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特点为导向的分层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02-25董阳超
傅 晗,董阳超
(空军军医大学:A.唐都医院检验科,陕西 西安 710038;B.基础医学院微生物与病原生物学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032)
医学微生物学是我校二年级学员学习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其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含有各种致病微生物的“三性两法”(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检查法及防治方法),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因此,系统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知识是对学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学员将来走上临床岗位的重要理论保障[1]。由于医学微生物学的学习内容涉及各种微生物的“三性两法”,知识点繁多、理解和记忆要求高。对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员而言,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阻碍学员学习和发展的问题,体现出传统大班级无差别授课模式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活动中的局限性[2]。而应用分层教学法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以学员为主体,根据个体的知识、能力、发展倾向接受侧重点差异的分层教学,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要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
1 分层教学法特点及可行性
分层教学的理念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等发达国家,并在美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实践。分层教学法是指学生知识结构等存在众多差异,如基础、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教员在保证基本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实施分类教学,提出不同教学目标,从而实现学困生达到基本教学要求、绩优生实施较高层次学习的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3]。“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均是古人对分层教学理论的完美诠释。分层教学法包含了学员编组、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导等四个环节。如何做好学生编组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基础,一般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及心理因素等按照调查结果实施分组。分层备课和授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中心环节,要求教员对教材和教学大纲吃透吃深,依据不同编组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授课方式。在课后,教员还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学习等辅助措施对不编组同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帮助和指导。
我校本科学员来自不同地域,其教材、教育水平、教学方式均存在一定差异;同时我校不同专业学员,比如临床医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航空航天医学专业、全科医学专业等,在学习基础医学课程时偏重不同、大纲要求不同;而学员自身也存在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其他人文条件等各种实际差异。上述的这些差异导致了学员的自然分层。目前,我校多采取100~200人的大班级授课制教授基础医学课程,具有高效率、大容量、低成本等诸多优点;但是,大班级授课制的不足也显而易见,大班级授课不顾学生实际搞“一刀切”,在对学生的差异化辅导、独立性培养等方面捉襟见肘。这就要求我们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实现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更好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总之,分层教学法在我校医学教育中存在广泛的应用空间。
2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及其教学特点
医学微生物学是我校为临床医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开设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是基础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着重研究与医学有关的致病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感染与致病机制、抗感染免疫、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等基础理论和技术。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可以为学习临床各科的感染性疾病、传染病、超敏反应性疾病和肿瘤等奠定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传统核心板块是“三性两法”。但由于微生物本身的广泛性及种类的多样性,其知识结构在整体体系基础上总体仍然呈现内容分散、种类繁多等特点;同时各种微生物在广泛共性基础上均有其独特个性,从细菌、病毒和真菌等结构及生物学特点等均具有极其独特的特性。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的发展,以及电子显微镜技术、色谱分析技术、基因测序技术等新技术的进步和革命,医学微生物学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大大增加了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复杂性[2]。上述特点对学员学习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时要求更高,需记忆的内容更多,单纯的“三性两法”教学难以满足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要求。
3 我校医学微生物学的授课对象及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我校面向临床医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全科医学专业、航空航天医学专业、心理学专业、护理学专业及药学专业等共计400多学员讲授医学微生物学课程。虽然经过大一年级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学员的基础素质差异有所改善;但是面对医学微生物学内容分散抽象、知识点繁多、概念枯燥、不同微生物共性与特性错综复杂等特点,学员们的学习效果呈现较大差异。目前,医学微生物学以中等水平学员为标准进行备课和授课,造成优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消化不了”的尴尬局面,不少学员越学越困难,产生厌烦和畏难情绪,成绩一直在下游徘徊。这些特点体现出传统大班级无差别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而分层教学的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弊端,根据学员的知识层次、能力水平和发展倾向选择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根据医学微生物学的特点,深刻分析三性两法的内容特征,在相对独立的不同微生物间设置功能相似性分层、结构相似性分层及生物特点相似性分层等,从不同的层面实施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掌握度和教学效果。
4 医学微生物学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法
4.1 学员编组
传统的编组一般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考核结果等因素,分为大纲基本要求教学组、略高于基本要求教学组和高于大纲要求教学组,并根据学习效果及时调整分组情况。而本方案在实施中保持各专业学员不变,以专业进行自然编组,主要的依据是各专业学员在入学时录取成绩的差异性,即临床医学专业学员的成绩普遍较高,而其他各专业平均成绩依次递减。该方案虽然没有传统编组方案的精确性,但是具有以下优势[4]:①避免了各专业混编后面临的其他课程课表调整问题;②有效避免了不同分层学员间歧视、冷落的风险,有利于维护学员间团结;③避免了“下位”学员对该学科及其授课教员的潜在反感情绪;④有利于维护教育公平;⑤有利于教员根据专业特点进行分层备课和授课。因此,该编组方案有效地规避了分层教学存在的潜在风险,根据各专业学员间总体的差异实现了较为理想的分组,为后续分层教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4.2 分层备课与授课
该环节主要是基于学员编组,即不同专业学员的基础水平和能力素质进行分层,包括依据知识结构的复杂性和难易程度分层次进行教学,对较难的教学内容如复杂的微生物分类和致病机制等做简易化分类和难易分层;还可根据教学内容与专业的关联性程度进行分层,根据知识的相关性设置教学步骤,施教于不同的专业,同样可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实施内容分层教学会使教学内容更加明朗化,强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比如,临床医学专业和口腔医学专业具备较好的知识基础和能力素质,在满足基本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最新研究进展的讲授内容或者对致病机制进行深入的探究,并鼓励有兴趣的学员对相关领域的进展进行综述,实现学员对课外科研的初体验,培养学员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科研的热情,为日后进行科研打下基础;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对全科医学专业学员的教学则侧重讲解病原与临床疾病的关联,对同一种临床疾病的致病微生物或者同一种微生物引起的不同临床疾病进行归纳总结,增强学员对于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记忆及敏感性;药学专业、护理学专业、心理学专业和航空航天医学专业极具专业特色,除了进行基本的教学内容外,与其专业相关的章节和微生物可以进行拓展教学,增强学员的专业认同感和归属感;针对不同专业的学员,教学方法的应用也应该体现差异性,灵活应用多媒体、板书、穿插式提问、互动等多种方法,避免使用同质化的教学方式。
4.3 分类指导
针对不同专业学员,可依据阶段考核成绩对本专业内不同层次学员进行分类指导。面对不同学员个体,要遵循心理认识规律,因人而异,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困难和特长学生潜能的发展问题。可通过成立活动小组、建立一对一帮扶等方式对知识掌握较差的学员进行辅导,促进学员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达到学员整体的优化。此外,要充分了解绩优生的特点和想法,给予合理引导,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平台。
学员编组、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导这四个环节是互联互通的,应充分做好课程计划,在计划基础上设置科学步骤与内容衔接,具体实施细致并监督所有步骤,落到实处,最后总结得失,为新的计划提供依据,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进行调整。
5 医学微生物学分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学员的反应,并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对于教学内容的分层应注意分层不宜差异过大,特别不能对较易者产生要求过低,出现和大纲要求不相适应的状态,内容分层是为了保证基础教学内容掌握同时,可在不同层次上区分同学的提高程度,尽可能分层不同程度要求同学提高掌握度,希望提高总体教学效果。分层辅导如果做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针对医学微生物学大班级无差别授课中出现的问题,通过采取以专业特点为导向的分层教学法,可有效地实现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员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避免全年级学员分组引发的教育不公、歧视等潜在风险,为学员在临床课程学习和临床工作中应用医学微生物知识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