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X线修复交错互补基因3多态性与肺癌预后关联性的Meta分析

2019-02-25陈群霞吴逸海张华平何斐

浙江医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多态性基因型异质性

陈群霞 吴逸海 张华平 何斐

近年来有不少研究报道X线修复交错互补基因3(X-ray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3,XRCC3)第 241位密码子即位点 rs861539(C>T,Thr to Met)对肺癌的影响,但国内外有关其多态性与肺癌预后研究的结果不尽相同。有文献报道携带TT基因型的肺癌患者术后死亡风险较野生型CC者高,尤其是男性吸烟肺腺癌患者死亡风险更高[1-2];但也有研究发现该位点多态性与肺癌患者的生存期长短并无关联[3-4]。由于大多数研究的样本量较小,导致研究结果的把握度不足,难以得到明确的结论。为此,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综合评价XRCC3基因rs861539位点多态性与肺癌预后的关联性,为临床诊治和患者的预后评估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Pubmed、CBM、CNKI、万方数据库和VIP数据库,搜集国内外关于rs861539位点多态性与肺癌预后的相关研究,并结合追溯法进行滚动搜索补遗。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1月8日。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索。英文检索词包括:lung cancer、XRCC3、survival、prognosis。中文检索词包括:肺癌、生存、预后、X线修复交错互补基因3。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分析XRCC3基因rs861539位点多态性与肺癌预后的中、英文文献。(2)病例为病理确诊的肺癌患者。(3)结局指标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4)能提供或可计算出单因素分析风险比(hazard ratio,HR),排除数据不全的文献。(5)若同一项目多中心研究结果分别发表,采用无重复部分数据。(6)若同一研究结果在不同刊物上发表,纳入样本量最大的文献。(7)排除基础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

1.3 数据提取 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资料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提取内容包括第一作者、发表年份、研究国家、种族、样本量、标本种类、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方法、哈迪-温伯格平衡情况(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HWE);纳入患者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OS定义、TNM分期和治疗情况;研究结果包括中位随访时间、HR值及其95%CI;若缺乏95%CI者,则提取Cox回归(或log-rank分析)的P值估算HR标准误或提取生存曲线图。然后借鉴Mcshane等[5]和何斐等[6]的肿瘤预后研究质量评价法进行质量评价。最后将结果进行核对,若遇分歧,交由第三方解决。

1.4 统计学处理 先对无报道单因素分析的HR值及其95%CI,但有提供生存曲线图的生存时间数据采用Engauge Digitizer 4.1软件提取生存率信息进行估算[7]。然后应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HR值及其95%CI。对纳入的原始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若存在统计学异质性(Cochrane Q检验P<0.05或I2>5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HR值及其95%CI;若无统计学异质性,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采用漏斗图和Egger检验评价发表偏倚,双侧P<0.05说明存在发表偏倚。

2 结果

2.1 文献基本情况 共纳入12项研究[1-4,8-15],检索流程见图1。其中1篇为中文文献,11篇为英文文献。全部研究累计3 603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涵盖欧美和亚洲地区,种族主要涉及亚洲人种和高加索人种。除1项研究[12]不符合HWE外,其余均符合。文献评价总分27分,得分最高的20分。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及文献质量评价结果见表1。

图1 文献检索流程图

2.2 Meta分析结果

2.2.1 合并效应分析

2.2.1.1 TT vs CC(共显性模型) 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纳入分析的5项研究间有中度异质性(χ2=9.28,P=0.054,I2=56.9%),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表明携带TT基因型与携带CC基因型的肺癌患者相比有更高的死亡风险,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HR=1.10,95%CI:0.72~1.67),见图 2。

2.2.1.2 CT vs CC(共显性模型) 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纳入分析的8项研究间有中度异质性(χ2=26.86,P<0.01,I2=73.9%),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表明携带CT基因型与携带CC基因型的肺癌患者相比有更高的死亡风险,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HR=1.04,95%CI:0.81~1.34),见图 3。

2.2.1.3 TT+CT vs CC(显性模型) 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纳入分析的7项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χ2=10.74,P=0.097,I2=44.2%),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表明携带TT+CT基因型与携带CC基因型的肺癌患者相比有更高的死亡风险,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HR=1.04,95%CI:0.90~1.20),见图 4。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及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图2 rs861539位点多态性与肺癌OS相关性的森林图(TTvsCC)

图3 rs861539位点多态性与肺癌OS相关性的森林图(CTvsCC)

2.2.2 发表偏倚评价 通过绘制漏斗图和Egger检验进行发表偏倚的评价,结果显示3个基因模型的漏斗图均基本对称,Egger检验提示不存在发表偏倚,TT vs CC、CT vs CC、TT+CT vs CC的P值分别为0.731、0.051和0.701。

2.2.3 敏感性分析 采用剔除不符合HWE的研究、改变纳入排除标准-效应指标为多因素分析的HR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rs861539位点多态性与肺癌患者的OS长短仍无统计学关联,见表2。

图4 rs861539位点多态性与肺癌OS相关性的森林图(TT+CT vs CC)

表2 敏感性分析结果

3 讨论

DNA修复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可改变基因的表达和活性,影响个体DNA损伤后的修复能力,从而影响患者的疗效和预后。DNA双链断裂修复(double strand breaks repair,DSBR)是DNA修复的基本方式之一,主要依靠同源重组和非同源末端链接来维持基因的稳定性和完整性。XRCC3基因是DSBR通路中的同源重组基因,体外实验研究表明XRCC3缺陷细胞株修复DSBR的能力下降,对DNA损伤因子的敏感性和异常染色体数增加[16]。有研究报道XRCC3基因rs861539等位基因C→T的改变会降低DNA修复能力[17],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但现有的流行病学研究结论并不一致。肺癌的预后与诸多因素有关[18],本研究选择OS作为肺癌患者的预后指标,以基因型CC作为非暴露因素,分析显性模型(TT+CT vs CC)、共显性模型(TT vs CC、CT vs CC)下,该位点SNP与肺癌预后的关联性。合并结果显示,携带基因型TT、CT、TT+CT肺癌患者的死亡风险与携带基因型CC者相当,表明在显性模型与共显性模型下,XRCC3基因rs861539位点多态性与肺癌患者的OS长短无统计学关联,与既往的Meta分析结论一致[19]。一项荟萃分析结果表明,rs861539对中国人群肺癌的发生可能存在隐性模型(TT vs CC+CT)的作用[20]。但目前只有2项研究[15,21]报道了rs861539隐性模型与肺癌预后的相关性,限制了进一步的Meta分析。

既往研究显示,DNA修复能力不仅在肿瘤易感性、化疗敏感性和安全性方面发挥着双刃剑的作用[22-23],在患者的预后中也有两面性:较弱的修复能力可延长化疗患者的生存期,但不利于未化疗患者的预后,如Butkiewicz等[2]研究发现,携带rs861539 TT基因型的术后无放化疗的NSCLC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HR=1.87,95%CI:1.07~3.29);李晓玉等[8]研究发现,rs861539 TT+CT基因型可降低早期NSCLC患者的化疗总死亡风险;但也有阴性研究报道[15]。由于现有的报道甚少,限制了进一步的分层分析。

本研究的局限性:(1)本研究中有2个基因模型存在异质性,异质性的主要来源可能是种族、OS定义、标本种类和SNP检测方法。但由于纳入的文献较少,文献报道不够规范限制了进一步的亚组分析。(2)由于不符合HWE的研究提供的信息有限,无法分析HWE不平衡的原因。(3)基因多态性具有种族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可导致同一SNP在不同的研究中有不同的遗传模型作用[19]。而这也是产生异质性的一个重要原因。(4)SNP检测受到样本量的限制,样本量大小直接影响了研究的质量。此次纳入分析的研究数较少且样本量偏小。因此,本研究的结论需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来加以验证。

虽然本研究存在以上的不足,但本研究并未观察到发表偏倚,且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本Meta分析结果稳健性较好。值得一提的是,采用多因素分析的研究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时,发现各资料间异质性消除,且有2个基因模型结果的方向发生了改变,即合并的HR值从>1变为<1,提示rs861539位点多态性与肺癌患者的预后关联可能受到混杂因素的影响或与环境存在交互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本Meta分析结果表明,尚不能认为rs861539位点多态性与肺癌患者的OS长短有关。

猜你喜欢

多态性基因型异质性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检验
HBV基因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HBsAg低反应性乙肝患者HBeAg表达与HBV基因型、DNA载量的关系
PD-1和CTLA-4 3′UTR基因交互作用在HBV感染中的作用*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代谢异质性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城市规模与主观幸福感——基于认知主体异质性的视角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RANTES及其受体CCR5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在昆明汉族T2DM发生中的交互作用
CLOCK基因rs4580704多态性位点与2型糖尿病和睡眠质量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