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护理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手术配合中的应用分析

2019-02-28林秋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5期
关键词:开腹出血量胃癌

林秋梅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0)

胃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多发生于50岁以上男性。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精神压力的增加,胃癌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手术治疗为胃癌主要治疗方式,其中胃癌根治性手术为切除原发病灶及周围肿瘤浸润组织,并清除淋巴结、重建消化道,以达到理想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腹腔镜手术使用率不断提升,并因其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胃癌根治手术治疗中[1]。手术配合作为手术治疗中重要环节,具有提升手术治疗效果、改善预后的作用。基于此,本次选我院收治的58例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分组探究整体护理在手术配合中的应用,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58例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形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均为29例患者。常规组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39~76(54.69±7.03)岁;病理分期:Ⅰ期12例、Ⅱ期17例;病灶位置:胃窦14例、胃体10例、贲门5例;研究组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41~77(55.01±7.29)岁;病理分期:Ⅰ期13例、Ⅱ期16例;病灶位置:胃窦15例、胃体9例、贲门5例;组间资料相近(P>0.05);研究符合医学伦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均经病理确诊为胃癌,且符合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指征;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及护理方式知情同意且前术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其他恶性肿瘤者;腹部手术病史;伴上消化道出血、幽门梗阻、穿孔者;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严重精神障碍,无法配合手术治疗者。

表1 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康复用时(,n=29)

表1 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康复用时(,n=29)

1.3 方法。常规组:采用常规手术配合,包括常规术前准备、检查,确认术中所需器械及药物;术中配合医师完成手术;术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反馈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辅助其完成复检。研究组:采用整体护理手术配合,具体方法如下:术前准备:①术前1 d巡回护士到病房实施术前访视,了解患者一般情况,若患者伴有术前焦虑症状,予以积极心理护理及术前教育,讲解手术流程,并叮嘱家属准备患者服饰、饮食等,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增强患者手术治疗信心;②准备术中所用医疗器械,检查仪器备用状态包括调试电凝系统及腹腔镜摄录系统,使其保持在良好工作状态,核对药品、医疗器械数量,检查二氧化碳气体是否处于充足状态;术中配合:①巡回护士:认真核对患者姓名及基本情况,包括胃肠准备、有无假牙、手术史、过敏史、手术部位、住院号等,热情接待其进入手术室,调节手术室湿度50%~60%,温度22~25 ℃,冬季适当调高温度,避免手术室温度与腹腔温差过大产生雾气影响治疗。查对无误后指导患者正确体位,静脉穿刺完成后协同麻醉师实施全身麻醉,左上肢测血压避免过度外展,避免牵拉臂丛神经;将电刀负极贴于手术区较近的肌肉丰富部位,避免电灼伤;留置尿管并妥善固定,以便术中依据尿量进行病情观察;再次检查患者确保未出现受压部位;与器械护士连接导线、清点物品并记录;术中监测手术人员无菌操作;严格限制非手术人员流动、参观,降低感染发生率;合理放置腹腔镜设备,调节气腹机压力至12~14 mm Hg,正常运转后避免频繁变换位置;调整胃管长度、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补液并调整输液速度;②器械护士:提前20 min上台,认真检查、整理手术器械及术中物品,再一次拧紧所用螺丝,避免丢失,将器械调整至最佳使用状态并按需摆放;连接穿刺器,配合医师铺单,安置电镜、管路;与巡回护士清点缝针、纱布、器械、导线等数量,将管道及导线固定在无菌单上,依据医师手术习惯摆放手术器械以便术中及时、准确传递;建立气腹后在穿刺点位置放置穿刺器,依据医师习惯主动传递手术器械,及时擦拭器械上焦痂;游离血管时提前准备生物夹及标本袋,防止肿瘤细胞向切口部位种植;通过电视摄像系统密切关注手术进展及手术操作,经常以碘伏纱布擦拭镜头以保证手术视野清晰;手术结束后与巡回护士清点物品、冲洗腹腔。手术结束:器械护士整理清洁手术器械,将医疗器械按说明书仔细拆卸并以软毛刷清理,酶超声处理6 min后冲洗、润滑、烘干、灭菌,锐器清洗后加保护套避免碰撞及误伤,腹腔镜光缆以纱布擦拭并避免其发生扭曲、折叠,避免影响下次使用;巡回护士协助医师实施麻醉复苏,检查患者皮肤情况,固定导管并贴好标示,送患者回到病房并整理手术室;术后2~3 d随访,评价护理效果,并进行持续性质量改进,以提升护理配合质量。

1.4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康复用时、转开腹发生率进行比较。康复用时评价指标包括留置导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选SPSS24.0软件统计计算,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康复用时:研究组患者手术用时及留置导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常规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常规组少,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转开腹发生率:研究组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中未发生转开腹治疗病例,常规组腹腔镜手术治疗期间出现2例转开腹治疗病例,两组转开腹发生率(0.00%、7.14%)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χ2=2.074,P=0.150>0.05)。

3 讨 论

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已经成为重要外科手术治疗方式之一,因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康复快、疼痛感受小等特点,临床应用广泛。相关研究表示[2],在胃癌根治术治疗中,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提升康复速度、缓解术后疼痛感受的效果。但因腹腔镜手术治疗设计的医疗器械较多、操作较复杂,且因为周围血管丰富,手术难度较大,因此对手术配合及护理要求较高。

相对于常规手术配合而言,整体护理在腹腔镜手术配合中的应用更具有协同性、全面性和整体性的特点。通过术前稳定患者情绪状态、提升医疗器械配合,术中密切配合,有效促进手术顺利进行,并因患者情绪状态及生理状态稳定,可降低手术应激反应,以此降低术中出血量、提升术后康复速度[3]。在本次研究中,术前访视及术后随访为手术配合成功的重要内容,可通过收集资料、增强与患者、家属沟通等,使在术中配合过程中提出更具针对性及预见性意见,并拉近医患关系、护患关系、使患者获取心理上支持;术后随访可总结护理中不足之处,有利于手术配合及护理持续性质量改进。术中配合为手术效果最关键环节,要求医护配合默契,因此在患者生理状态及情绪状态稳定基础上,需要护士对患者资料、手术流程、所用器械及手术医疗器械使用方式熟练掌握,同时需要掌握医师手术习惯,及时递送医疗器械,帮助医师顺利完成手术操作,可尽量缩短手术用时,提升护理质量;并通过巡回护士术中质量控制,可最大程度上减少感染、灼伤等风险事件发生率,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可提升护理效果并改善预后,达到缩短患者术后康复用时的效果;同时整体护理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进而降低腹腔镜手术转为开腹发生率,进一步缩短手术用时。在本次研究结果中,研究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留置导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与常规组相比,均具显著优势;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转开腹发生率比较中并无统计学差异,但研究组治疗期间未发生转开腹病例,因此仍具有优势。

综上,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手术配合中采用整体护理,具有缩短手术用时、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康复时间的效果,虽然在转开腹发生率比较中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但整体仍具显著优势,建议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开腹出血量胃癌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