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铺就小学语文语用训练的有效路径

2019-02-26

名师在线 2019年2期
关键词:写作方法文本语文

周 健

(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中心小学,江苏张家港 215625)

引 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关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为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专门提出了语用教学理念,一改传统教学中专注于文本内容信息的弊端,将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聚焦在文本的言语形式和写作策略上。综观当下的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课堂中的语用训练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撰写导语,在统整思维中探寻语用训练资源

当下,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都是以主题单元方式进行编排的,每个单元内部的文本有着较为鲜明的共性特点和紧密联系,因此无论是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还是在学习方法的运用上,都有着基本相同的方向。为此,教师可以针对单元主题和选择的文本,通过撰写导语的方式,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尤其是关注单元中的语用训练资源。

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教师在教学之初为学生撰写了单元学习的导语:“悠久的历史,铸造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那些经历了时间考验的经典文本,犹如点点繁星,闪烁着迷人的光芒。本单元我们将一起徜徉于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感受古典小说的独特魅力;一起沉浸在古典诗词的美妙意境中,体悟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一起置身于嵌套式的故事中,洞察耐人寻味的深刻哲理……走近经典文本,弘扬传统文化,让我们从本单元的阅读开始”。由此不难看出,这个单元的语用训练点就可以定位在体悟小说、古典诗词等传统文化形式的文体特点上,教师积极搭建语用训练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深入、高效的历练,促进学生语用能力不断发展。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正是以统领性的视角,关注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明确契合教材和学生认知的语用训练资源,起到了提领而顿的教学效果。

二、关注形式,在聚焦思维下探寻语用训练资源

著名诗人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将关注点聚焦在课文所传递的信息和内容上,事实上这是对语文课程的错误认知[1]。语文教学应该从写作的视角,考量作者蕴藏在文本中的言语形式和写作智慧。苏教版教材中很多课文蕴藏着独到而新颖的言语形式,以“非常语言”形成非同寻常的表达效果。

例如,在教学《月光启蒙》一课时,作者在描写母亲的歌声时这样写道:“如三月的和风,整个屋子都飘满了芳香的音韵”,很显然“音韵”是一种声音,怎么可以用“芳香”来形容呢?很多学生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原始积累,在解读这样的课文时,常常会忽略或者即使有所觉察也不会进行太过深入的探究,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这一与众不同的表述看似矛盾,却是作者言语形式运用的独特之处。教师紧扣这一语用训练点,引领学生结合语境进行深入体悟,意识到母亲的歌声轻柔,激活了聆听者内在的身体感官,唤醒了读者内在的“通感”意识,形成了别样的教学效果。随后,学生尝试运用其他方式进行表达,经过对比就会发现文中的表述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元素和独特内蕴,起到了较好的表达效果。

阅读教学在语用理念的支撑下,就是要从原本关注的内容向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转变,只有实现语文教学的华丽转身,才能真正为提高学生的表达素养奠基。

三、体悟方法,在深入思维中探寻语用训练资源

言语形式和写作策略是语用理念支撑下的语文课堂所必须关注的两个方面。很多时候,学生的习作能力之所以不能得到根本性提升,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并没有能够从阅读教学中积累和洞察到对自己表达实践有作用的写作方法[2],或者说没有形成更为全面而通透的表达效果。为此,教师需要将教学的关注点引向蕴藏在文本语言内部的写作方法上,在学习中训练,强化学生在所学内容的基础上习得方法,体悟方法,积累方法。

例如,在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时,作者所设定的语用目标就是感知“借物喻人”这一写作方法的表达本质,围绕这一方法进行语用实践。教师应先从表面上的樟树入手,紧扣文本语言,感受樟树外形的蓬蓬勃勃和独具香气,然后再拓展资料,了解宋庆龄的生命经历和相关事件。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探寻樟树与宋庆龄之间的相通点,深入感知“借物喻人”这一写作方法的本质内涵,真正了解到怎样的写作方法才是“借物喻人”,从而帮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对文本所采用的最核心的写作方法进行感知。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回忆,思考还有哪些事物与社会中的人群有着共通之处,为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奠定基础。

在上述实践中,教师并没有将教学的关注点停留在文本的内容层面上,而是从借物喻人的本质要素出发,依循先感知“物”,再感知“人”的思维历程,依循着学生对文本从人到物、由浅入深的认知思维,将阅读与实践表达进行有机统整,让阅读真正为学生的表达服务,彰显教材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范例作用。

四、依托结构,在整体思维中探寻语用训练资源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作为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核心载体和重要范例,教材中的课文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遣词造句的辨析对象,更在谋篇布局、写作顺序和结构设置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借鉴资源。

例如,在教学《我给江主席献花》一课时,教师应紧扣题目中“献花”这个主题词,引领学生在深入解读的过程中明确作者的创作思路,即献花前、献花时、献花后,将整个献花过程有条不紊地描述出来。而在具体板块的描写中,作者又有着完全不同的创作维度:献花前,作者着力对事情发展的背景和当时的场面进行描写;献花时,作者的描写维度聚焦在江主席的动作和神态以及自己的献花过程上;献花后,作者主要描写了自己的感受。

如此,既有结构线索的设置,又有不同描写的侧重点,使整篇文章结构清晰、细节丰满。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从整体性视角中洞察作者的创作安排,同时也应紧扣文本的表达语言,从细节中感知文本语言所形成的表达意境,从而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结 语

贯彻语用理念,就必须要立足于学生的文本实际,准确定位语用训练的切入点,在语文课堂中展开富有针对性的训练,不断夯实基础,习得方法,从而保障语文课堂的鲜活生命力。

猜你喜欢

写作方法文本语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把握课文特点,习得写作方法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写作方法指导重在运用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画一画,写一写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