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吞咽训练对老年患者吞咽困难误吸的干预效果研究

2019-02-25蔡妹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饮水有效率研究组

蔡妹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080

吞咽困难指的是食物从口腔运送至胃、贲门过程中受阻,从而导致食管、咽部、胸骨后等部位产生梗阻停滞的感觉,多由脑卒中、食管炎、口咽炎、重症肌无力、食管癌等疾病所致[1]。该病症好发于老年人群,不仅会引发患者无法正常饮水、进食,同时还易导致其误吸痰涎、唾液,从而诱发其发生吸入性肺炎、窒息等并发症,进而对其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临床需积极探寻有效对策对患者进行干预,改善其吞咽困难症状,才能避免上述问题发生和提高其预后生活质量[2]。因此,本文以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94例老年吞咽困难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老年综合区接诊的老年吞咽困难患者94例,纳入标准:(1)患者均经饮水试验检查确诊,符合吞咽困难诊断标准[3],(2)患者年龄均≥71岁,(3)依从性高,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中的评估内容。排除标准:(1)心、脑、血管、肝肾等系统或器官合并严重疾病或恶性肿瘤的患者,(2)严重精神或意识障碍症的患者,(3)自愿退出者。采用时间对照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2018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47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5:22,年龄分布:72-89岁,平均年龄(82.64±2.23)岁,病程分布:1-20d,平均病程(10.25±2.43)d;2018年11月-2019年6月收治的47例作为研究组,研究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7:20,年龄分布:71-89岁,平均年龄(81.66±2.21)岁,病程分布:1-20d,平均病程(10.28±2.40)d,两组患者在性别占比、年龄分布、病程分布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性高。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干预,主要包括基础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饮食指导等。研究组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模式干预,主要包括:(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受疾病所致机体不适,往往导致产生焦虑、抑郁、烦闷不安等不良心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治疗依从性。因此,医护人员应当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主动倾听患者主诉,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缓解其消极情绪和提高其预后信心。(2)进食护理,对吞咽障碍较轻的患者,可指导患者口服进食,进食前需指导患者前屈颈部,使喉咙上抬和舌骨肌张力力达到最大化,这样可促进食物顺利进入食道,并保证食物温度适宜,容易吞咽,不宜给患者进食温度过高、粘稠模糊的食物;对吞咽障碍较重的患者,需给其提供胃管进食,注入食物前,需先采用20mL温水冲洗胃管,患者未出现呛咳,才可给其进食,进食食物温度需控制在36°C内,进食量为50-100mL/次,一天给患者进食5-6次。若患者无法坐起,进食前还需指导其取侧卧位,保持头颈前倾和将其上半身床位抬高30°C,若患者偏瘫,还需垫高其患侧,引导其采用健侧咽部进食,以避免和减少误吸发生率[4]。(3)口腔护理,患者进食后,护理人员还需采用生理盐水帮助其清洁口腔,保证口腔的清洁卫生,以降低口腔感染发生几率。研究组在对照组原有的护理干预上增加:吞咽功能训练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口唇、面颊部肌训练(即让患者微笑、张口、反复发出“八、八、拍、拍”声,并做鼓腮、吹肥皂泡、闭唇等锻炼,各动作持续5-10s再恢复至原静止状态,连续进行5-10组为一次训练,3次/d)、咽部训练(做空吞咽、咽部冷刺击)、舌部运动训练(做舌前伸、后缩、上抬、抵后、左右运动,并在口唇环绕)等。

1.3 观察指标 参考吞咽功能障碍程度评分量表VGF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吞咽功能,满分10分,分值越高,表示吞咽障碍程度越严重;参考生活质量量表ADL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误吸发生率、饮水恢复时间、饮食恢复时间,护理疗效评价标准[5]:显效:经护理,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消失,饮水和进食量增加至护理前2倍以上;有效:经护理,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明显改善,饮水和进食量增加至护理前1倍以上;无效:经护理,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中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用(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敢于前后吞咽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析(Mean±SD,分)

表2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及误吸发生率对比分析[例(%)]

2 结果

2.1 吞咽功能障碍评分及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吞咽功能障碍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均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总有效率及误吸发生率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和误吸发生率分别为95.74%和2.13%,其中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68.09%,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17.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饮水恢复时间及饮食恢复时间对比 研究组患者饮水恢复时间、饮食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饮水恢复时间及饮食恢复时间对比(Mean±SD, d)

3 讨论

吞咽困难指的是食物从咽到胃推进过程受阻而引起的主观感觉,这种主观感觉往往是由相关疾病(如脑卒中、食管炎、口咽炎、重症肌无力、食管癌等)引起的,对于老年吞咽困难患者而言,其吞咽困难症状多是由脑卒中所致,相关数据表明,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达30-65%[6]。吞咽困难不仅会给患者机体造成巨大的痛苦,同时还会导致其饮水、进食呛咳,重者滴水难进,这些症状又可引发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窒息、营养等并发症,从而对其生命安全和预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为此,就需要临床采用有效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针对性护理是一种要求护理人员综合考虑患者病情情况、心理和生理特点,再为其提供一系列规范、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从而能有效保证和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如本次研究中,通过给患者提供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其消极情绪,提高其对临床护理工作的配合度;通过给患者提高进食护理,不仅能增强其机体营养,从而提高其抗病能力,且还能避免其发生呛咳、误吸等;通过给患者提供口腔护理能减少其口腔感染发生几率;通过给患者提供吞咽功能训练护理,则能加速其吞咽功能恢复[7]。

在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吞咽障碍评分(2.11±0.5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29±0.94)分,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89.95±4.7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8.73±3.13)分,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68.09%),研究组患者误吸发生率(2.13%)显著低于对照组(17.02%),研究组患者饮水恢复时间(16.30±3.53)d、饮食恢复时间(26.82±6.08)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8.26±4.18)d、(42.13±8.15)d,与左宁宁[8]研究结论基本一致,提示对老年吞咽困难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模式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吞咽障碍症状和降低其误吸发生率,同时还能促进其正常饮水和进食,从而能全面提高患者预后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对改善老年患者吞咽困难误吸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饮水有效率研究组
简易饮水鸟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饮水
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