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2019-02-28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5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肢体脑梗死

陈 静

(锦州市中心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脑梗死为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病残率及病死率非常高等特点。对脑梗死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由于患者脑组织的局部供血骤然减少或停止,使得脑组织处于缺氧、缺血状态,最终引起脑组织坏死[1]。经相关调查研究发现,超过一半的脑梗死患者在治疗结束后,会出现语言及肢体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并且再次发病后,有着非常高的病死率,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2]。由此可见,做好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工作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以我院9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期间,采取随机双盲法,将90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45例。对照组中,男女分别有25例与20例;年龄为42~78岁,平均(56.9±2.7)岁;基础疾病类型:高血压23例,高血脂13例,糖尿病9例。观察组中,男女分别有26例与19例;年龄为41~76岁,平均(56.3±2.5)岁;基础疾病类型:高血压24例,高血脂13例,糖尿病8例。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并且经临床检查,均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同时排除存在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以及神志不清醒等患者。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大,有比较的意义。

1.2 护理方法:将常规护理应用在对照组患者中,比如认真监测其各项生命指标,健康宣教,维持呼吸道处于通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等,如有必要,还应给予患者吸痰及吸氧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具体操作如下。①体位护理干预:将患者的床单定期更换,保持其干净与舒适;定时帮助患者拍背及翻身,以免引起肌肉痉挛及褥疮等不良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在将患者体位改变时,动作幅度不宜过大,应采取适当的力度,帮助患者采取侧卧的体位,以促进其将痰液咳出。②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当患者的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以后,可对其展开肢体康复训练。首先,护理人员应将康复训练的作用及重要性详细讲解给患者听,提高其训练积极性及配合度。接着开展肢体功能位的摆放训练,如果患者下床比较困难,可指导其翻身,然后定期对患肢进行按摩。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确保患者耐受。在进行关节活动时,应将幅度逐渐变大,注意手法轻柔,每次持续30 min,每天活动3次、在训练3 d以后,护理人员可配合进行被动与主动训练,在前期,将患者基本能力训练(如穿衣、进食等)适当增加;到了中期,则应以主动训练为主,包括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训练以及慢走等;后期则仅开展独立行走以及提物等主动活动训练,并且在这一阶段,可在患者可承受范围内将关节活动幅度适当提高。③语言能力康复训练:协助患者进行叩齿及噘嘴等口腔操练习,鼓励他们进行字节发音,首先对单个简单字母进行反复地练习,待准确发音以后,可重复练习连音。护理人员也应引导患者多开口进行训练。接着,协助患者展开语言方面的交流锻炼,通过问答的形式来了解患者的具体需求,将其负面心理消除。此外,还可让患者听一些熟悉的歌曲或录音等,以刺激其听觉神经,并配合一定的手势,鼓励患者开口回答问题或思考。

1.3 观察指标:采用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来评估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数越低表明恢复越好;采用FMA(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对患者肢体功能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表明恢复越好;同时,选用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来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分数越高则表明其能力越好。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本实验所得的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21.0软件展开统计学处理与分析,计数与计量方面的数据分别应用百分比与(平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护理效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NIHSS、FMA及ADL等量表评分差异不大(P>0.05);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在NIHSS评分方面,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明显降低;对于FMA、ADL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相关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相关量表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中,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的患者人数分别有31例、12例、2例,护理满意度为95.56%(43/45);对照组中,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分别有23例、14例、8例,护理满意度为82.22%(37/45),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3 结 论

近些年来,随着生活及工作压力的增大,再加上饮食及作息习惯的改变等,使得脑梗死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升高以及日益年轻化的趋势[3]。相关研究报道显示,脑梗死高发于50至60岁,这也是引起高年龄段群体发生死亡的一项重要因素[4]。作为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脑梗死有着复杂的病情,且后遗症较多,如何有效预防及护理脑梗死,已成为临床医护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5]。

本实验中,通过向观察组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结果显示,其神经缺陷、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等改善程度,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显著优于仅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对这一结果的原因展开分析,是因为在早期康复护理中,体位护理可将压疮及坠床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降低;语言能力康复训练则可将患者的语言功能逐步改善,充分促进其认知功能的改善;肢体功能训练则可促进患者行为能力的提高,加快肢体的康复,将脑梗死病残率及病死率大大降低,使患者获得生理与心理上的康复,最终实现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提高。综上所述,通过将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应用在脑梗死患者中,可有效改善其神经及肢体功能,充分促进其日常生活能力与预后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肢体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