,深入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影响力的提升策略,对于社会智库扩展其影响力是有一定裨益的;对于高校智库提升其影响力是有着一定借鉴意义的;对于各地方社会科学院的建设是有着经验启示的;对于我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建设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表1 上海社会科学院在我国的综合影响力及地方社会科学院的系统影响力排名(2014—2017)

表2 上海社会科学院在中国、印度、日本、韩国顶级智库中的排名表(2015—2017)

(二)上海社科院智库影响力的提升经验

上海社科院作为我国重要地方智库,其影响力不断提升,通过对上海社科院的研究,我们发现其智库影响力的提升经验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以思想市场的理念完善自身建设

智库思想市场与物质产品市场的最大区别在于,供给者在向需求者提供商品时所追求的并不是利润的最大化,而是影响力的最大化。衡量思想产品的价值不是以价格或利润为标准,而是其影响力[1]。上海社会科学院的网站建设是相当完备的,既有满足广大中国受众的版式,也有能与国际接洽的国际版式;自身的科研成果——调研报告、论文、观点都能够在线浏览;网站专设媒体专栏,注重与媒体的联系,能够及时借助媒体向外传递自身的思想成果;专题项目专栏可以凸显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出版专栏介绍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的专著成果。国际化的网站建设能提高其国际关注流量,网站的研究资料透明度能为广大受众提供研究资料。“微时代”的到来,上海社会科学院也紧跟时代潮流,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出“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等微信公众号,在新浪微博上可以搜索出“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等,这对于广大青年受众极富吸引力。上海社会科学院还积极到同类别的地方社会科学院进行沟通,吸收智库建设经验,到国外顶级智库中去进行交流,接受先进理念。可以说上海社会科学院以思想市场的理念完善自身建设,为其带来的不仅仅是精益求精的思想产品,更是带来了绵延不断的影响力。

2.信息互通机制的完善

信息时代的来临,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了新的契机,但同样还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信息爆炸的样态,对于信息的攫取与深度发掘颇具难度;时代变化剧烈,信息更迭频繁;高速节奏与信息研究滞后的问题等等。如何尽可能地减少信息缺失、滞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于智库而言十分重要:无论是在智库自身进行社会调研,还是接受政府委托进行项目研究,还是为政府做出储备性政策研究,对于信息的收集与分析都是其思想产品的基础。

与媒体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一般来说,媒体对某些专业性很强的政策问题并不具有独立分析的能力,因此,媒体在向公众进行新闻报道或评论时,需要借助智库的观点和研究成果,以增强报道的权威性。实际上,智库和媒体之间是一种双向依赖的互利关系,智库要“借船出海”,媒体要“借力而行”,其结果是智库的思想以理论形态的舆论,向社会的四面八方扩散[5]。上海社会科学院的《中国智库报告》项目组已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光明日报(智库版)、新浪智库、东方早报、澎湃新闻等国内主要智库和媒体建立深度合作机制。这对于媒体能够增加新闻的学理性,对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可以增加其成果转化的途径,同时能够扩展其影响力,这种双赢模式是值得各地方智库借鉴的。

科研交流活动推动学术信息交流。智库的学术理论研究是智库思想成果质量的保证,因而定期的学术会议交流与撰写科研理论成果是智库中的研究人员必须履行的。上海社会科学院不仅定期举办学术会议交流,还积极响应参加高校学术交流、国家智库的学术交流。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政治与法律》《史林》《世界经济研究》《社会科学》《上海经济研究》等核心期刊对于社科类学者有很大的吸引力,通过学术期刊,不仅仅能够把学者的理论成果推向社会,还能够以学术期刊为媒介,吸引学者参与到理论研究中来,获取学术前沿理论。

积极推进智库调研活动。2016年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智库若只是单单停留在做学问、做研究的层面上是难以充分发挥智库的作用。不仅要主动接受政府项目进行调研活动,更要主动针对社会问题、社会热点区进行调研活动。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本着社会责任感,以公共利益优先,多次积极主动承担上海市科研项目,充分发挥其智力资本的优越性(见图1所示)。

图1 地方智库参与政府制定政策流程

政府与智库的信息沟通。政府的一些核心数据与信息在某种程度上智库是难以收集到的,这就需要政府与智库协调好信息保密、信息传输渠道等保障信息安全的举措。上海市各职能部门的领导经常到上海市社会科学院进行调研,举办讲座,通过内部交流,为智库内的研究人员提供了政策研究方向,逆向又为部门管理者提供了政策制定的思路。政府部门也会经常邀请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的学者与政府要员进行政策交流,这种双重信息交流渠道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政府与智库的信息畅通。

国际视野平台的搭建。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与解决措施上,我国政府还是缺乏相关的经验。囿于种种原因,政府不便于出面,可以借由双方智库间的非正式沟通与正式沟通,相互进行信息交流。上海社会科学院注重对国外顶级智库与学者的交流,此类国际交流每年都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进行多次,当然,上海社会科学院不单单面向世界,接受先进经验;更是举办多场国际级学术会议与国际活动,积极传播中国的思想产品。

3.评价机制的设立

国际上关于智库研究领域大致有3个传统:历史路径,实证主义,国际比较研究。基于智库逐渐凸显的重要性以及世界各地智库建设的热潮,目前更是有关于智库的批判研究与文化研究。而我国在智库研究领域的研究时间相对迟缓,尽管在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上与国际上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但是在开展智库研究可以借用国际的智库研究方法,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等已经广泛应用在我国智库建设中,智库评价机制的使用更是为我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思路。

年度报告——打造中国智库研究平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麦甘教授所主持的《全球智库报告》项目,已经成为全球所公认的相对完备的智库评价报告,其报告不仅详细归纳、分析各个国家、地区的智库,更是为各个国家、地区的智库在智库影响力各个方面进行评分。通过国外对我国智库的研究视角,能够为我国智库建设提供新的发展方向。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以“打造智库的智库”为出发点,于2014年首次推出《中国智库年度报告》,引发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报告在调研过程中,能够相对的对我国智库体系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再通过各个分项研究,从微观层面对各个智库建设有相对清晰的了解。这种排位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带动智库间的相互竞争,促进我国思想市场的完善,提高智库的思想产品的质量。

以智库建设为主题的学术互动。目前我国的智库数量逐年增加,如何在量变的基础上提高智库的质量,是我国智库建设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智库体系的完善离不开理论指导。通过理论先导,推动我国的智库建设更上一层楼。上海社会科学院围绕“智库建设”开展学术征文活动,提升了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影响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智库建设的学术理论,这不仅能够为我国的智库建设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同样通过这种学术交流也能够进行理论反思,以丰富多元的、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理论去指导我国的智库建设。

4.智库影响力提升的环境建设

赋予智库研究组织一个相对稳定且富有学术性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在智库影响力提升的环境建设上所做的努力,是极其有效且收效很大。高层领导重视智库建设,给予智库建设相当大的扶持力度。不仅上海社会科学院的领导层注重自身的建设,上海市的领导班子也十分重视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建设与完善。上海社会科学院的智库运行的保障机制是相对完备的:对于智库中研究人员的科研成果不仅给予丰厚的物质支持,也同时会在精神层面予以激励;上海社会科学院会主动去承接项目,并妥善分配项目给研究人员;对于其成果输出,不经能够通过自身的学术平台,还能够通过与上海社会科学院有合作关系的门户网站进行成果转换。

三、我国地方智库影响力提升策略论析

基于对上海社科院影响力提升经验的考察分析,可以发现地方智库影响力的提升应内外兼修,在回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建设,从而使自身能力与外部变化能够有效契合。我国地方智库影响力提升策略可以分为内涵建设与外部服务这两点。

(一)加强内涵建设

“打铁还需自身硬”,任何一个组织影响力的提升都需要以自身内在的提升作为基础,地方智库影响力的提升更是如此。加强地方智库内涵建设需要重视智库研究中的公民参与、政策人才的培养、智库运行透明度和智库间的合作。

1.重视智库研究中的公民参与

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社会公众可以通过直接投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也可以通过思想库、利益集团、大众传媒等这些平台和渠道参与到政策制定过程中,而思想库在这其中占据了舆论中心和枢纽地位,是社会各界了解公共政策信息和参与政策制定的一个理想的平台和空间[6]。智库中的研究人员在科学素养、思维模式上与普通公民有着显著差别:研究者的政策出发点往往是基于研究对象的应然状态,而公民关于政策的出发点却往往是基于关注对象的实然状态,二者可能在部分层面有所重叠,但二者的分离内容又往往可能会是左右政策的关键因素;研究者对于信息的分析,既有可能是滞后于现实状态的,也有可能是不够全面有所缺失的;公民对于信息的解读,也偏向于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很容易就碎片化的数据造成对政策的模糊;研究人或许能够与公民建立长期的信息互通渠道,通过正式交流与非正式交流,获取公民关于相关政策看法的第一手资料。当然,这也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如何选取公民——撒网式的泛泛关注还是焦点式的精准定位?公民参与到智库中制作思想产品的过程中,是否会造成就关注点的不同而相应地拖延了思想产品的完成?出现公民的观点与智库研究人员的巨大鸿沟时如何恰当处理?公民社会的完善与智库的引导作用或许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前提,在思想产品中更多聆听些公民的声音,能够有助于思想产品的完备与智库影响力的提升。上海社会科学院承接的上海市项目多,在上海市的出镜率高,在上海市的学术评价高,上海市的公民社会发展相对有序,为公民参与到智库产品制定中来提供了一定的条件。研究员的战略研究高度与公共责任感与公民相对狭小的关注中心契合度往往并不是很高。故智库在出台思想产品的过程中,应重视公民的参与,在智库产品的生成中重视公民意愿,从而使得智库产品被政府接纳的同时也容易被公民接受。实现智库、公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

2.公共政策人才的培养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重视对科研人才的梯队建设,研究所内为青年学者提供了一个“35岁以下青年论坛”;美国兰德公司创办的兰德研究学院是当今世界决策分析的最高学府,为兰德公司输送了大量的公共政策研究人才。我国各地方的社会科学院基本都有研究生教育,依托社会科学院的科研优势与资源优势,凸显社科院研究生教育的优越性是当下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上海社会科学院在承接市级、省级、国家级项目时,都会让优秀研究生参与到项目工作中。研究生的理论基础积淀到一定程度,在实践中学以致用,能够有效地发挥其理论优势,并能够相应地为之后的科研工作积累经验。地处与世界交流频繁的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面向全球招募优秀学员,对于其良好国际口碑的树立有积极作用。在保持上海社会科学院优良教育的同时,可以面向全国,为广大公共政策研究的青年教师提供一个交流平台,着重培养其中的优秀青年教师,不单单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提供公共政策研究的科研后备军,更要为全国输送优秀的公共政策研究的智库研究人员。

3.智库运行透明度与开展智库合作

上海社会科学院的运行模式与资料数据透明度在同类智库中相对较高,若是以建设世界顶级智库为目标的话,资料数据、论文期刊的透明更新速度还可以有上升的空间;项目中的资金运营管理也可以透明化;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的网站运营管理方面,公众留言专栏还需要完善;链接网页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也可以再增添高校学术交流平台,打造智库研究精品网站。上海社会科学院作为我国特色新型智库中的佼佼者,不仅要注重与国际顶尖智库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吸纳其智库建设经验与智库影响力提升的策略,也应该立足本土,加强与我国官方智库、同类地方社会科学院智库、高校智库、社会智库的交流与合作。社会科学院智库与高校智库的强强合作,既能够有效扩展应用型对策研究的广度,又延展了理论型研究的深度;社会科学院与官方智库的合作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公共政策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社会科学院与社会智库的交流,能够为社会智库提供必要的学术资源,同样也能够倾听不同的政策分析声音,从而较为全面提升产品质量。上海社会科学院可以凭借其学术优势、思想独立、资源丰富与我国不同类别的智库开展合作,共同为我国思想市场的完善与我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建设而不懈努力。

(二)实施精准服务

地方智库本质上是智库产品的生产者,其是为地方政府服务的。因此地方智库影响力的提升需要实施精准服务,使自身发展与政府和社会的需要完美契合。

1.依托服务建构多元评价主体

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撰写的《全球智库发展报告》,每年都会根据读者的意见以及媒体声音对评价标准进行相应地调整。上海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智库报告》也可以采取这种逆向的信息回馈,对我国的评价指标作出调整。例如:在社会影响力评价方面是否可以采用大范围的公民问卷的调查方法?在学术影响力方面是否能够引入高校智库科研人员进行学术评审?智库成长能力能否增添青年研究队伍培养质量指标与科研工作人员幸福感指标?公民、媒体、高校、智库内的研究人员、国际顶尖智库都可以作为评审主体,通过多维视角的评审,最大限度保证评审的客观理性。

2.实现思想成果转换的立体维度

智库思想产品的顺利转换对于智库影响力的提升,保障智库中的研究顺利进行有着积极意义。国际上的顶尖智库都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媒体合作,通过电视邀约、网络在线评论、社交平台交流、报纸刊发成果等多种形式促进智库的思想成果的转换。这种合作的理想状态并不能够持久保持:智库为推广自身产品,而将部分精力分散到市场运作中去,相应弱化了思想产品的质量;媒体为提升自身的专业性,主动寻求那些具有影响力的顶级智库,一些具有潜力的智库或者急需媒体资源的优秀智库都面临着生存危机,严重制约了整个智库体系的良好发展。智库通过传统与新兴的媒体平台推广自身的影响力这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过度谋求商业化会有损其品牌质量,也会造成公众的视觉疲劳;平衡好智库与媒体的那种微妙的合作关系,适度通过这一平台的“放大镜”提升自身的影响力。智库影响力的基石还是智库产品的质量,还是需要将重心放在智库产品上。上海社会科学院致力于精致的思想产品的打造,而且其自身也十分注意与新闻媒体的关系。这种良性的合作关系,使二者互为受益。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智库年度报告》有网络版,图书版两种不同的版式,针对不同偏好群体推出相应的智库成果,打造多维立体化的成果推销受众渠道。在今后的智库成果推销模块中,可以针对不同群体发布相应的智库成果——政府参考版、智库研究版、高校学术版、大众普及版等;当然针对时下热门的政策进行不同群体的解读同样也能就多维立体的推销渠道提升智库影响力。

四、结 语

我国各类别智库在自身影响力提升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在注重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影响力提升的策略经验的同时,更要注意的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所处的现实环境,做出相应的规划与策略调整。正因制度是一种随时地而适应的,不能推之四海而皆准,正如其不能行之百世而无弊[7]。各类别智库在相互进步中共同为我国的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完善做出相应的努力,更好的为我国的政策制定建言献策,为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而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院智库影响力
上海社会科学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
辽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简介
天才影响力
上海社会科学院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微智库
微智库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