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达”即建构

2019-02-27荣加贝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表达

荣加贝

摘 要:“谈话式作文”指导是作文教学的主要抓手之一。它以交谈评议为手段,指导习作为目的,是习作教学中一种开放型、发展型的教学活动,是通过师生之间的生活体验、写作经验和写作过程的多方面交流沟通,激活、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激发写作欲望和激情,优化学生构思过程,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形式多样,运用灵活,可随时渗透于常态作文教学中。

关键词:谈话式作文指导 会诊式谈话 采访式谈话 提示性谈话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1-0094-01

写作,是在具体语境下的一种自我情感的表达以及与世界、他人沟通的方式,是孩子的“另一种嘴巴”。写作的本质是“表达和交流”,写作教学需要借助“表达与交流”的途径,来解决“表达与交流”的问题,“谈话式作文”指导,就是一种典型的通过“表达与交流”达成作文教学的方式。

朱光潜先生说:“风行水上,自然成纹。”作文指导贵在“自然”,巧在“无痕”。以作文修改升格课《这里,也是我的舞台》为例,笔者尝试以“谈话式”作文指导策略,自然引导启发学生品鉴、修改、充实、提升一个具体语篇,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具体教学思路和步骤流程如下:

1 “会诊式”谈话:聚焦典型问题

会诊,本指几个医生共同诊断疑难病症。而“会诊式”谈话运用在作文指导过程中,常指师生共同发现并研究作文中出现的问题。精选了一篇带有“泛问题”特征的例文,组织学生一起进行一次现场“会诊”。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诊断意见”,有的同学认为,除第一小节略微写了些表演的精彩场景外,其余段落几乎没有展现,“舞台感”极弱;有的学生提出,结尾提到“一切的努力终会有回报”,但第二节并没有写出“努力”的具体过程;还有的学生指出,第四节中对于“我”在队伍中的具体表现只是蜻蜓点水,并不能体现这个“舞台”是属于“我”的。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通过师生共聊共议,通过讨论交流,聚焦了了大多数学生写记叙文写不具体的问题,尤其是不能在关键题旨上“用力”的问题。“会诊”式谈话,锁定问题这个靶向,为进一步修改完善作文确定了研讨方向。

2 “采访式”谈话:充实文章血肉

采访是指新闻记者根据一定的采访目的调查访问采集素材的过程。“采访式”谈话,就是通过指向性极强的具体而简洁的提问和追问,使采访对象详实清晰准确地提供素材。关于写好“努力”的具体过程,师生以及本文作者谈话内容如下:

师:请问本文作者,你在练习吹小号的过程中到底做了哪些努力?

作:就是一直反复练习呗,每天做完練习就吹号,一直吹到熟练为止。(生笑)

师:看来其他同学对你的答案不够满意,也可能因为老师是门外汉,问得不够具体,这样吧,有过吹奏乐器演奏经验的同学来问问作者,看看有没有启发。

生1:我来问,吹管乐最难的是手指动作和气息的配合,你是怎么练的?

作:这可真把我难倒了,一开始很不协调,后来反复磨合,把速度放慢,一段旋律一段旋律地练习,慢慢也就协调起来了。

(教师板书:练———放慢速度,反复磨合)

……

老师虽一再强调写作要有真情实感、细节部分描写要具体,学生就是不得法。谈话式分析,是一个互动性、生成性极强的过程,在师生谈话的轻松氛围中,特别是在采访式谈话不断围绕主题追问的过程中,作者会不知不觉地将问题的主要部分说得具体、精彩。在不断的言语信息传递中,增强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提高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深刻性。

3 “提示式”谈话:深化文章主旨

提示,指给予提醒和解释。“提示式”谈话是指被提示者在思维受阻或狭窄的时候,通过谈话提示来调整被提示者的思考方向、扩宽被提示者的思考疆域。

师:同学们一起来想一想,文章最后的几句话,“那个舞台,我记忆犹新,那一切的努力终会有回报,我的努力,铸造了我心中的那方舞台”,放在登山素材的作文里行吗?放在跑步竞赛素材的作文里行吗?

生(点头):好像都可以的。因为每一个登上“舞台”的人都需要经过“努力”啊。

师:是的,大家发现了问题,这个同学没有好好挖掘自己这个素材中不同寻常的内容、不同于其他材料的思想价值,比较可惜。大家再来看一看,文章里最精彩的,最令人充满成就感的一个场景是什么?

生1:我认为是那个风车队形变换的场景。(其余学生点头)

师:那我们锁定这个场景,看看这个场景震撼在何处?

生2:这个队形要变化成功,需要队员默契的配合。

作:我来说说,我觉得我又要吹号,又要走步,技术含量特别高。(生笑)

师:吹号,风车,对于这两个词,你们产生怎样的联想?

生3:吹号就是号令,是纪律性的表现。

生4:吹号很多时候预示着出发,预示着前进。(教师板书:前进)

……

个性化的体验和感受,是决定一篇作文立意高下的重要标准。而宥于作文思维及生活视域的狭窄,“我为什么写这一篇文章”、“这篇作文的思想价值何在”这两个问题往往令写作者困惑不已,通过适当的提示,能牵动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放飞心绪,找到蕴含在看似平凡的材料中“珍珠”。

谈话式作文指导,可以全面覆盖学生的随笔、周记、片段练习、当堂作文,可以始终贯穿学生作文的起草、面评、互改、升格等各个写作环节,可以灵活采用师生谈话、生生谈话、教师对群体或个别代表性学生谈话等方式,可以合理利用课堂、课间、自习或网络、微信、QQ等多种时段和手段,自由灵活,操作性强,可随时随地渗透于常态化作文教学之中。

“谈话式”作文指导回归到了作文教学的本体功能,以交流带动思考,以思考带动表达。通过谈话式作文指导,能充分贴近师生关系,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和顾虑,能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发散思维,有效填补“学生现有经验”与“这次写作人物所需经验”两者之间的落差,在具体的交际语境中,学生对生活唤醒、激活、体验、加工、转换、再造的能力得以提升,学会将“外在的生活”转化为“内心的生活”感受生活,切实提升了学生发现生活、表达生活、提炼生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45-50.

猜你喜欢

表达
靠崖窑窑券的技术做法和表达
动画场景设计中的空间材质表现与应用研究
舞台灯光设计的抒情性表达研究
数学史视角:“你知道吗”的另类表达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