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中的应用分析

2019-02-28郭玮玮韩金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5期
关键词:静脉炎预见性儿科

郭玮玮 王 伟 韩金艳

(大连市儿童医院输液科,辽宁 大连 116012)

静脉管ā的建ā是提供现代医疗在治疗上的一个重要途径,为降低静脉留置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笔者医院对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经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详细的方法和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笔者医院儿科经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住院患儿160例。纳入标准:①年龄2~6岁;②经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排除标准:①中途转科或转院、死亡的患儿;②血液学指标检测示凝血功能异常的患儿。患儿依据病历号尾数分为两组,单数者为观察组,双数者为对照组,每组各80例。其中观察组男55例,女25例,年龄2~6岁,平均年龄(3.89±0.43)岁;对照组男52例,女28例,年龄2~6岁,平均(3.92±0.51)个月。研究进行之初,研究护师先评估确定患儿符合受试者纳入条件,与患儿监护人说明研究目的,步骤与配合事项,征求患儿及监护人参与意愿并签署受试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儿的非计划拔管率对比(n)

1.2 方法:两组患儿留置针均使用上海上医康鸽医用器材有限责任公司的Ⅰ型(22G)静脉留置针,河南省安邦卫材有限公司的LZ型医用透明敷贴。对照组采用常规儿科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执行笔者医院儿科静脉留置针操作规范及流程,穿刺成功后用医用透明敷贴固定穿刺点,不进行其他干预。输液完毕后用10 U/mL的肝素钠稀释液2 mL进行正压脉冲式封管。观察组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用药前的风险评估与穿刺血管选择:综合评估患儿的病情、血管状况以及所用药物的功能用途、刺激性、性质、浓度、渗透压、pH值。适当限制患儿肢体活动;注意保护穿刺部位,避免污染,如有贴膜卷边及时更换。在输注高渗透和刺激性药物前,在穿刺点周围3~5 cm或顺向静脉血管10~15 cm内涂抹喜疗妥药膏,并避免同一血管长时间、大剂量输注,强刺激药液输注时间最好不超过2 h。若2 h内不能输完需要停止输注,更换无刺激药液输注30 min后,再重新输注。强刺激药液输完后,应输注无刺激药液,以免强刺激药液滞留于血管壁,使血管周围组织遭受持续性损害。根据评估结果选用腋下静脉、颞浅静脉、手背静脉等血流通畅、粗直弹性好、易于穿刺的血管作为穿刺部位,固定留置针。

1.2.2 输注过程中的干预:患儿输液治疗过程中,要增强巡视和交接班制度,15~20 min巡视1次。观察输液部位皮肤的温度、颜色、弹性、有无肿胀发生,发现注射局部发红、液体滴入不畅等情况及时查找原因,及时处理。指导患儿监护人注意观察患儿的表情、身体动作、睡眠情况等,发现异常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儿的留置针留置时间以及非计划拔管(包括导管堵塞、穿刺点渗血、穿刺点液体渗漏、静脉炎、自行拔管)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分析两组患儿的留置针留置时间差异,用卡方检验分析两组患儿的非计划拔管率差异。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留置针留置时间:观察组留置针的平均留置时间为 (3.31±0.44) d,对照组的平均留置时间为(2.77±0.3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2,P<0.05)。

2.2 非计划拔管情况:观察组患儿的非计划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静脉内注射器是临床常见且重要的医疗装置,用于输注药物、营养、液体及血液制品,以调控人体内血液动力学之状况。然而,周边血管内装置如静脉导管,可能会造成各种局部或全身性感染。举例来说,导管相关的感染如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s,BSI),便和病死率的上升和延长住院时间有关。相关的科学证据显示,一半以上的感染都是可以避免的。虽然周边静脉内导管(PICs)鲜少会造成BSI,但它却常和静脉炎的发生有关,静脉炎的发生主要是物理、化学或机械的现象有关而非感染,有许多影响因子将决定静脉炎的发生与否,如导管本身的材质、大小、注入物的种类,和病患本身罹患静脉炎的危险因子。当静脉炎发生时,局部导管有关之感染机会也可能相对增加。导管相关感染的致病原通常是复杂的,大多与皮肤上的微生物有关,这些微生物藉由注射处迁移至导管内部,最终聚集在导管尖端。另外,导管与输液管路连接处的染污可能会造成病原体移生于管腔内,特别是对于期留置的导管。在儿科患者使用周边静脉导管常见的合并症为输液外渗。儿科病房80%以上的肠外营养和药物的输注都要应用静脉导管置管。因此,儿科病房导管留置伴随的静脉炎也并不少见,有研究显示,发生率为7%~10%。具体的发生原因包括:消毒时间过短、导管固定方法和部位不正确、术后护理不到位等。

儿童血管壁内皮细胞发育不成熟,对局部刺激的防御能力差[1];儿童好动,配合度较差,易抓扯留置针[2]。因此需要结合每名患儿的生理特点和配合依存度进行个性化的风险评估,预测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一一制定应急预案。杨金兰等[3]指出医院应以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提供患者合理的服务,预见性护理可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提高留置针的使用效率。敷料与留置针的留置期限一般为3 d,若无特殊原因均布提早更换。期间若发现有移位、脱落、渗漏、疼痛、静脉炎、发红、感染等现象时,则由静脉注射小组护理人员,搜集患儿基本资料,填写观察表,注明提早更换的原因。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留置针的平均留置时间为(3.31±0.44)d,对照组的平均留置时间为(2.77±0.3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2,P<0.05)。表明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延长儿科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结果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4]。观察组患儿的非计划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预见性护理明显降低非计划拔管率,安全性更高。这主要是由于通过前期风险评估预计可能的风险,提前针对性加强监护与巡视,做好预防性措施,有效避免可能的风险发生。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静脉输液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减轻患儿痛苦及护士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静脉炎预见性儿科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从炎症细胞因子浅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经验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微量泵结合PICC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