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励机制在初中班级管理的运用

2019-02-26邵海柱

新课程·中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激励理论班级管理运用

邵海柱

摘要:优秀的班级管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提升教学质量,达成班级目标。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规范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是初中班级管理的重要任务。结合教育激励理论以及教育实践提出班级管理要善于运用激励机制,采用丰富多样的激励措施,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提高班级管理的效能。

关键词:激励理论;班级管理;运用

一、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僵化式班级管理

有部分老师可能对“严师出高徒”存在误解,单方面强调“严”,而忽视“严”背后应该有的情感支撑,以为当班主任就要严厉,制定了班级规则就要一刀切地执行,谁违反了就严厉地责罚,以达到“杀鸡做猴”的效果。但一味地压制学生,忽视学生的差异性,没有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问题的处理方式简单粗暴,不灵活变通,学生往往容易对这些班级规则厌烦甚至抵触,班主任的工作恐怕更难开展,如此下去班级会一盘散沙。

(二)功利化班级管理

有部分老师以班级成绩、升学考试作为检验班级成败的依据,以成绩高低来评判学生的好与差,片面追求学业成绩和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人格修养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严重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需要刚硬的制度约束,也要有柔情似水的温润关怀。所谓以制度管人,以文化育人。激励教育可以作为文化育人的一种方式,以其柔情的一面,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健康发展。

二、激励理论及其作用

“激励”是引起个体产生确定的目标并指向行为的内在驱动力[1]。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人们正常发挥20%~30%的效能,而在激励状态下却能发挥出80%~90%的潜能[2]。引入激励机制,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班级管理可以借鉴以下的激励理论:第一个是需求型激励理论。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年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可分为生理、安全、爱、尊重、自我实现需求。班级管理及时满足学生不同需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第二个是过程型激励理论。心理学家弗洛姆1964年提出了期望理论,认为人的激励力的效果取决于效价和期望值两个因素,即激励力=效价×期望值。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并通过努力可以达成目标,由此得到奖励,他才会主动付诸行动。第三个是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心理学家斯金纳于1938年提出了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只是对外部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当行为的结果对自己有利时,该行为就会加强或重复出现;当行为的结果对自己不利时,该行为就会减弱或停止[3]。

這些激励理论为班级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并被应用于班级管理实践中。实施激励机制能够促进班级管理民主科学化,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在激励的外力下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教育、自我发展[4]。

三、激励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一)目标激励

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是班级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设一个优秀的班级需要制定合适的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一个班级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能有效地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励同学为班级做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班主任利用班会课让学生讨论并制定集体奋斗目标,例如争创“先进班集体”“五星班级”等远期目标,然后制定相配套的组织实施措施,促进班级一步一步按照既定的方向发展。良好的班集体能带动和培育学生个体的发展,而学生的引领作用又会促进班集体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动意识,班主任引导学生在学期初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激励他们通过努力达到期望的学习目标,获得成功感,也要引导学生做好长期规划,例如树立中考目标、高考目标,让目标成为学生成长和进步持续的内在动力。

(二)榜样激励

榜样往往能够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以身边的榜样去教育和影响其他学生。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容易受别人的影响,初中阶段,同伴的影响力尤为明显。在学生心智还未成熟时,老师给学生利立正面的榜样,用榜样的优秀品德和良好行为来教育和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榜样身边耳濡目染,自觉地接受榜样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习惯。班级在班主任的倡议下通过民主协商制定班级管理细则,在一学期内进行班级评比,可设置学习之星、劳动之星、礼仪之星、德育之星、文明之星、进步之星等评比活动,给各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贴上优秀的标签,对其作业、课堂表现、学业表现、言谈举止等进行评价,对全体学生进行德育考核。班主任要对德育考核产生的榜样及时宣扬,让榜样学生增强自信心,满足自我实现价值的心理需求。要着重宣传这些榜样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做法,供其他学生借鉴学习。

(三)竞争激励

竟争是激发学生斗志的一种方式。学生能够在战胜自我、战胜对手的过程中展现潜能,学生往往因为有竞争对手存在,无形中有了鞭策自己进步的力量。班主任可以在考试之前让学生在小纸条上郑重地写上挑战对手的名字,战胜对手的计划,然后由挑战者上讲台公开宣读自己的挑战书,被挑战者上台接受挑战,并签上名字,这份挑战书可以张贴在宣传栏上或者挑战者的书桌上,以激励双方互相比拼。竞争激励还可以应用在小组竞赛当中,班主任倡导小组合作,以小组竞赛来带动班风学风,先提出小组合作的分组方案和小组竞赛方案,全体学生讨论并形成方案的细则,小组在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纪律、劳动等方面进行评比,每月评选出优秀小组,可以适当给予奖品,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让优秀小组参与抽奖活动。例如,学生可以获得调位置券、免作业券等新奇奖品。竞争激励既让优异学生保持积极主动的活力,又能诱导后进生在小组内为小集体的荣誉而战。当然在竞争激励中,老师要更关注和偏爱后进生,适当对后进生降低要求,后进生对实现这些要求有高期望值,知道自己只要努力就能得到奖励,他们才有进步的动机。

(四)积分考核激励

为了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班干委员会商议起草班级操行考核细则,从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值日、午休纪律、好人好事等学生日常规范制定加分扣分的细则。制定好积分细则以后,全班学生利用班会课投票通过,班主任选定一位认真负责的班干部负责登记学生的积分情况,每周向全班学生反馈一次积分情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缺点。积分高的学生会产生你追我赶的竞争意识,促进他们在班级中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分低的学生会感受到班级舆论的压力,有助于他们正视自己的缺点,努力去改进。考核结果将作为评定三好学生、进步学生乃至毕业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建立积分考评制度就是用荣誉这种光环吸引学生关注积分,关注自己日常的言行举止,从而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

(五)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笔者尝试在初三年级对学习表现优异以及进步的学生给予奖励,制定了激励教育管理方案,每班每科老师共20张表扬信,每周每科老师发5张左右的表扬信。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表现自主评价并分配表扬信,也可以与部分学生商定达到相应条件则获得表扬信。每周可以从作业质量、小测成绩、作业和小测更正情况、课堂表现等选取一两项来考查并评定学生。学生可以凭借表扬信换取相应的奖品,例如笔、笔记本、文件袋、文件夹等文具用品。

一个学期实施以来,笔者发现学生对奖品的奖励并不那么热衷,激励效果大打折扣,究其原因是物质奖励并不是学生的最大需求,学生需要更高层级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第二学期,笔者把物质激励转换成精神激励,把奖励变成表扬信、奖状等(如下表)。

修改后的方案重点突出了对被表彰学生的宣传力度,每次颁发表扬信、奖状时,老师现场颁发并拍照上传家长微信群,隆重表扬,让家长参与到激励当中。还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扩展了表扬信的用途,例如一学期获得的所有的表扬信及奖状的数量,作为老师对学生评优评先以及综合评价的参考之一;获得一张大奖状以上的学生可以与校长合照,能得到校长的亲笔签名,并获“得意门生”称号。毕业前获得大奖状数量多并且品学兼优的学生被评为“优秀毕业生”,有机会在毕业典礼上穿毕业礼服走红地毯上台接受校长颁发的“优秀毕业生”奖状。学生渴望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他们对表扬信格外重视,反过来又促使他们拿出最好的表现争取表扬。所以抓住学生最大的心理需求进行激励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激励与约束机制相结合

奖励与惩罚是教育的两条腿,两者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机组成部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缺失了哪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对学生的某种行为给予肯定和赞赏,使该行为巩固、加强,这是正强化,即正激励;老师对学生的某种行为给予否定和惩罚,使之减弱、消退,这是负强化,即负激励。班级激励机制里面也应该包含负激励,班主任先提醒个别经常缺交作业、时常迟到的学生,给他们两周的观察期,劝勉其努力改进。对在观察期间仍不改进的同学,班主任根据该学生的表现填写提醒通知单发给家长,告知家长其孩子在校的表现,争取家长配合教育。如果该学生累计三张提醒通知单仍不改进,学校将考虑把该生列为暂缓领取毕业证的对象。运用正激励来引导,负激励来鞭策,最终促使学生向正确方向前行。

四、总结

在班级管理中,老师要以促进学生成才为目标,以情感为主线,以激励机制为依托,以激励学生积极性为重要抓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个性化差异,适时采用丰富多样的激励手段,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代波.激励机制的建立,现代班级管理的策略选择[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19(12):37.

[2]张桂敏,陈春红.激励: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J].济宁师专学报,2001,22(3):68.

[3]余忠淑.班级管理中激励的理论、原则与方式选择[J].基础教育研究,2013(1):59.

[4]沙文静.班级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应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5]郝辽钢,刘健西.激励理论研究新趋势[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3(9).

[6]张卫群.论激励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3).

编辑 高琼

猜你喜欢

激励理论班级管理运用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分析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