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县市级医院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培养实践
2019-02-28金安琪吴晓阳邓志勇张志琴
金安琪 吴晓阳 邓志勇 张志琴 陈 健
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江苏省昆山市 215300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与社会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各学科领域研究不断的深入与渗透,越来越多的科研项目需要多层次、跨学科甚至跨国界的团队共同推进。因此,科研团队的建设顺应发展的需求,受到国家至地方各级科研机构的重视和支持。医疗卫生行业作为科研人才聚集的公益性机构,科技创新能力在医院的综合能力建设中备受关注,其科研团队的培养与建设也在不停地发展和壮大。然而,以医疗业务为主的县市级医院相关科研工作较少,成立科研创新团队进行科研活动的鲜有报道。随着2011年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昆山市一院)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获批,医院认识到组建具有战斗力和创新性的科研团队,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才能使医院的科研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才能获得具有显示度、前瞻性的科研成果。因此,医院从2016年开始大力推动科研创新团队的培养建设。本文以昆山市一院的科研创新团队为例,介绍了县市级医院创新团队建设的经验。
1 昆山市一院科研创新团队的构成和特点
1.1 科研创新团队的构成 一个创新团队需要不同批次的优秀人才,组建一个合理的梯队才能进行高效的运作[1]。团队的领导者不仅是某学科的专家带头人,更要有前瞻的战略眼光和强大的组织号召能力[2-3]。因此,科技部门将全院所有科研人才与项目成果进行源头分类,从中综合评比筛选出6名团队带头人,结合他们的各自专业方向分别成立肿瘤、脑病、妇产、肾病、代谢性疾病、纳米转化六大创新团队。在团队成员方面,通过全院内的组织动员召集了一批具有科研创新能力,有科研热情的各层次人才。许治[4]、叶李[5]等人的研究表明,合理的团队规模和结构能有效带动创新团队的发展。因此,基于昆山市一院的科研人才情况,科技部门研究决定将每个团队人数控制在10人以内,根据各成员的科研水平、年龄结构及不同的培养目标进行分层次自由组合,每个团队均形成“团队带头人—科研骨干—青年科研人才”梯队建制,有利于对整个团队分层次管理。
1.2 科研创新团队的制度建设 为了保证团队长期的运行,对团队发展进行有效的管理,医院专门成立医院科研创新培养团队办公室,在医院学术委员会、伦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制定了《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科研创新团队培养工程实施办法》、《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科研创新团队培养工程实施办法》补充规定、《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外聘科研专家(团队)管理办法》等文件。文件从成员遴选、政策经费与支持、管理与考核等多方面,为团队建设与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在考核方面,创新团队的培养周期为3年,实行年中、年终及期满考核,根据目标制定考核指标细则和达标分值,主要考核团队的基础建设、团队各级科研立项数量、团队成员项目进展、实际到账经费、项目资金使用、开展科研活动和论文、专利及获奖等科研成果。还建立“滚动式”激励和淘汰机制,团队培养终期满对考核成绩显著的创新团队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创建成为省、市级科研创新团队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而团队培养期出现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团队撤销培养计划,停止经费资助,该学科及学术带头人3年内不得再申请学术带头人培养。
1.3 科研创新团队的优势 昆山市一院创新团队,由医院科技部门牵头进行组织架构,出台了相关的制度与政策,从医院层面对团队进行统筹安排、政策倾斜、精准培养和规范管理,保障各团队成员的科研工作。每个团队拥有科研经费是科研创新团队运作必不可少的物质支撑,充足的经费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并将想法转变为现实的前提和基础[6]。因此,昆山市一院为科研创新团队的培养预计建设投入共计300万元的资金,用于团队的日常运作、专家交流、成员培养等方面。在硬件投入上,昆山市一院拥有实验中心、生物样本库、精准医学中心等公共科研平台,这些平台优先为创新团队提供高质量的基础研究服务,并为各团队学术活动提供交流场所等。针对县市级医院科研人才缺乏系统的科研方法和科研能力,医院为每个团队聘请科研指导专家签订长期培养协议;定期邀请专家进行以科研能力提升为主的精准辅导;在全日制研究生导师双选上,优先支持具备硕导、博导资格的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
2 昆山市一院科研创新团队的发展现状和成果
2.1 科研创新团队的人才培养现状 昆山市一院研创新团队自成立1年多以来,在人才建设上有了长足的发展。通过专家定期的培训与指导,大部分成员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有了大幅提高。团队全体成员在带头人的带领下均有了自己的团队主攻方向,大部分已经开展前期研究。通过项目带动人才培养,一批优秀的医学科研人才脱颖而出,1名博士后顺利完成研修计划出站,新进博士后1人并申请的科研项目获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1项;2人获省卫计委青年医学人才项目资助;1人获省“333”高层次人才资助。31名专家申报江苏大学兼职教授;32人获聘江苏省中西结合学会的专业委员会委员。
2.2 科研创新团队的交流合作 昆山市一院积极推进科研创新团队与其他高校、医院和研究机构等的合作与交流。为拓宽国际视野,优先选拔肿瘤、肾病及代谢性疾病团队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共7人赴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附属坦帕总医院研修。纳米转化团队与武汉华中科技大学进行临床科研深度合作;代谢性疾病团队与昆山小核酸基地内生物科技公司进行科研转化研究取得初步进展;脑病团队与苏州九龙医院、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脑胶质瘤研究进入成果联合申报阶段等等。医院也作为全国县市级科研工作先进典型,多次迎接来自省内外科教同行参观交流学习,同时医院也应邀在南京、宁波等地做大会经验交流发言。
2.3 科研创新团队的科研成果 从2016年科研创新团队创建起,通过成员们的共同努力。2017年以六大科研创新培养团队为主体的科研立项、SCI论文发表、科研获奖取得重大突破。
2017年昆山市一院共获得各级科研立项54项,包含国家级立项4项、省部级立项2项、市厅级立项19项和昆山市级立项29项。其中创新团队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27项,占比50%(27/54);省部级以上的重大项目6项,其中创新团队立项5项,占比83.33%(5/6)。2017年,医院邀请省内外专家教授来院对创新团队成员的国家自然基金申报标书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和修改,在创新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下,斩获了2项面上项目和1项青年项目,占全院国自然项目的75%(3/4)。见表1。
表1 2017年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科研创新团队立项情况
2017年全院共发表SCI论文数为45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为创新团队成员的占26篇,占比57.78%(26/45)。在SCI论文质量上,全院发表的SCI论文中IF≥5分的共12篇,其中创新团队共发表10篇,占比83.3%(10/12)。见表2。
表2 2017年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科研创新团队SCI论文情况
2017年昆山市一院共获市厅级和昆山市级科研奖项27项,其中由创新团队负责的获奖项目15项,占比55.56%(15/27)。见表3。
表3 2017年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科研创新团队科研获奖情况
3 科研创新团队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科研创新团队的培养建设在医院领导及各部门的重视下蓬勃发展,科研创新团队的队伍不断壮大,这其中不乏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方向清晰和高水平成果频出的高效创新团队,但由于县市级医院科研水平较低,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工作起步较晚,管理理论与模式尚未成熟,在组建及管理方面仍处于探索时期,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仍存在许多问题。第一,部分科研团队存在缺乏合理明确的定位和建设思路,缺乏实质性的团队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呈现松散型结合;第二,缺乏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县市级医院由于发展平台较低,虽然拥有不少综合实力强、目光前瞻的学术带头人,但总体数量仍偏少。这种情况下,许多希望加入的成员不能找到与其研究方向相应的团队,使团队建设流失了许多有科研热情和能力的成员。第三,团队文化建设尚有不足,团队文化是凝聚团队力量的精神动力[7]。由于初期组团各成员来自不同专科,研究方向不一致,再加上部分团队对团队文化建设的忽视,不能发挥团队的凝聚作用,不能有效聚才、育才和用才,难以形成团队合力。第四,考核机制较为单一量化,由于科学研究的周期一般较长,科研团队建设优势需要时间来体现。这使成员在考核周期内为了追求数量层面的产出,急于发表论文、科研立项和申报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使团队科研风气浮躁,不利于创新团队的长期建设和学术创新。
展望未来,以团队建设为目标的科研创新驱动是必然之路,作为县市级医院创新团队建设更需要在制度上创新创优,在科研人才上聚力合力,在研究方向上保持前瞻地位,使县市级医院的科研水平有更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