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新观念的培养初探
2019-02-26陈玲
陈玲
摘要:新课程改革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纳入教育改革目标体系推动了教学观念的革新。分析了初中地理教学中新观念的基本内涵,围绕运用图文结合教学策略、引入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四个层面,探讨了初中地理教学中新观念的具体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人地观念;核心素养
地理作为初中阶段基础学科体系的组成要素,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该学科设立的目标旨在解决当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资源、人口、环境、发展等核心问题,在此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全球意识、人地协调观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新观念的基本内涵分析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的背景下,教育部将核心素养目标融入学科教育体系中,力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地理学科作为一门集自然性与社会科学性的综合性学科,其设立的主要目标是解决现阶段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资源、人口、环境、发展等核心问题,探索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传统教学模式侧重于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易导致学生陷入“高分低能”的误区,因此现阶段基于新观念重构地理教学目标,力图培养学生形成全球意识,建立人地协调观念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从而促使学生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实现地理教学目标[1]。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新观念的具体培养策略探讨
(一)运用图文结合教学策略,深化感性认知体验
由于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黄金时期,在此阶段教师可以运用图文结合策略,借助地理板图、板画的绘制实现抽象地理知识的直观形象化解读,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够借助感性认知体验的深化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发展。以“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为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完成区域范围图的绘制,从中将秦岭一淮河、祁连山、横断山等主要山脉与河流分界线予以醒目标识,基于耕地类型、粮食糖料作物、民居建筑形式、交通运输方式、饮食习惯、动植物分布等视角完成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结合学生兴趣点实现认知能力的有效激活,配合动画影像的放映巩固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特征的记忆。通过运用图文结合策略,不仅实现了学生形象认知与抽象思维的有效结合,同时还能够深化其对时空分布规律的把握,明确自然地理与人文社会活动之间的关联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自信,从而更加有效地培育学生的人地观念。
(二)引入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能力,围绕现有地理概念、资料进行概括总结,从中抽离出概念的种属关系,树立宏观地理思维、厘清各要素的关联,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以“聚落”为例,教师可以在展示山顶洞人、半坡聚落遗址的基础上提出“如果你生活在农业文明时期,将会选择将家安置在哪里?”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基于人类文明发源地的相关知识实现对地形、气候、资源等生存要素的整体理解与把握,辩证看待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之间的关联性与相互影响,培养人地协调观。再以“发展与合作”为例,教师可以设置“为什么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间要建立合作關系?”这一探究问题,引导学生立足于全球思维视角明确合作共赢的重要意义,树立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入课堂教学中,在合作的过程中实现学生间思维观念的碰撞与交流,拓展学生的现有认知思维,培养其树A团队协作意识,进而提高实践能力。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每4人为一小组,通过搜集材料开展“水土流失”模型的制作活动,并利用模型开展探究实验,每名组员围绕土质、木板坡度、喷水强度、植被覆盖率等指标选取控制变量,汇集四名组员的探究成果生成最终结论,归纳总结出土质、地形、降水、植被等因素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情况的影响。在实验探究中引导学生直观感知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其树立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以此深化学科的育人功效[2]。
(四)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建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地理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现有认知经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选取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建立与地理学科知识间的关联,更好地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思考能力,提高地理学科的现实功用。例如讲解有关“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太阳东升西落”等问题时,教师可以引用日常生活现象进行问题的设置,如“为什么冬天天亮时间要比夏天晚”“为什么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的时间不固定”“为什么南北半球建筑朝向存在差异”。借助此类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还有助于培养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建立人地观念,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初中地理教师务必要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实现传统教育观念的革新,真正将以全球观、人地协调观、可持续发展观为代表的新观念引入学科教育体系之中,综合运用新型教学方法、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实现对学生价值观念的正确引导,从而进一步深化地理核心素养培育,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炳坤.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新课程(中学),2017(4):176.
[2]韩宇.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6):138.
编辑 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