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典型肺结核96例的影像表现及误诊分析

2019-02-26潘承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0期
关键词:肺门右肺结核

潘承起

(广西北海市结核病防治院 广西 北海 536000)

这些年以来,年轻人的发病率有所提高,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亦和以往有所不同,临床医师如果经验不足,很容易误诊。现将我院自2008年以来误诊的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资料分析总结以下,用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自2007年3月到2017年3月不典型肺结核96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45例,年龄17岁到77岁,平均年龄36岁。主要临床症状有咳嗽81例,低热62例,咯血及痰带血丝43例,胸痛乏力39例。最终所有病例均得到病理及临床证实。

2 结果

2.1 叶、段实变或不张

本组右肺上叶25例,右肺中叶12例,左肺上叶11例,表现为叶段实变,部份病灶可见胸膜增厚征。当中叶发生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时并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时,易误诊为中心型肺癌。

2.2 成人原发性肺结核

本组15例以纵隔淋巴结肿大为主,当淋巴结融合成大的团块影时,易误诊为纵隔肿瘤。7例以肺门淋巴结肿大为主。多数肺内并无病变,少数可见小片状影,CT增强检查有8例见环形强化,是结核性淋巴结肿大特征性表现,其他的病例未能定性。

2.3 结节型或肿块型病变

病灶发生于上叶尖后段9例,圆形或卵圆形,浅分叶7例,6例边缘光整,有长毛刺3例,4例有胸膜增厚粘连,空浻8例,29例行增强扫描,均匀强化11例,不均匀强化18例。诊为肿瘤11例,炎症7例。

2.4 毛玻璃样病变

32例表现为两中下肺野稍高密度为主的病灶影,周围淡薄片状阴影,16例有空洞。

3 讨论

肺结核基本病变的性质分为渗出性、增殖性及变质性病变,增生为主的病变可发生纤维化或钙化,变质为主的病变可发生干酪性坏死。成人继发型肺结核一般有好发部位,以两肺上叶及下叶背段常见,诊断较为容易。但近来,肺结核病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给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很容易误诊。作者总结了本院十年以来96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其中病人一般无肺结核的典型症状。

3.1 叶段实变或不张

本组48例有12例发生在右肺中叶,表现为肺段密度增高影。右肺上叶病变25例。一段受累9例,两段以上受累21例。干酪性肺结核表现为肺实变,有时会见空气支气管征,与大叶性肺炎相似,但其好发部位一般以双上肺野为主,如形成空浻,有液平面,应与肺脓肿相鉴别。肺肿瘤原发于支气管内,可引起肺不张或实变,特别是右上肺不张的肺裂呈横“S”型时,往往是中心型肺肿瘤表现。

3.2 成人原发肺结核

本组12例中,5例以纵隔淋巴结肿大为主。需与结节病、淋巴瘤鉴别。淋巴瘤以前纵隔和支气管傍组最多见,其密度均匀,可融合成块,很少出现钙化,而结核所引起纵隔淋巴结肿大钙化比较常见。7例以肺门淋巴结肿大为主,需与中心型肺癌和结节病相鉴别,结节病的淋巴结肿大具有对称性且以肺门为主的特点。对于40岁以上患者,特别有长期吸烟史,并有咳嗽、痰中带血或刺激性呛咳,X线表现肺门影增大者,应高度怀疑为中心型肺癌。

3.3 肺内结节型或肿块型

结核球一般是中心病灶液化而外面有纤维组织包裹而成,也可因引流支气管不畅,空洞内由液化坏死物质充满而形成,呈圆形或椭圆形,好发于上叶尖后段及背段,多为单发。轮廓多较光滑,少数可呈浅的分叶状,密度较高且较均匀,结核球内可见钙化,钙化形状不同,邻近的肺野内可见卫星病灶。当病灶出现分叶、毛刺、空泡、胸膜凹陷等征象为不典型结核瘤的表现时,易误诊为肺癌,而其密度不同,钙化灶,卫星灶,支气管播散病灶,有助于结核瘤的诊断。本组有13例误诊肺癌而手术,不能过份依赖影像学。

3.4 毛玻璃样病变

本组32例毛玻璃样病变,16例空浻,此例影像为密度轻度增高的云雾状淡薄影,一般出现在结核炎症的早期时,亦常见于各种炎症、水肿、纤维化及肿瘤等表现,不出现肺部空洞时,很容易误诊为肺炎。17例诊为肺部炎症,与结核性炎症病变难于鉴别。可以通过一些消炎药进行治疗,如果在10天左右病灶吸收或消失,可以考虑为炎症。

根据上述表现,肺结核不能确诊的原因,主要是病灶位于非好发部位,影像学表现又不具有典型特征时。肺内出现非典型病灶时,例如肿块阴影、淋巴结肿大等,通过影像学检查就单纯作出结论,有时工作中粗心大意,为了能及时发出报告,没有全面认真细致地阅片,缺乏全面分析而导致误诊。有时,临床与放射科医生对病史没有全面了解,对影像学表现过于武断时,均易误诊。临床上面对病例时,要全面思考全面分析,多想到不同疾病可能性,而作出鉴别。痰中查出抗酸杆菌,是最重要的确诊方法,应特别重视。PPD试验、血沉检查亦较为重要,对肺结核的诊断亦有一定帮助,临床中不应忽视。当某些疾病难于确诊时,可以动态追踪观察病人的影像学表现,炎症肺部影像一般经过两周左右消炎后,病灶一般会吸收消失,而结核病灶一般没有变化,肿瘤病变反而增大,这是很重要诊断方法。如果还难于确诊时,只能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了。

猜你喜欢

肺门右肺结核
肺门单中心Castleman病CTA“抱球征”1例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右肺上叶切除术后中叶扭转保守治疗2例
少儿肺门及周围阴影增大的X线图像分析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合并肺腺癌1例
一度浪漫的结核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的中医辨治思路
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三维重建在儿童先天性中心气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右肺中叶结核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