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提问 培养高阶思维
2019-02-26苏蜜团
苏蜜团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福建厦门 361100)
引 言
借鉴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IRLS)项目对“阅读素养”的定义,以图表方式呈现阅读素养(能力)模型建构,如图1 所示。
在上述模型中,横轴代表文本利用程度,纵轴代表思维加工程度。检索—理解—运用—评鉴—质疑·创新,思维品质逐级而上,文本利用程度越来越小。在传统教学中,大多数教学还停留在“检索”“理解”层面,最多到达“运用”层面,很多“理解”停留在表层,对更深层次的整合与解释能力训练涉及不多,学生思维品质不高。这样的教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或是PIRLS 的命题测试。
高效的提问行为要求所设计的问题不论在内容指向方面还是在语言表达方面,均应着力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既不产生畏难情绪,又能运用最高层次认知参与学习[1]。探究教师提问,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打造高效课堂,主要指导方式如下。
图1
一、开放提问,培养诠释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有理有据地回答,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整合与解释能力,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语言系统具有逻辑性、严密性。
案例1:在《七律·长征》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辨析“暖”“寒”二字的意义。请看几种不同的提问。
问题1:这句诗中,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
问题2:有人这么理解:“从‘暖’字可以推知巧渡金沙江在春天,从‘寒’字可以推知飞夺泸定桥在冬天。”这样理解对不对?请说说你的看法。
解决方法:可联系背景资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先个人思考,后小组讨论。
两相比较,问题1 是传统问法,旨在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与鉴赏能力。问题2 视野更加开阔,除了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以外,还引导学生通过文本链接,提取有效信息,整合文字资源,进一步联系加工,得出学生自己思考的结论,表达时做到有理有据。
值得强调的是,诸如此类开放性的问题,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中所见不多,往往容易被教师忽视掉。而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仅重视语言的表达,还非常重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重视对学生理解能力中更深层级——整合与解释能力的培养。
二、逐层追问,培养评鉴能力
当学生已能解决思维容量比较低的问题后,教师还需要设计一个跨度比较大的主问题或思维层次比较高的问题,以此助推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促进学生与文本、作者或主人公的深层对话,让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均能往高处“跳一跳”,培养学生的评价与鉴赏能力。
案例2:在《七律·长征》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领悟诗歌的独特表达形式,采取富有层次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效果很好。
问题1:默读全诗,红军长征经历了“万水千山”,找找诗中有哪些山?用三角号标出来;又有哪些水?用圆圈画出来。
学生根据问题,读诗,聚焦字词,联想画面,品读诗句,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实践“读诗句,想画面”的诗歌学习方法。
问题2:诵读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在你面前仿佛浮现出了哪些画面?
至此,学生品读感悟,检索关键词语,将诗歌理解转化为画面再现,思维加工形象可感。教师不满足于此,继续追问,将内容学习转向语言表达。
问题3:带上你的想象,男女生配合读。你眼前浮现出的画面有什么区别吗?
经过点拨,学生马上感受到了这一联两组画面:“五岭逶迤”“乌蒙磅礴”和“腾细浪”“走泥丸”形成了鲜明对比。教师接着再问,启发学生体会语言表达的妙处。
问题4:这样的对比,好在哪里?
学生在读、悟、思中阅读能力的训练已经由检索、理解上升到品鉴,对诗歌的语言表达妙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本片段中,教师问题设置环环相扣,又层层推进,将内容与表达相融合,画面与想象相结合,形成逻辑问题链。学生不仅学习到了诗歌中独特的语言表达特点,还培养了深度思考的能力。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及深层的思维启发与锻造拾级而上,攀登阅读思维新高峰。
三、习题巧问,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思维发展愈加高级。由感悟、理解,最终走向运用、创新。一是对文本的创作,二是思维品质创新性的提升。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低年级起,在培养学生语言规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2]。课后问题的设置凸显出对学生语言表达和创造性思维的同步发展。
案例3: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组课文。
问题1: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 小节或第3 小节说一说。(《祖先的摇篮》课后第2 题)
问题2:从以下片段中选取一个作为开头,讲述故事。
这世界还相当有秩序……
很久很久以前,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课后第2 题)
问题3:你觉得故事里哪些内容很神奇?与学生交流。(《羿射九日》课后第3 题)
在教学《祖先的摇篮》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1,为学生想象降低难度,可先引导体会“摘野果”这样的动宾式短语结构,丰富积累;再提供丰富的动物、植物世界,如狮子、小鹿等的生活习性;最后让学生自由想象,模仿创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教学《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时,教师要关注问题2,引导学生根据作者设定的继续想象,可以想象风、雨、石头等又学会了什么,它们是如何学习的。这样的想象富有发散性,教师要打开学生思想的窗子,点亮他们思维的火花。
在教学《羿射九日》时,引导学生探究问题3,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神话神奇的想象。除了学习本文外,还可出示同类型神话文本,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让学生在想象的世界里收获不一样的感受。
结 语
综上所述,追求高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应以文本为情境材料,以指向各能力层级的问题为引擎,以策略、方法为推手,在独立阅读思考和师生讨论对话的言语活动中,引领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在深度思考中培养学生的各项阅读能力,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从而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