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菜年河18号经济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2019-02-28杨国浪张小强徐长虹拉巴仓决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角果通径粒数

杨国浪,张小强,徐长虹,拉巴仓决

(西藏日喀则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西藏 日喀则 857000)

年河18号系西藏日喀则市农科所育成的早熟甘蓝型春油菜,于2016年通过审定,是西藏高寒河谷农区(海拔3 800~4 100 m)特别是日喀则市推广的主要甘蓝型油菜品种。本文以2017年度年河18号示范推广的汇总资料为依据,通过对成株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与产量间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建立回归方程,探讨年河18号各经济性状的特点,分析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为年河18号在西藏高寒河谷农区高产、稳产栽培及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品种为年河18号,产量数据来源于2017年度西藏日喀则市年河18号示范推广的汇总资料。共4个示范县,16点次。

1.2 示范点概况

示范点涉及日喀则市桑珠孜区、白朗县、南木林县和拉孜县,海拔为3 830~4 020 m。各示范点气候环境差异较大,基本代表了日喀则油菜主产区的生产水平。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9月上旬、中旬收获。采取机器直播,667 m2播量在0.3 kg左右,生产管理措施按当地大田进行。

1.3 方法

各示范点选取3~5个出苗较好、成株率高的地块进行取样、考种、测产,并对该取样地块进行标记、测量和户主名登记。对取样标记地块 667 m2产量达到150 kg及以上的进行产量及成株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等数据汇总。

利用SPSS分析软件对汇总数据进行相关性、通径分析[1],并建立回归方程。

2 结果与分析

2.1 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变异

由表1可知,年河18号经济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顺序表现为单株有效角果数(X2)>成株数(X1)>每角粒数(X3)>千粒重(X4)。其中成株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变异系数较大,说明各示范点在播量相同的情况下,年河18号的出苗率、成株率、分枝数、结荚数、结籽率等受不同气候环境、土壤质地、土壤肥力及田间管理措施等因素的影响;X4变异系数最小,说明年河18号千粒重不因环境变化而变化,表现相对稳定。因此,通过高效合理的栽培措施如密度与行距配置、肥水运筹、播期控制等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对年河18号产量(Y)水平的提高有显著作用。

表1 年河18号经济性状及产量的统计参数

2.2 经济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

由表2的相关分析结果可知,年河18号经济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大小顺序为:单株有效角果数(r=0.790)>每角粒数(r=0.766)>千粒重(r=0.294)>成株数(r=-0.712),其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与产量间的相关系数为正值,且达到极显著水平(r=0.790**,r=0.766**),千粒重与产量间相关系数为正值,但相关性不显著 (r=0.294),而成株数与产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r=-0.712**)。以上相关系数表明,在保障群体优势的条件下,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粒数与产量的关系最为明显,说明年河18号在西藏目前生产水平条件下,主要采取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粒数的方式来获取高产,增加千粒重获得高产的栽培方式不容易实现。

表2 年河18号经济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

成株数与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的相关系数为负值,且达到极显著水平(r=-0.906**,r=-0.825**),与千粒重的相关系数为负值(r=-0.015),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分析结果表明,油菜生长存在着个体与群体的矛盾,在生产过程中,要注重保持个体与群体矛盾的相对统一,使群体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充分利用空间、肥水和光热资源,使个体的经济性状得到适当发展,实现667 m2成株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粒数的乘积达到最大值,从而获取高产。

单株有效角果数与每角粒数的相关系数为正值,且达到极显著水平(r=0.878**),与千粒重的相关系数为正值,但未达到显著水平(r=0.123);每荚粒数与千粒重的相关系数为正值,同样未达到显著水平(r=0.217)。说明在一定的群体数量(成株数)下,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会相应的增加每荚粒数,略微提高千粒重。

表3偏相关分析表明,年河18号经济性状与产量间相关性均不显著,各经济性状间除成株数与单株有效角果数呈显著负相关(r=-0.623*)外,其余相互间相关性均不显著,说明单项栽培措施很难同步提升各项经济性状,需多项栽培措施同时进行,才能在各因素间达到协调平衡。

表3 年河18号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偏相关系数

2.3 通径分析

2.3.1 正态分布

利用SPSS软件对因变量产量Y进行正态性检验[1],因样本量n=16,属于小样本,宜采用Shapiro-Wilk test结果[2]。结果显示,统计资料为0.090,显著性0.090>0.05,所以因变量产量Y服从正态分布,即产量Y是正态变量,可进行回归分析。

2.3.2 回归分析

根据回归方程可以得出,假设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特别是合理密植群体后单株有效角果数每增加(减少)10个,则667 m2产量就增加(减少)2.991 kg;每荚粒数每增加(减少)1粒,则667 m2产量就增加(减少)2.680 kg;千粒重每增加(减少)1 g,则667 m2产量就增加(减少)37.097 kg。

2.3.3 通径分析

由表4分析可知,经济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除成株数外,其他如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说明油菜产量3因素对产量的形成具有直接的正向效应,其中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的效应最大(P2y=0.536),每角粒数次之(P3y=0.227),千粒重对产量的效应相对最低(P4y=0.178),而成株数对产量的形成具有负向效应(P1y=-0.037),因此,假设成株数等其他因素恒定,提高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中任何一个,均对年河18号的产量有直接的增产作用。

表4中间接通径系数表明,除成株数通过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产量的间接作用为负值外,其他均为正值,但间接作用程度不同,其中X3→X2→Y即每角粒数通过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的间接作用最大,其通径系数为0.471;X2→X3→Y次之,其余如X4→X2→Y、X4→X3→Y、X3→X4→Y、X2→X1→Y、X3→X1→Y的间接作用相对较小,而X1→X4→Y和X4→X1→Y的正向效应不明显,可以不必过多考虑。综合分析表明,在年河18号的高产高效栽培中,合理密植后,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粒数相比较提高千粒重更容易获得高产,这也与变异分析的结论吻合。

表4 年河18号经济性状对产量的通径系数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对经济性状的变异和相关性分析发现,单株有效角果数的变异系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均最大,是年河18号经济性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通过栽培措施较为容易提高[4],千粒重变异系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均最小,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偏相关分析也表明,年河18号的经济性状间除成株数与单株有效角果数存在相互制约关系外,其余因素间联系不紧密,单项栽培措施很难同步提升各项经济性状,需多项栽培措施同时进行,才能在各因素间达到协调平衡。综上表明,要提高年河18号的产量,需在密度与行距配置、肥水运筹、播期控制等栽培措施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

通过多元回归、多重共线性诊断和岭回归分析发现,年河18号经济性状与产量间存在显著性回归关系,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61.279 4-7.770 6X1+0.299 1X2+2.680 9X3+37.029 9X4(K值取0.10,R2=0.672,F=5.635,sig=0.010)。该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0.672,表明经济性状成株率、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对年河18号产量的直接贡献率达到67.2%以上,因此可以采用该方程来预估年河18号的产量。

直接通径分析表明,单株有效角果数对年河18号产量贡献(正向效应)的直接作用最大,每角粒数紧随其后,千粒重居末位,而成株数对年河18号产量贡献的直接作用为负值,表明年河18号在发挥群体优势条件下,增加单株角果数上的增产优势比每角粒数和千粒重明显,这与官春云等[5-7]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从间接通径分析来看,每角粒数通过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的间接贡献最大(正向效应),单株有效角果数通过每荚粒数对产量的间接贡献居第二位(正向效应),其余如千粒

重通过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产量的正向间接作用等相对较小或不明显,而成株数通过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产量的间接作用为负值。因此,年河18号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应建立在群体密植合理,提高单株有效角果数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每角粒数和稳定千粒重来提高产量。

猜你喜欢

角果通径粒数
甘蓝型油菜种质群体6个农艺性状变异及相关性分析
抽吸参数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和粒径的影响
利用Ln位点进行分子设计提高大豆单荚粒数
牡丹江市气象因子与PM2.5浓度影响通径分析
小麦穗顶部和基部小穗结实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基于油菜角果长度图像识别的每角粒数测试方法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曲径通幽处——个圆锥曲线结论的再证明
诸葛菜角果生长特性的研究
通高考 径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