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的病因机制及中医治疗进展
2019-02-25高玉娟
高玉娟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妇科 301700
崩漏是指女性发生不规则阴道流血,通常情况下,当女性处于非经期时其阴道发生大量的出血则被叫做崩;而阴道出现持续少量出血则称之为漏,将二者共同称之为崩漏[1]。现代医学中的功能性子宫出血以及阴道炎症等,都属于崩漏范畴[2]。在对崩漏进行治疗时,中医具备独特优势,其不但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有效改善,同时可使患者机体内分泌功能得到有效调整,使月经周期得以调节,促使患者的机体卵巢功能恢复健全,使其贫血状态得以快速改善,并且不会导致较多副作用的发生[3]。本文对崩漏的病因机制以及中医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崩漏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意见。
1 崩漏的病因机制
从中医角度来看,崩漏的病机具备着规律性的特点,因此可通过该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方法。依靠脏腑虚损学说以及冲任损伤学说作为研究的中心,对崩漏发生的核心病机为肾阳虚衰进行充分认识,冲任损伤属于当前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学者通过研究报道称,崩漏发生主要为淤血所致,而崩漏发生的病机为血热、肾虚、脾虚以及血淤[4]。患者机体的冲任失调,血淤受阻,血液妄行,从而导致溢于脉外引发血淤的出现,因此在对其进行治疗时,所需要遵守的原则为活血化淤。而有学者则认为,导致崩漏发生的病机包括3个方面,分别为:(1)机体冲任损伤,从而导致经血无法得到制约;(2)血热妄行,郁怒伤肝,从而迫使血液发生妄行;(3)机体脾肾虚损,脾胃不健,中气下陷,或是由于行房事过于频繁,从而导致肾阳受损,引发阴阳失衡,气不摄血[5]。也有学者认为导致崩漏发生的病因包括4个方面,分别为:(1)血热:暴怒伤肝、肝火内炽,从而导致冲任损伤;(2)气虚:机体脾虚引发机体中气不足,从而致使统摄失司;(3)肾虚:肾虚引发冲任不固;(4)血淤:经期外感,邪入冲任,从而导致经脉运行受到阻滞,血行不畅[6]。也有学者通过报道称,导致崩漏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冲任损伤,无法固摄,从而导致经血失利而引发崩漏[7]。在出现血崩的患者中,大多数均会伴随机体郁热,从而引发血淤,淤久化热。郁久无法得到有效疏泄则也会生热,而热极则会导致冲任受到损伤;劳累过度也可能导致冲任受到损伤,从而致使血液发生妄行。有学者则认为导致该病发生的原因主要为脾虚气陷,统摄无权,冲任失固而引发血不归经所导致[8]。比如过于忧思,过度劳累导致脾脏受损,脾虚气陷,冲任失固,从而导致崩漏的发生。因此在对其开展治疗时需依靠脾胃辨证治疗,同时依靠现代医学中的神经内分泌角度,来对崩漏发生所导致的围观变化进行分析,从而对崩漏发生以及发展的客观物质基础进行认证。在对崩漏进行研究时,借助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来开展研究不断受到重视。因为崩漏的发生是由丘脑—垂体—卵巢轴所具备的神经分泌功能失去平衡所致,所以在对其病理变化进行阐述时,所选取的角度主要为神经内分泌研究。有学者认为,导致年龄超过41岁的崩漏患者发病的原因中,患者自身的卵巢功能衰退可能与崩漏的发生有关,而年龄低于41岁的患者发病则可能是由于其近期内由于受到精神刺激而导致其卵巢功能受到抑制[9]。雌激素的靶器官为子宫内膜,若机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过高,同时机体缺乏雌激素拮抗时,则都可能出现子宫内膜生长过度。
2 崩漏的治则治法
多数研究者认为,崩漏属于妇科中的常见病,但同时其也属于疑难重症,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为冲任受到损伤,经血失利,血不归经[10-11]。因此在为其开展治疗时,需遵循塞流、澄源、复旧的原则。
其中治疗要点为塞流,也就是急则其标,在开展治疗时,首先需进行固涩止血;若患者出现大出血的情况,则需为其应用止血药进行大剂量应用,从而使出血得到有效制止,促使血流归经,所应用的止血药方主要为:(1)血见愁30g、仙鹤草30g、旱莲草30g,水煎煮至150ml,口服用药,或采用大蓟、小蓟、血余炭、仙鹤草、三七粉进行治疗;(2)选取患者机体神厥和隐白穴开展艾灸,每次20min,通常情况下艾灸治疗10min后,患者的出血症状则可得到有效改善。如果无法使出血得到快速制止,则将会导致出血量过多,使得阴血失衡更为严重,从而导致亡阳之势更甚。
在止血治疗开展的同时,需开展治本治疗,落实澄源,从而避免患者的病情治疗被延误。澄源、复旧是对本源进行澄清,将病因取出,对冲任进行调和,在开展疏肝补脾益肾治疗后,促使经脉能够得到有效制约,最终达到气血调顺的目的。治疗方法包括:(1)凉血固经:可对血热而引发的崩漏进行治疗,所采用的方剂为清热固经汤,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加用益母草、龙胆草、沙参、柴胡以及麦门冬等药物;(2)益气养血:可对由于脾虚所导致的崩漏进行治疗,所采用的方剂为固本止崩汤,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加用山药、升麻等药物;(3)滋肾固阴:对阴虚型崩漏患者进行治疗,所采用的方剂为左归丸,去除方剂中的牛膝,加用旱莲草、女贞子,或杜仲炭、桑寄生、川断、菟丝子;(4)温肾止血:对肾阳虚型崩塌患者进行治疗,所采用的方剂为右归丸,将方剂中的肉桂和当归去除,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加用乳香、赤石脂、黄芪、没药;(5)化淤止血:对由于血热、肾虚、脾虚以及肝郁所导致的淤塞而引发的崩漏进行治疗,治疗基本法则为活血化淤;(6)疏肝理气:凡是由于机体肝脾肾失调,导致冲任受到损伤,均不可以进行补脾肾治疗,可通过疏肝以及调肝来进行治疗,同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开展凉血、温肾、扶脾以及活血化淤治疗,所采用的方剂可为逍遥散、柴胡疏肝散联合失笑散等。
有学者通过应用培土法则,联合针灸对36例崩漏患者开展治疗,取穴百会、太白、太冲、关元、神门、足三里,最终结果显示,16例患者治疗2次后崩漏停止,18例患者治疗5次后崩漏停止,2例患者治疗7次后崩漏停止[12]。
也有学者在传统治疗原则的基础上,参照现代医学的研究结果,首先为患者开展止血,然后对其月经周期进行调整,最后对其开展促排卵治疗[13]。(1)止血治疗:止血方法主要包括4种,分别为温肾扶阳止血、清热凉血止血、健脾益气固冲止血以及化淤止血;(2)对月经周期进行调整:若患者属于肾阴虚者,则为其开展滋肾养阴,养血调冲治疗;若患者属于肾阳虚者,则为其开展补肾温阳、益气调冲治疗;若患者属于脾虚者,则需为其开展健脾摄血治疗;若患者属于血热者,则需为其开展清热凉血止血治疗;(3)促排卵治疗:在为患者开展调经治疗的基础上,若患者排卵较晚,则需为其开展补肾填精温阳,理气活血治疗;若患者机体雌激素水平偏低,则可为其开展滋肾降火治疗。
3 崩漏的辨证分型治疗
(1)热扰冲任型:针对该分型患者进行治疗所采用的方剂为芩连四物汤(实热),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味用药,或为患者应用两地汤进行加减治疗。(2)脾虚气陷型:这类患者治疗所采用方剂为归脾汤,并加用旱莲草、阿胶、益母草。(3)肾虚型:若患者属于阳虚,则为其应用熟地黄、茯苓、菟丝子、黄芪、炒白芍、丹参、甘草、山药、山茱萸、附片、党参、山楂以及鹿角胶。若患者属于阴虚,则为其应用鹿衔草、补骨脂、鹿角胶、山茱萸、地榆、党参、熟地黄、赤石脂、艾叶炭、女贞子。(4)淤阻胞宫型:治疗用药为当归、赤芍、败酱草、制香附、桃仁以及川楝子。(5)肝郁气滞型:肉苁蓉丸加用佛手、柴胡。(6)湿热型:采用四草汤加用紫草、败酱草、半支莲等。(7)肝肾阴虚型:采用女贞子、地榆、旱莲草、制大黄炭进行止血治疗,采用女贞子、山药、覆盆子、肉苁蓉、旱莲草、菟丝子、杜仲以及炒白术进行调周治疗。(8)阴阳两虚型:采用补骨脂、血余炭、龟板以及鹿角霜进行止血治疗,采用淫羊藿、续断、山药、枸杞子、巴戟天、补骨脂、菟丝子以及女贞子进行调周治疗。
4 崩漏的分期论治
王氏[13]认为,崩漏的治疗应该以顺应胞宫的生理状态为基础。非月经期间,崩漏患者的治疗宜藏不宜泄,可通过补益之法达到固摄冲任的效果;月经期间,崩漏患者的治疗宜泄不宜藏,应补气化淤,依势通下。因此,根据崩漏发生的不同时期,王氏将其分为月经前期、行经期、月经后期和经间期。月经前期治疗以“活血化淤、行气通经”为主,可以达到防止子宫内膜厚度异常增生。行经期治疗以“活血化淤”为主(与经量无关),从而达到清宫的效果,但是应注意把握方药用量,通常来讲若子宫内膜厚度>1cm,应同时配伍化淤行气之药,从而促进子宫内膜剥脱,进而达到止血的目的;若子宫内膜厚度<1cm,则应同时配伍补益脾肾之药,从而促进子宫内膜增生,进而达到止血的目的。经后期治疗以“益气养血、滋肾收敛”为主。经间期治疗则以“滋肾养阴、兼补肾气”为主要治法。
姜丽娟等[14]总结张良英的治疗思想,将崩漏分为出血期和血止后两期分而治之。张氏认为,崩漏出血期的治疗应该首先辨明崩漏的发展阶段,进而进一步决定采用通法或者止法,而不是采用“见血即止”的治疗思路。同时,张氏还注重和强调血止后的调理,认为调理应该针对患者所处的年龄阶段(青春期、育龄期、绝经期)进行治疗。青春期的患者主要应以补肾为主,旨在调理月经周期保持正常,进而正常排卵,防止崩漏复发。育龄期患者则主张“疏肝理气、补益脾肾、固经种子”,旨在促进患者正常排卵并顺利怀孕。绝经期患者则强调“益气健脾、养血调血”,主要是为了防止崩漏的复发,甚至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形成癌变。
在对崩漏进行治疗时,中医药前景广阔,不论在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辨证分型还是在分期论治上均取得显著进展。且相较于西药,中药显示出了理想的治疗效果以及较小的副作用,为崩漏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但中药治疗更多的是凭借医师个人的专业素养和经验,因此为使中药治疗崩漏的效果进一步提升,笔者认为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诊疗标准,对诸多剂型进行筛选,增加临床研究样本量的选取,同时需增加动物实验以及药理实验的研究,从而使崩漏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