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2019-02-26毛群芳王华兵

名师在线 2019年2期
关键词:木棒铁轨三角形

毛群芳 王华兵

(浙江省锦绣江山外国语学校,浙江衢州 324100)

引 言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1]。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结合实际情况创设各种有效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运用情境教学的体会。

一、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

创设悬念情境有利于学生对新知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推动学生的情感波澜,撞击学生的求知心灵,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因此,教师要把学生引入所提问题的情境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进行探索性思维活动。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笔者设计了一个老人求助的情境。

师:“有位老爷爷有一块三角形的土地(见图1),要将它平分给两个儿子,不知道怎么办?”生(马上举手):“按三角形的中线分。”师:“可是水源在点F 处,能不能过F 点修一条路,且平分三角形?”学生陷入了思考……师:“学了今天的知识,我们就能帮老爷爷解决这个问题了。”

这样,学生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在教师的引领下展开了对新知的探求。

图1

二、创设操作情境,促使自主探究,提高学习效率

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多地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尤其是学生在探求新知识时,教师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借助于已有知识和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探究活动[2]。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提问:“三根木棒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教师拿出三根木棒进行演示,当学生看到三根木棒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时,感到很惊奇。这时教师再演示把最长的木棒适当截去一段后,与另两根组成了一个三角形。然后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木棒,寻找三角形三条边应满足什么关系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促使学生进行探索,又能将他们的思维引向深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创设实际应用情境,增强实践意识

当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结合时,数学知识就是富有生命力的,是有价值的,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及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教完《可能性》后,教师可以创设“我当商场小经理”的活动情境:“同学们,国庆节到了,加贝超市正搞摇奖活动呢!凡购物满60 元者,均可摇奖1 次,一等奖冰箱1 台,二等奖电扇1 台,幸运奖毛巾1 条。如果你是商场经理,你会怎样设计这个摇奖转盘呢?”通过创设这样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体会到可能性问题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同时使他们学会了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另外,教师可以用开放性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较快地进入新的学习情境。

四、创设激励情境,让学生苦中求乐

激励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他们的思维,引领他们不断追求新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障碍情境,帮助学生在困境中树立“自信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3]。例如,在教学《分配律的逆用》时,在学生掌握了如“11×34 +89×34”这种类型的练习题的计算方法后,笔者说:“同学们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不错,如果老师再出一些更难的题目,你们怕不怕,有没有信心把它解出来?”学生听教师这么说,马上就做好了积极思考的准备。于是笔者出示了如①11+34+17×34+72×34;②99×34+34;③101×34-34;④34×46+75×34-31×34 等类型的深化练习题。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些题与之前学过的“a×c+b×c”类型的题目相似,但也有明显的不同,所以他们感到手足无措。之后,在笔者的循循善诱下,学生逐步发现①是属于(11+17+72)个34 的反用,③是乘法分配律对减法的反用,这些题均属于“反用”这种类型的变式题。通过激励情境,学生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了“我能行、我很行”的信心。再如,在学习《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时,教材设计了“想一想:在笔直的铁轨上,夹在两根铁轨之间的枕木是否一样长?”这个问题,在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解答,直接给出定理,而是组织学生展开思考。有的学生认为不一样长,因为如果铁轨的宽度不一样,那么夹在它们之间的枕木就不一样长了;有的学生认为,铁轨是让火车行走的,而火车的两边的铁轮位置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它们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要是铁轨宽度不一样,火车就会出轨,造成事故。此时课堂成了学生的辩论台,于是教师适当引导:“题目中说的是在笔直的铁轨上,不用考虑转弯时的变化。”学生一点即明,再进行接下来的教学就顺利多了。

此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于趣味性材料(如故事、谜语)、教学媒体、生活素材等,使学生走进数学知识的相应情境,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结 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中去,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创设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能加强学生感知,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轻松地接受新知识,进而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猜你喜欢

木棒铁轨三角形
缺少的一段铁轨
挑木棒
挑小木棒(节选)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铁轨接口处为什么有缝
画一画
聪明的木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