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分辨率CT对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价值

2019-02-24苑全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碘油肺段高分辨率

苑全海

(山东省郓城县中医医院影像科 山东 菏泽 274700)

支气管扩张症是肺部常见病、多发病,多累及3~6级支气管,以往诊断支气管扩张症主要靠临床症状、X线片、支气管碘油造影、普通CT扫描,其对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均较低。随着多层螺旋高分辨率CT应用于临床,对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检出率、准确性有了明显提高。应用16层螺旋CT的常规扫描与高分辨率扫描,分析两种不同扫描方式的CT影像资料,探讨高分辨率CT对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价值,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两年间经临床证实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高分辨率CT组和常规CT组各25例,高分辨率CT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20~75,平均年龄64岁;常规CT组:男18例,女7例,年龄12~77,平均年龄61.5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不同程度反复咳嗽、咳痰,约半数患者咳血,呼吸困难,杵状指。

1.2 方法

采用SOMATOME motion 16层螺旋CT机,矩阵512×512,130kV,有效mAs33,螺距1.4,常规CT组:层厚10mm、层距10mm;高分辨率CT组:层厚5mm采集16×0.6mm,重建层厚1mm。患者仰卧位,两臂上举,嘱吸气后屏气从胸锁关节上缘至膈肌,兴趣区行1mm薄层肺窗重建及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

1.3 诊断标准

参考文献[1]按扩张的形态,分为柱状型、囊状型、静脉曲张型和混合型(可同时存在或以其中一种为主)。符合以下1条即可诊断该肺段支扩:(1)以肺段为单位某一段支气管远端大于或等于近端,且支气管内径大于伴行肺动脉直径;(2)胸膜下3.0cm~1.0cm以内范围见到细支气管;(3)与邻近肺段的支气管相比较,支气管的内径明显大于邻近肺段的支气管腔,管壁明显增厚;(4)影像表现为黏液嵌塞的柱状扩张的支气管。随机分析两组影像资料,由三名多年资影像科主治医师采用双盲法做出诊断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检查采用Ridit分析,χ2检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例临床资料与病变分布

高分辨率CT组与常规CT组各25例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病程和病变分布等方面无显著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种扫描方式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检出率与准确率

高分辨率CT组25例共检出支气管扩张症24例,检出率占92/%;常规CT组25例共检出支气管扩张症17例,检出率占6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辨率CT组25例患者中鉴别柱状型(3/4,75%))、囊状型(8/8,100%))、静脉曲张型(9/10,90%))及混合型(3/3,100%)支气管扩张症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CT组鉴别柱状型(3/5,60%))、囊状型(5/7,72%))、静脉曲张型(6/9,67%))及混合型(3/4,75%)支气管扩张症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辨率CT可清晰显示扩张的部位、范围、类型及程度。

3 讨论

3.1 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及病理基础:

支气管扩张症是由于支气管壁的弹性组织和肌肉组织被破坏而导致的支气管树不可恢复的异常扩张[2]。以局部支气管不可逆性解剖结构异常为特征,是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慢性化脓性炎症和纤维化,使支气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导致支气管变形及持久扩张。典型的症状有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主要致病因素为支气管感染、阻塞和牵拉,部分有先天遗传因素。患者多有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等病史。可为先天性,多为后天性。先天性支气管扩张为出生后肺、支气管发育不良形成末端小支气管的囊状扩张;支气管部分或全部壁较薄,弹性纤维减少。后天性支气管扩张的原因是感染、阻塞和牵拉,三者可相互影响,促成并加剧支气管扩张。发病年龄以儿童及青年期为多,多见于左肺下叶、左肺舌叶及右肺下叶,可两肺同时存在。

3.2 诊断方法

以往诊断支气管扩张症主要靠临床症状、X线片、支气管碘油造影、常规CT扫描。X线平片对支气管扩张的敏感性不高,无特异性,也不能确定病变的程度和范围,诊断价值有限。支气管碘油造影使患者不舒适,创伤性大,操作复杂,而且对比剂的使用可引起过敏反应等缺点。有文献报道[3],支气管碘油造影阳性率仅为60%。随着CT技术应用于临床,常规CT扫描又逐渐取代支气管碘油造影,并逐步应用于诊断支气管扩张症中,并具有无重影、无创伤、快速扫描等优点,但由于部分容积效应和扫描层距、层厚及患者呼吸等因素制约,图像不清晰,检出率与准确率较低。

通过对5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进行高分辨率CT扫描和常规CT扫描对比分析,高分辨率CT扫描对支扩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CT扫描,高分辨率CT鉴别柱状型、囊状型、静脉曲张型及混合型支扩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CT,可清晰显示扩张的部位、范围、类型及程度。

绝大多数学者认为CT特别是高分辨率CT扫描已取代支气管造影而成为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金标准[5],支气管扩张症的主要诊断手段由以前的支气管造影发展到高分辨CT扫描。高分辨率CT可清晰显示肺段以下的3~6级小支气管,从而明显的提高了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准确性、明确性和特异性;并且成像速度快、范围广、层厚薄及图像清晰,可充分显示肺段细小支气管和周围肺组织的异常状况,通过高分辨率骨重建技术和薄层后处理技术,可明显减少部分容积效应对CT图像的影响,清晰显示支气管扩张症的部位、范围、类型及程度,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成为目前诊断支扩最常用、最准确的检查方法。

猜你喜欢

碘油肺段高分辨率
新型碘油制剂及肝癌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解译系统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碘油联合Embosphere微球对肝癌患者TACE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感染性病变
肝癌TACE术后并发碘油异位脑栓塞二例
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41例临床分析
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技术要点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基于Curvelet-Wavelet变换高分辨率遥感图像降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