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LVMI与血清hs-CRP、CysC、γ-GT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2019-02-28
原发性高血压即无法确定最终病因的高血压,占高血压人群的90%~95%,随着医学技术及检测技术的发展,原发性高血压比例逐步降低,而继发性高血压比例又随之增高[1]。高血压病人随着疾病的进展,将出现左心室肥厚(LVH)、动脉粥样硬化(AS)等[2]。超声检测LVH、AS是目前公认的最为实用的高血压诊断方案[3]。近些年的研究表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C)、γ-谷氨酰胺转肽酶(γ-GT)异常表达与原发性高血压密切相关[4],但其与病人心脏及血管超声改变间的联系如何,临床研究较少。为此,本研究选取12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检测,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与hs-CRP、CysC、γ-GT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24例(高血压组),其中高血压1级36例,高血压2级48例,高血压3级40例。纳入标准:诊断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病人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伴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系统疾病;有主动脉及周围血管病、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及先天性心脏病等循环系统疾病;伴有泌尿系统感染、肾源性肾病及近6个月服用过肾毒性药物[5]。同时选取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各组受试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各组受试者性别、年龄比较
1.2 检查方法 选用GE Vivid E9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器,探头频率2.5~4.5 MHz。嘱病人左侧卧,连接电极,常规探查心动图,检测病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后壁厚度(LVPWT)以及室间隔厚度(IVST),并计算LVMI值。彩超仪探头频率7.5~10 MHz,嘱病人仰卧,头后仰,暴露颈部,常规查探病人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长轴图像,记录心室舒张末期颈动脉管腔-内膜交界至中-外膜交界处的厚度(cIMT)。所有检测均由3名专业影像学医师操作。同时抽取病人空腹静脉血5 mL,选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病人血清hs-CRP、CysC、γ-GT,其中hs-CRP选用免疫比浊法,CysC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γ-GT选用IFCC速率法,试剂盒由上海生工提供,操作根据说明书进行。
2 结 果
2.1 不同级别原发性高血压病人LVMI、cIMT、hs-CRP、CysC及γ-GT比较 高血压1级、2级和3级病人cIMT、hs-CRP及Cys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γ-G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3级病人LVMI、cIMT、CysC和hs-CRP明显高于高血压1级和2级病人(P<0.05),而γ-GT明显低于高血压1级和2级病人(P<0.05)。详见表2。
表2 不同级别原发性高血压病人LVMI、cIMT、hs-CRP、CysC及γ-GT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高血压1级比较,2)P<0.05;与高血压2级比较,3)P<0.05
2.2 不同LVMI程度受试者血清hs-CRP、CysC及γ-GT比较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关于左心室肥厚的标准,男LVMI>125 g/m2,女>120 g/m2;其中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中有47例为左心室肥厚病人。左心室肥厚组病人CysC和hs-CRP明显高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0.05),而γ-GT明显低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不同LVMI程度受试者血清hs-CRP、CysC及γ-GT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组比较,2)P<0.05
2.3 不同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受试者血清hs-CRP、CysC及γ-GT比较 将所有受试者进行分类,其中cIMT<1.0 mm定义为cIMT正常,1.0 mm~<1.5定义为cIMT增厚,≥1.5 mm定义为斑块形成。斑块形成者CysC和hs-CRP明显高于cIMT增厚组和cIMT正常组(P<0.05),而γ-GT明显低于cIMT增厚组和cIMT正常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不同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受试者血清hs-CRP、CysC及γ-GT比较(±s)
与cIMT正常组比较,1)P<0.05;与cIMT增厚组比较,2)P<0.05
2.4 相关性分析 将所有受试者血清hs-CRP、CysC及γ-GT与LVMI、cIMT、收缩压和舒张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s-CRP与LVMI、cIMT、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4、0.422、0.371、0.380,P<0.05);CysC与LVMI、cIMT、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80、0.410、0.379、0.374,P<0.05);γ-GT与LVMI、cIMT、收缩压和舒张压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14、-0.375、-0.359、-0.382,P<0.05)。
3 讨 论
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最为显著的替代终点及独立危险因素,而LVMI则是左心室肥厚的重要评价指标[6]。本研究中,高血压3级病人LVMI为(140.16±15.58)g/m2明显高于高血压1级和2级病人(P<0.05),表明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其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分析左心室肥厚的病机可能与血流动力学负荷及神经内分泌影响有关,其中收缩压异常与左心室肥厚联系最为密切[7]。高血压还将损伤动脉内膜,诱发AS。颈部是AS高发部位,其粥样硬化程度可直接反映病人全身粥样硬化程度,因此临床将cIMT纳为动脉粥样硬化常用诊断指标[8]。已有研究表明,收缩压每上升1.33 kPa(1 mmHg =0.133 kPa),cIMT增厚0.02 mm[9]。本研究中,高血压3级病人cIMT为(1.30±0.06)mm,明显高于高血压1级和2级病人(P<0.05),表明血压越高,病人动脉粥样病变越严重。
炎症是高血压病变的重要病理基础,炎症反应介导的内皮损伤与高血压病人左心室肥厚及AS密切相关[10]。CysC是内源性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一种,对血管壁结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近些年的研究表明,CysC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其可通过细胞外基质重建及炎症参与AS发生、发展[11]。hs-CRP是巨噬细胞活化后合成的一种急性反应蛋白,与机体组织损伤及感染密切相关。hs-CRP可通过促白细胞黏附,激活补体等方式诱导内皮功能紊乱及AS[12]。高表达的hs-CRP还可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来诱导动脉内膜增厚,并以此增加血管阻力,诱发高血压[13]。本研究中,高血压3级病人CysC和hs-CRP分别为(1.78±0.17)mg/L和(10.20±1.46)mg/L,明显高于高血压1级和2级病人(P<0.05),提示CysC和hs-CRP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并且与病人血压水平相关。
本研究还发现,左心室肥厚病人CysC和hs-CRP分别为(1.70±0.26)mg/L和(9.88±1.12)mg/L,明显高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和对照组(P<0.05),表明CysC和hs-CRP与左心室肥厚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炎症诱导的内皮细胞代偿性增厚有关。斑块形成组CysC和hs-CRP分别为(1.84±0.21)mg/L和(11.10±1.20)mg/L,明显高于cIMT增厚组和cIMT正常组(P<0.05),表明炎症反应参与了AS的发生、发展。由于高血压是心脏及动脉血管重构的重要刺激因素,而心脏及动脉血管重构是左心室肥厚及AS的共同诱因有关;同时长期高血压将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并诱使心肌动脉血管增厚,诱使心脏及动脉血管适应性重构[14]。因此,部分学者认为左心室肥厚与AS密切相关[15],但本研究中未证实这一结论。随后的相关性研究发现,hs-CRP与LVMI、cIMT、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正相关(P<0.05);CysC与LVMI、cIMT、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正相关(P<0.05),表明高血压病人血管壁存在明显炎症反应,血清hs-CRP、CysC可能与血压协同,共同参与血管内皮损伤,加剧左心室肥厚及AS。
本研究选用彩色超声对病人进行超声检测,同时对病人血清hs-CRP、CysC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血清hs-CRP、CysC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病人cIMT、LVMI及血压水平相关,其可能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提示彩超及血清hs-CRP、CysC检测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情及预后的重要评估指标。由于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复杂,相关影响因子较多,本研究仅从炎症与左心室肥厚、AS间的联系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还存在一定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