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疗效的系统评价

2019-02-28张兆羽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6期
关键词:补法泻法计时

张兆羽 王 佳

(辽宁省锦州市中医医院 针灸康复科,辽宁 锦州 121000)

脑卒中患者存在脑组织受损以及肌力减退等表现,容易出现步行功能障碍,严重降低其生存质量,必须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治疗方式以加快其步行能力恢复。此次研究旨在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针灸治疗对其步态产生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在我院接受医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随机抽取85例,均经MRI或者CT确诊,步长<50 cm,步宽>8 cm,排除痴呆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小脑以及前庭功能障碍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骨关节疾病患者[1]。随机将患者分为参照组(n=41)和探讨组(n=44),参照组女性19例,男性22例,47~84周岁,平均(64.3±6.9)岁,探讨组女性21例,男性23例,46~82周岁,平均(62.9±6.7)岁。比较探讨组和参照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参照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主要包括站立期伸髋动作训练、站立期膝控制训练、摆动期屈膝训练、足跟着地时伸膝训练以及足背屈训练、行走训练等[2]。探讨组患者联合应用针灸治疗,主穴取三阴交穴、内关穴,辅穴取足三里、阳陵泉、委中、环跳、尺泽、极泉、翳风、完骨以及风池穴,足内翻患者同时取丘墟透照海。直刺入内关穴0.5~1寸,应用捻转提插联合泻法,手法治疗时间为1 min,然后直刺三阴交穴,与皮肤保持45°并沿胫骨内侧缘斜刺入内,进针深度为1~1.5寸,应用提插补法,患侧下肢部位抽动3次。翳风、完骨以及风池穴进针深度约为2~2.5寸,然后应用高频率捻转补法,幅度不可过大,手法治疗时间为1 min。直刺如极泉穴1~1.5寸,应用提插泻法,患侧上肢进3次抽动。指导患者保持屈肘幅度为120°,直刺入尺泽穴1寸,应用提插泻法,手指以及前臂抽动3次。患者仰卧状态下取委中穴并刺入0.5~1寸,应用提插泻法,指导患者抽动患侧下肢3次。直刺入阳陵泉穴1~1.5寸,应用提插补法。刺入足三里穴1~2寸,应用提插补法,直至患者穴位产生酸胀感。刺入丘墟透照海穴1.5~2寸直至患者局部产生酸胀感[3]。

1.3 观察项目:治疗前后应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测试患者步行速度,同时应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定下肢运动能力。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本研究进行数据资料分析软件为SPSS15.0,通过(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差异以χ2或者t检验进行比较,表示计量资料,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 结果

探讨组与参照组患者对比起立-行走计时以及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探讨组患者起立-行走计时低于参照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各观察项目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起立-行走计时测试结果以及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

表1 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起立-行走计时测试结果以及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

3 讨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出现步行障碍的主要引发因素为肌肉主动收缩力强度较差以及肌肉活动时间出现差错等,患者在迈步时屈膝、过度抬高患肢等引发足内翻以及腓肠肌痉挛等,偏瘫步态具有较为复杂的引发机制,临床上主要应用康复功能训练法改善患者步行能力[4]。对三阴交穴、内关穴等主穴以及足三里、阳陵泉、穴等辅穴进行针刺治疗能够使患肢肌肉痉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同时还可取得通经络、行气血的效果,能够使患者足踝部力量得到明显增强,诸穴合用能够使患者患肢肌群功能以及关节活动度得到明显提高,有助于促进步速提高,进而可使其偏瘫步态得到纠正[5]。

此次研究中,治疗后探讨组患者起立-行走计时短于参照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各观察项目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针灸治疗可显著提升其步行能力,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补法泻法计时
畅游计时天地
浅论《黄帝内经》针刺补泻操作
浅析应用“补法”治疗慢性肝病
腕表计时2.0
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化
计时工具
太阳穴
薛一涛教授运用补法治疗眩晕验案举隅
顺时针揉通便 逆时针揉健脾
《伤寒论》通、利、补三法辨治悸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