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效果分析

2019-02-28妮*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5期
关键词:坏死性结肠炎小肠

李 旭 刘 军 崔 妮*

(大连市儿童医院,辽宁 大连 116012)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新生儿胃肠道系统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多发于患病新生儿以及早产儿中,该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各类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小儿肠道内黏膜出现缺氧以及缺血等情况,患儿患病后的临床症状主要有便血以及腹胀等,该疾病的发病速度较快,病情变化程度较大,如为及时进行治疗及控制甚至会导致患儿死亡[1]。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也在不断完善。将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6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随机分对照组和研究组,探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6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随机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3例,男16例,女17例;胎龄31~36周,平均胎龄(33.6±0.5)周;出生体质量1800~2400 kg,平均体质量(2165±235)kg;原发病类型:败血症13例,肺炎19例,窒息1例;研究组33例,男15例,女18例;胎龄31~37周,平均胎龄(33.4±0.6)周;出生体质量1850~2400 kg,平均体质量(2136±257)kg;原发病类型:败血症12例,肺炎19例,窒息2例;患儿临床症状、X线检查结果以及各项实验室指标检查均符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诊断要求[2];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萎靡、持续高热、嗜睡以及烦躁等情况;患儿家属对本次研究目的以及参与要求均完全知晓且自愿配合;66例患儿基线资料符合对比要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患儿均实施相同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治疗中实施常规护理,根据患儿的病情状况以及治疗方案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儿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①基础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儿的面部颜色、精神状态、心率、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及时将患儿大便样本进行送检,对新生儿呕吐物进行观察检验,另观察患儿是否出现腹胀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需要进行腹部减压处理。②体位护理:协助新生儿保持半卧位或者侧卧位进行治疗,以缓解腹部所承受的压力,缓解患儿的疼痛。③感染预防:加强对新生儿的感染预防,严格按照要求做好护理中的各项消毒工作,做好床边隔离保护。④规范喂养:随着患儿疾病的好转逐渐恢复正常喂养,喂养量需要从少到多,逐渐恢复至正常状态。⑤用药指导:根据患儿的基本情况做好用药护理,避免用药不合理情况影响患儿治疗,药物使用完成后,需要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对不良反进行处理以及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护理。⑥家属护理:加强与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详细向其介绍患儿的基本情况以及治疗进展,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和支持,缓解患儿家属的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统计66例患儿治疗情况[3],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肠鸣音恢复正常,X线检查完全恢复正常,食欲状态较好为康复;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肠鸣音基本恢复正常,X线检查病灶基本消失,食欲状态良好为好转;治疗后临床症状未见消失甚至加重,肠鸣音仍未恢复正常,X线检查病灶未见改善或者改善效果较轻,食欲仍然较差为无效;康复及好转率=(康复+好转)/33×100%;详细统计66例患儿住院治疗时间,治疗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另统计66例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分组计算各项均值以及占比后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以SPSS20.0软件对数据分析,()表示计量资料,通过t检测,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通过χ2检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组对比66例患儿治疗效果:研究组33例患儿治疗康复20例,好转12例,无效1例,康复及好转例数为32例,康复及好转率为96.97%,对照组33例患儿治疗康复10例,好转13例,无效10例,康复及好转例数为23例,康复及好转率为69.69%,研究组患儿治疗康复及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计算χ2=8.836,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分组对比66例患儿治疗中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研究组患儿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66例患儿治疗中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对比

3 讨 论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的病症特征主要是出血性、广泛性以及坏死性炎症,如治疗及护理效果不佳很容易发展至死亡等严重情况。综合护理在患儿治疗中的联合应用加强了对患儿治疗中各个环节的干预管理,完善了各项护理方案,对患儿治疗效果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加强了与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能够确保患儿家属更加全面的认识疾病以及治疗相关健康知识,积极配合各项护理干预措施,对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儿治疗康复及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患儿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效果,促进患儿治疗效果的提升,确保其疾病的早日康复。研究组患儿护理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综合护理的实施能够提升患儿的康复速度,尽早缓解患儿痛苦,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治疗安全性,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综上可知,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治疗中配合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患儿疾病的治疗及康复,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护理安全性,对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也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广泛的实践应用。

猜你喜欢

坏死性结肠炎小肠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蒙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坏死性凋亡与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谷氨酰胺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机制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发肠穿孔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一根小肠一头猪
肥美汆小肠
养好女人小肠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