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痰论治痫病

2019-02-25陶晨晨方之勇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4期
关键词:癫痫发作患者

陶晨晨,方之勇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5;2.襄阳市中医医院,湖北 襄阳 441000)

痫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神志异常病证,亦称“癫痫”,属于中医学“癫疾”“痫证”范畴,俗称“羊癫疯”。临床以突然意识丧失,甚则扑倒,不省人事,强直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为特征。发作前可伴眩晕、胸闷等先兆,发作后常有疲倦乏力等症状[1]。

1 痫病的病因病机

1.1 先天致病因素

因痫病的发病与先天因素有关,故又称“胎痫”,《黄帝内经》认为痫病的病因“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也”。明·徐恒《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惊痫论》亦言:“儿在母胎中时……母调适乖宜,喜怒失常,或闻大声,或有击触,母惊动于外……因有所犯,引动其痰……是胎痫也。”即母体受惊恐,一则气机逆乱,二则“恐伤肾”“恐则精却”,母体精气耗伤,必使胎儿发育异常,而痫病始于幼年者多见,亦是此理。而妊娠期间,如母体多病或服药不当则更易诱发此病。

1.2 外在致病因素

由于脑部外伤,瘀血阻络,痰迷心神。一般是跌扑损伤或出生时难产,导致脑窍受损,瘀血阻络,痰浊内生,脑神失养,神志逆乱,遂发痫病。

1.3 情志致病因素

七情失调,致痰浊内生。《素问·举痛论》有云:“恐则气下,惊则气乱。”由于突受惊恐,气机逆乱,进而脏腑受损,阴不敛阳生热生风,脾胃受损,运化失司,痰浊内生,一经引诱,痰浊随风随热而动,蒙蔽清窍,是以痫病。

1.4 饮食起居因素

元代《活幼口议·痫疾证候》中有“风痫有热生痰……食痫因食而致惊,食未克化,气伫关膈之间,生痰致风,由风成痫”,即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冷热无常、过食生冷或不洁食物都可成为病因,发为“食痫”。因脾胃是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脾胃受损,则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亦不能正常输布,积成痰饮,便可蒙蔽心窍引发癫痫。

1.5 劳累因素

《灵枢·海论》认为“脑为髓之海”,脑为神明之所出,故又有“元神之腑”的称号,肾藏精,精生髓,髓汇聚而成脑,故肾与脑关系密切,肾精充足则脑髓满,脑髓满则脑之机能正常。劳累过度,无论体力劳动、脑力劳动、房劳,使人体力不支,精气受损,则病邪易侵袭,影响脏腑功能,酿生痰饮,一遇风邪便发为癫痫。

2 痰与痫病的关系

《医学正传》提出“痫病主乎痰,因火动之作也”;《丹溪心法》认为“无非痰涎壅塞,迷闷孔窍而成”;龚廷贤《寿世保元·痫证》有言:“盖痫之原.....必因惊恐而致疾。肝虚则生风,脾虚则生痰,蓄极而通,其发也暴,故令风痰上涌,而痫作矣。”痫病病位在脑部,综合上述病因病机可知,癫痫大多由先天不足、劳累过度或情志过激、饮食或外伤致痰浊内生等,造成脏腑失调、痰浊阻滞、气机逆乱、风阳内动、蒙蔽清窍所致[2]。随着当代医家将经典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对痫病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古代医家认为“怪病多由痰作祟”“百病兼痰”,痰浊不仅可以是机体水湿津液代谢异常的病理产物,亦可能是新的致病因素,故痫病的发生多由痰浊上逆清窍引起[3];当代医家认为癫痫之痰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痰,它有随风气而聚散和胶固难化的特点,这也是癫痫反复发作、病程长、难治愈的原因[4]。

3 痫病的治疗

元代《活幼口议·痫疾证候》有言:“风痫有热生痰……食痫因食而致惊,食未克化,气伫关膈之间,生痰致风,由风成痫,善治惊痫者,化其痰,和其气。”就是说治疗癫痫,化痰为第一要法,化痰又有逐痰、豁痰的分别。中医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之说,急性发病期及疾病早期,多有痰携风夹热并瘀血,在治疗上当以祛邪为主,有化痰熄风法、理气化痰法、开窍醒神法、清热利痰法、豁痰通法络、燥湿祛痰法、镇静安神法、活血化瘀法等,病程日久及正气不足者病性更加复杂,常为虚实夹杂,主要是气虚、阴虚、气阴两虚等,治疗当在祛邪基础上佐以益气、滋阴法[5],常用药物半夏,味辛、苦,微温,有燥湿化痰、行气开窍、祛风利痹之功效;石菖蒲开窍醒神、化痰;胆南星清热化痰、熄风定惊;竹茹可涤痰开郁;郁金能行气活血、平肝熄风;全蝎祛风止痉,是治疗癫痫抽搐的要药,同时能引风直达病所,是重要的引经药;僵蚕可祛风止痉、化痰通络;青礞石可坠气下痰、平肝镇惊;煅龙骨、煅牡蛎可平肝潜阳、镇静安神;珍珠母平肝潜阳、安神定惊;天麻具有“助阳气,补五劳七伤,通血脉,开窍”之功。这些常用药物疗效显著,通过药物分析也确实发现药物中含有现代医学公认的治疗癫痫的化学成分。

3.1 从风痰论治痫病

外感风邪,阴虚风动,肝阳化风均可引起风邪夹痰上扰神窍导致癫痫发作,治疗原则上应疏散外风,平熄内风。若是疏散外风则应选用防风、细辛、菊花、荷叶、薄荷、蝉蜕;平熄内风则应选用生龙骨、生牡蛎、钩藤、天麻、全蝎、僵蚕,配伍胆南星、竹茹、半夏等化痰药物。急性发作期当治以开窍醒神,治疗上应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中中药可选用石菖蒲、麝香、郁金开窍醒神,青礞石、珍珠母等定神定志,“凉开三宝”与苏合香丸也可辨证应用。治疗此证主要代表方剂是熄风涤痰汤,周婧等[6]应用此方加减治疗风痰阻络的癫痫,有效率为96.9%。

3.2 从痰瘀论治痫病

癫痫的主要病理因素是痰,但是临床痰瘀互结亦十分常见,因为癫痫发作时人体气血运行逆乱,容易形成气滞血瘀,故活血化瘀在痫病的治疗中也不可忽视,而通窍活血汤在临床上治疗痫病亦疗效颇佳。胡静[7]将104名癫痫患者分为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合涤痰汤),对照组有效率为61.4%,治疗组有效率为84.62%,治疗组疗效更为显著。

3.3 从痰热论治痫病

痫病之痰化热或有胃肠道症状、便秘、舌苔厚腻等属于“食痫”者,注意加入消食通腑药如“焦三仙”、莱菔子、大黄等,刘迪佳[8]采用蒙石滚痰丸加减治疗痰热内扰痫病38例,主要是治以清热化痰、开窍镇惊,有效率为86.5%。孔凡玉[9]通过研究发现定风汤中含大量矿石类药物,性味寒凉,对癫痫之痰热互结证有十分显著的疗效。

4 验案举隅

患者朱某,男,16岁,因反复癫痫发作3年来我院治疗。既往体健,首次发作时12岁,于夏日中午午休时突发意识丧失,四肢抽搐,两目上视,无口吐涎沫及怪叫,后于当地医院就诊,予以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治疗,患者暂未行头部进一步检查,暂不排除原发性癫痫,来我院初诊时患者面色少华,表情淡漠,郁郁寡欢,1周发作约1次,建议暂停西药治疗,予中药汤剂口服,自拟抗癫痫方:青礞石10 g,煅牡蛎30 g,煅龙骨30 g,全蝎6 g,胆南星10 g,竹茹10 g,当归10 g,僵蚕10 g,甘草10 g,生地10 g,山茱萸10 g,白芍30 g。用药30天后,患者发作次数较前明显减少,1月仅发作2次,精神较前明显好转,复诊时继续守原方治疗,半年后,发作次数可控制在1月1~2次,且大发作极少见。

患者张某,男,40岁,因癫痫反复发作20余年来我院门诊就诊,发作状态常表现为失神,呼之不应,数分钟后自行缓解,智力低下,来门诊求治,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桂枝10 g,煅龙骨30 g,煅牡蛎30 g,黄连10 g,青礞石10 g,蜈蚣3条,石菖蒲20 g,首乌藤30 g,珍珠母10 g,红景天10 g,竹茹10 g。治疗30天后,患者家属反映,患者失神情况较前减少,饮食二便、睡眠如常。复诊时守方同前,后发作次数得到较好控制。

5 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辨证论治癫痫时将痰饮作为主要的病机,痰饮既可能是诱发因素也可能是病理产物,一旦遇风蒙蔽心神便发为癫痫。在治疗上无论辨为何证,化痰熄风都是必不可少的,临床也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而临床辨证分型的多样化导致中医对于癫痫的诊治不够规范,有待于进一步规范治疗。癫痫患者常需要长期甚至是终身用药,众所周知西药长期使用会有许多副作用,而中医药治疗癫痫效果显著,得到了许多患者的认可。不过,中医药治疗癫痫的方剂大多含有矿石类药物,对脾胃运化功能有损,剂型上应有所改进,可采用胶囊剂或者是肠溶片、多途径的方式从而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总之,中医药治疗癫痫从痰论治疗效较佳,临床应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对于广大癫痫患者必定大有益处。

猜你喜欢

癫痫发作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玩电脑游戏易引发癫痫吗?
癫痫共患ADHD儿童的生态学执行功能
医改如何切实降低患者负担
左氧氟沙星致癫痫持续状态1例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中医针药治疗脑卒中后癫痫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