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医学三体素理论体质概念研究*——基于印度阿育吠陀心理学视角

2019-02-27图门吉日嘎勒

医学与哲学 2019年20期
关键词:巴达赫依希拉

图门吉日嘎勒

对于蒙医学基础理论核心学说——三体素(汉译体风素、胆汁素、粘液素,音译赫依、希拉、巴达干,英译Khii,Shar,Badgan)理论源于古代阿育吠陀三体液(汉译瓦塔、皮塔、卡法,梵语Vata,Pitta,Kapha,或Tridosha)理论的学术观点被蒙医学界普遍公认[1]。廖育群[2]指出,“阿育吠陀‘三病素说’几乎被原封不动地‘复制’到了中国的藏医学理论之中”。研究也表明,蒙医学三体素理论(GurbanMahabuudtheory,GMT)与阿育吠陀三体液理论(AyurvedicTridoshatheory,ATT)、藏医学三因(音译隆、赤巴、培根,英译rLung,mKhris,Badkan)学说之间存在高度关联性[3]。因此,GMT理论是与ATT理论一脉相承的印藏蒙传统医学核心理论假说。

关于GMT理论体质概念的描述主要记载于《四部医典·理论篇》《金光注释集》等藏蒙医学经典[4]。

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印度古老医学体系——阿育吠陀(Ayurveda),对古代希腊医学和中医学、藏医学产生过重要影响。阿育吠陀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官方认可的国际主要传统医学之一,它在美国、德国、意大利和荷兰享有很高知名度[5]。20世纪末,美国将阿育吠陀医学与传统中医学共同列入“国家补充与替代医学中心”第一次战略计划,在其第二次到第三次战略计划中,将此两门传统医学单独列为与“补充和替代医学疗法体系”并列的“补充和替代医学整体医疗体系”[6]。

1 三体液(素)理论起源

ATT源于吠陀哲学(Vedicphilosophy)数论派(Sankhyaschool)“三德学说”(Trigunatheory,or threeGunastheory,TGT)。根据TGT理论,每个个体的人格特征是基于罗阇(Rajas)、萨埵(Sattva)、答摩(Tamas)所具有的普遍特质与由其衍生的瓦塔、皮塔、卡法三体液相互组合而成的。阿育吠陀医师运用TGT理论,结合五元(土、水、火、气、空)学说,阐述阿育吠陀医理,逐渐演化形成了“三病素(体风素、胆汁素和粘液素)”理论[7],即三体液理论。

14世纪,著名蒙古族翻译家沙拉布僧格将阿育吠陀经典《金光明经》的藏文版、维吾尔文版蒙译,继而以木刻版在蒙古地区大范围流传。该蒙译版经典在蒙古地区的传播,较藏医《四部医典》蒙译版的传播早约三百年。《金光明经》蒙译版ATT理论随之成为了蒙医药理论体系的核心学说[8],被称作三体素理论。

2 三体液(素)理论体质概念

阿育吠陀应用ATT理论解释人体运动(瓦塔)、代谢(皮塔)和结构(卡法)之离散表征组群(discrete phenotypic groupings)原理,认为先天体质(Prakriti,birth constitutions or original constitutions)的分类取决于个体躯体、生理和心理表型特征的差异,而与人种、民族、地理等因素无关[9]。现代医学将体质解读为“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并认为“体质的形成与先天遗传有关,与个体的心理性格亦具有相关性”[10]。因此,研究蒙医学三体素理论的体质概念内涵,既要研究其与个体躯体(解剖)、生理相关联的形态结构内涵,也要研究其与心理行为相联系的功能活动内涵。

阿育吠陀和蒙医学普遍将三体液(素)体质分类为七种类型,即赫依、希拉和巴达干三种单一型体质;赫依希拉、赫依巴达干、希拉巴达干三种混合型体质;赫依希拉巴达干聚合型体质[11]。

3 三体液(素)理论体质概念生理学内涵

根据ATT理论,三体液(素)的特定比例构成了宫内胎儿特定的先天体质(TurulkhiiMahabuud)。每个个体出生时的先天体质则是由父母精卵结合,双方三体液(素)内含元素相互融合受孕之时的占优势体液(Dosha)所决定的,它是个体躯体、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基本结构特征,并受到受孕当时父母双方体质健康状况、时令季节和起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12]。

Valiathan 在《阇罗迦的遗产》(TheLegacyofCharaka)中指出:赫依调控人体神经和肌肉骨骼系统,主司一切生理和心理活动;在细胞水平上,与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凋亡的信号通道相关;希拉负责消化、代谢、能量产生与转化过程及视觉功能,并保持免疫力;在细胞水平上,与各种酶、生长因子、内分泌激素以及能量内平衡所需的生化反应相关,并维持基础代谢;巴达干负责形成和维持身体质量、结构、弹性、润滑组织和关节,直接影响情感;在细胞水平上,与合成代谢相关,例如,巨分子的生物合成,并且基因和蛋白质功能的相互协调作用可能与巴达干有关[13]。

Yogita Ghodke等[9]研究发现,针对赫依、希拉、巴达干三种主要体质类型“原初假定的、具有独特代谢活动速率的推论:巴达干体质属慢速代谢者,希拉体质系快速代谢者,赫依体质是易变性代谢者”的理论假设,存在药物代谢酶(drug metabolism enzyme,DME)基因多态性(gene polymorphism)遗传基础。

3.1 赫依体质个体生理特点

赫依体质者食欲与消化不稳定,饮食习惯变化无常,偏食辛辣咸酸味油性食物,肠胃不易激惹;气力与生育较少;睡眠时长较短且易受干扰,半闭眼睡眠;习惯抖腿和咬指甲,寒冷天气耐受性差[12]。

3.2 希拉体质个体生理特点

希拉体质者食欲强,口渴显著,对饥饿、误餐耐受性差,大量取食,频繁进食,偏食甜苦涩味冷饮冷食;对阳光和高温炎热天气耐受性差,排汗多,体味难闻;频繁排泄软便,排尿多;重体力劳动承受度差,中等寿命和力气;喜欢女性、花环、香水和贮水池[12]。

3.3 巴达干体质个体生理特点

巴达干体质者像月亮一样天性冷温和,对饥饿、口渴、紧张和高温耐受性强;偏食苦涩辛辣味干热饮食,进食量少,但身体强健;保持缓慢稳定行动姿态,更多深度睡眠;言语、怒气和食欲偏少,拥有强大活力、气力和免疫力[14]。

4 三体液(素)理论体质概念心理学内涵

吠陀哲学数论派创建TGT理论来阐释人体生理学、心理学和病理心理学现象[15]。值得注意的是,ATT理论及GMT理论试图从原子和分子水平侧重解释人体身-心整体功能,而 TGT理论则试图从智力或精神心理惯性原理侧重阐释人的精神心理活动。因此,ATT理论与 TGT理论共同构成了阿育吠陀“躯体-心理-精神(灵性)”为轴线的关于理解个体体质概念的整体观理论[16]。 TGT理论从“心”(包括大脑组织功能)的运动惯性品质(Rajaguna)、静止惯性品质(Tamaguna)和双重惯性品质(Satwaguna)三个维度上描述“心”的固有品质属性[17]。“心”的运动惯性品质主要负责“一切运动、激情与活动能量”;“心”的静止惯性品质突出反映“阴郁、惰性、迟钝情绪、沉重感与物质主义态度”;“心”的双重惯性品质重点折射“同情感、领悟和智力、事物实质、真相以及清晰、纯粹的意识知觉”。在一切创造中,三德心理惯性品质之间相互平衡掣肘,并由双重惯性品质自动调节运动惯性品质与静止惯性品质之间的平衡。ATT理论的瓦塔、皮塔、卡法分别与 TGT理论的罗阇、萨埵、答摩对应互动,后三者衍生前三者[17-18]。研究发现,蒙藏医学“贪、瞋、痴”(Taqiyangvi,Vvran,Mvnhaga)三毒说理论在内涵上与TGT理论类似。

4.1 赫依体质个体心理学特征

赫依体质者心理学特征代名词是“冲动任性”(impulsive)。因此,对赫依体质概念心理学描述是“一切行为反复无常的、不可预测的,敏捷的,不安的”;其心理品质是“易变的”(variable),其心理行为可描述为“聪明的,坚韧的,文雅的,诚实的,与人为善的和有德行的”[16];其“心”的运动惯性表现为永不停歇或永不宁静状态[17]。依据上述描述,赫依主导型体质者心理学特征是胆量、记忆、思考、友谊不稳定;控制感觉能力差,附和顺从与叛逆背离迅速,对新生事物理解快,遗忘也快,易于惊恐、嫉妒、激怒,具有偷盗和冲动天性;梦中爱冒险,梦境中多现飞翔、攀岩、跳跃、空中漫游风暴;爱言语,但其内容关联性差,经常局促不安,喜欢音乐、滑稽游戏、打猎、赌博等[12]。

4.2 希拉体质个体心理学特征

希拉体质者的心理学特征代名词是“锐利敏捷”(sharp)。因此,对希拉体质概念心理学描述是“有脾气的,精准的,锐利果断的”;其心理品质是“警觉的”(alert),其心理行为可描述为“精力旺盛的、谨慎的、严厉或苛刻的、易怒的、过度运动的、感情强烈的、倾向于暴力和攻击的”[16];其“心”的双重惯性表现为自动调节“心”的运动惯性和静止惯性[17]。依据上述描述,希拉主导型体质者心理学特征是拥有出众的智力天赋、自傲勇敢、嫉妒心强、争强好胜、渴望奢华、喜欢褒奖、品行端正、廉洁、亲情、有教养[12];梦境中多现耀眼光线、火光、森林大火、闪电等[14]。

4.3 巴达干体质个体心理学特征

巴达干体质者的心理学特征代名词是“坚定不移”(sheadfast)。因此,对巴达干体质概念心理学描述是“沉稳的、徐缓的,在所有活动中尽职尽责和周密思考的”;其心理品质是“静止的”(dormant),其心理行为可描述为“行为可预见的、迟钝的、痴迷的、懒惰的、多眠的、通常总是沮丧的、不得体的”[12];其“心”的静止惯性表现为静止或懒惰状态[17]。依据上述描述,巴达干主导型体质者心理学特征是拥有稳定的智力,天性正义善良,言语温和,攻击性小,富有爱心,安静、温和、冷静、顺从师长,博学、有尊严、仁慈为怀,具有宽容的天性,周到礼貌,发出动作缓慢懒散,对新生事物的理解慢,但具有理解基础上的持久记忆力[12];梦境中多现遍布莲花、落满鸟类和布满云朵的水库等[14]。

5 三体液(素)体质个体罹病倾向

个体的“后天体质”(Vikriti,constitutional disorders)状态越是接近于先天体质(出生最初体质蓝图,blueprint),就越能表明个体体质状态处于理想的健康状态。反之,后天体质与先天体质的离差越大,就越能表明个体体质状态趋于罹病的非健康状态。疾病倾向就是在饮食不良、锻炼不足、睡眠缺失、压力过大以及季节反常、环境恶化等因素影响下的个体内环境三体液(素)失衡所致。三体液(素)的各种失衡是“身、心、灵”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与心理紊乱相关,又与躯体障碍有关。

聚合型体质属于上等体质;而其他体质类型属于中下等体质,存在显著的罹病倾向。单一型体质者和混合型体质者对于饮食习惯的改变和季节变化引起的三体液(素)聚集波动非常脆弱[11]。

5.1 赫依体质个体病理心理学特征

赫依是运动与动力所必需的生物能量。赫依支配和调节语言、行为、情绪、反应、睡眠、记忆(短期)、感觉等快节奏心理意识活动;促发创造性、灵活性,激发智慧与语言表达,提振精神,促进幸福快乐感[19]。依据ATT理论,赫依体质失衡时,主要病理心理表现是焦虑、抑郁、悲伤、恐惧、神经质、疼痛,甚至震颤、痉挛、幻觉、幻想、妄想[12],多倾向于罹患心理疾病和各种精神病;易于出现器官的空虚感、松弛感、脱位感、延伸感、膨胀感等[20]。根据TGT理论,当“心”的运动惯性强势时,多表现出贪心、野心、私心、暴力、残忍、傲慢、憎恨等病态心理倾向[17]。

5.2 希拉体质个体病理心理学特征

希拉是控制智力、逻辑思维、辨别力和判断力等心灵启发力的生物能量。希拉支配与调节情商、智商、性情、脾性等相关心理意识活动,提升智力、理解力,决定学习能力。依据ATT理论,希拉体质失衡时,主要病理心理表现是易激惹、暴躁及攻击、偏执、反社会行为[12];多倾向于罹患如愤怒、强迫情绪导致的包括溃疡、皮疹、胃酸过多在内的炎性疾病。容易诱发挫折感、愤怒、仇恨、嫉妒、刻薄等负面情绪[19];易于出现器官的烧灼感、温暖感等[20]。根据TGT理论,当“心”的双重惯性强势时,保持强势的自动调节作用,恢复实现心智健全的健康状态[17]。

5.3 巴达干体质个体病理心理学特征

巴达干是情感和心理容量形成的生物能量,这一能量保持内心平静和稳定,但因此可能智力发育迟缓甚或障碍。巴达干支配和调节行为、情绪、记忆(长期)、思维、语言、睡眠等慢节奏心理意识活动;激发宽容、安静、爱恋情感,支撑长久记忆力[19]。依据ATT理论,巴达干体质失衡时,主要病理心理表现是被动(精神病人依赖他人或缺乏个人进取精神和责任心的状态)、冷漠、退缩、沮丧和抑郁[11];多表现为内向性格和多眠状态,容易诱发贪心、依恋、强烈性欲[19],持续嫉恨、占有欲强等负面情绪。多倾向于罹患抑郁症、肥胖症、糖尿病和贪婪欲望;易于出现器官的寒冷感、瘦身感、沉重感、无价值感等[20]。根据TGT理论,当“心”的静止惯性强势时,多表现出愚昧、弱智、迟钝、懒惰、悲伤、忧郁等病态心理倾向[17]。

6 三体素体质理论的临床应用

Joshi[21]研究指出,先天体质是阿育吠陀诊断和治疗的基础,它依据表达躯体、心理和情感能量模型的赫依、希拉和巴达干这三种基本功能元素描述个体的自然体质。

6.1 三体素体质病理心理学基本模式

通过比较研究,笔者基本勾勒出了赫依主导型体质、希拉主导型体质和巴达干主导型体质个体病理心理学特征的基本框架模式:赫依主导型体质者的病态心理主要表现为以焦虑、抑郁、悲伤、恐惧、空虚感、松弛感、脱位感、延伸感、膨胀感为主的“焦虑型”病理心理学模式;希拉主导型体质者的病态心理主要表现为以攻击、偏执、愤怒、仇恨、嫉妒、反社会行为和烧灼感、温暖感为主的“攻击型”病理心理学模式;巴达干主导型体质者的病态心理主要表现为以被动、冷漠、退缩、沮丧、抑郁、依恋、寒冷感、瘦身感、沉重感为主的“退缩型”病理心理学模式。这三种基本模式就是蒙医学体质分类定性诊断的病理心理学指征。

6.2 三体素体质分类定量诊断量化测评

阿育吠陀专家们研究发明的体质分类定量诊断《迈索尔三体液量表》(MysoreTridoshascale)为“蒙医学三体素体质分类定量诊断量表”的研发提供了科学的参考指南。三体素体质分类定量诊断量表的研发是一项具有重要临床诊断意义的基础性创新工作。

6.3 三体素体质失衡的内源性与外源性因素

阿育吠陀经典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概述了精神疾病的内源性与外源性致病病因,其中前者包括无节制的情绪发泄、睡眠质量差、饮食习惯不良、季节波动及遗传倾向,以及扰动三体液(素)体质失衡的其他因素;后者包括精神和业力(Karma)[22]的衰竭、地球外行星和超自然生物行为的影响等。

6.4 三体素体质失衡的心理治疗原理

阿育吠陀心理治疗是以“互为对立的品质和行为能够促进相互对冲平衡”为基本原理的。例如,遭受精神激越和坐立不安痛苦的赫依主导型体质者,在治疗上施用涂油按摩疗法和舒缓的散步等运动,并选取具有温补功效的营养饮食,直接针对赫依功能元素的“轻、燥”属性加以对冲治疗[13]。

6.4.1 阿育吠陀五业脱毒疗法

阿育吠陀心理疗法广泛使用传统的五业脱毒疗法(Panchakarma),包括按摩、脱毒、外科、回春术及其他特异疗法以及草药、油类灌肠,使组织内沉积的毒性废物快速得到排泄。根据不同个体体质类型,将上述疗法与涂油按摩疗法、蒸汽疗法、神经系统平息法、食疗等辅助疗法结合使用[13]。

Conboy、Edshteyn等开展的五业脱毒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尽管20名受试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数没有变化,但社会支持和抑郁指数在治疗后得到明显改善[13]。五业脱毒疗法的另一个广泛使用的辅助疗法是具有舒缓平息中枢神经系统压力功能的、在前额中央区持续滴注温热油疗法(Shirodhara),该疗法被大量推广应用于焦虑症、失眠症、精神分裂症、大脑损伤或精神病引起的活动过度的治疗[13]。

6.4.2 阿育吠陀五官感觉心理疗法

阿育吠陀医学应用五官感觉(视、听、嗅、味、触)疗法,以突出治疗对身—心—灵调节的整体性。这些疗法包括色彩疗法、音乐疗法、芳香疗法、鼻滴油疗法、营养疗法、按摩疗法等[13]。

6.4.3 阿育吠陀精神病学疗法

阿育吠陀精神病学疗法包括情感替代疗法(或情绪替代疗法)(replacement of emotion)、保证疗法(assurances therapy)、心理休克疗法(psycho-shock therapy),这些疗法不仅主要应用于精神科疾病的治疗,也应用于临床其他各科疾病的治疗。

阿育吠陀创设了一套“对抗情感体系理论”指导精神治疗,包括色情、愤懑、贪婪、快乐、悲伤、自满、焦虑等情绪对抗理论,认为这套理论是精神病理学的基本原理。这些情感或情绪中存在相互对抗的对立面,例如,色情对抗愤懑,快乐对抗悲伤。阿育吠陀精神治疗家试图了解这些情绪与临诊病人之间的偶然联系,然后制定用对抗情绪替代病理情绪的临床治疗策略。同时,在严重病例中还使用心理休克疗法。欧洲专家不得不承认,有些阿育吠陀精神疗法与西方精神疗法是平行的、有效的[23]。

蒙医临床对三体素体质失衡的心理疗法包括安代舞疗法、厌恶疗法、安慰疗法、暗示疗法、醒悟疗法、心身互动疗法等。

“阿育吠陀医学与中医学共同称为世界传统医学的两大鼻祖”[24]。传统蒙医学不仅完整地引进消化了阿育吠陀基础理论体系,也有机地吸收应用了中医学寒热学说、五行学说、阴阳理论与脉诊方法等。因此,全面借鉴学习当代阿育吠陀心理学三体液理论体质概念最新研究成果,对蒙医学三体素体质理论的系统化、科学化及其内涵的现代转换具有极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巴达赫依希拉
赫依证的证期标准化研究
蒙医赫依病变时间与抑郁症发病时间关系探讨
爷爷还是希拉?——读《希拉的晚餐》
《希拉的晚餐》创作谈
希拉的晚餐
基于赫依理论的蒙西医结合诊疗思维模式的构建
尘封千年的古城纳巴达
赫依型心刺痛患者蒙医辨证施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