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教材编写的几点思考
2019-02-22韩效辉
韩效辉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宿州 234000)
“高等职业教育”这一概念具有中国特色,它是在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被正式提出的。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横跨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领域,具有其独特性。在解决了上世纪90年代高职教育的“有无”矛盾之后,如今我国的高职教育正在加快发展步伐,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建设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更是得到了空前发展。不过,尽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令人欣喜,但在其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问题,而加快高职教育的教材建设便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一、新时代高职教材编写现状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经济社会越发展,职业教育就越重要。随着经济转型升级,“人口红利”即将消失,人才结构性矛盾近年来愈发突出。加快实现发展方式转变,我国必须从“人口红利”的传统模式向要求更高的“人才红利”模式转变,必然要求整体提高劳动者素质,造就拥有一流技能的人才队伍。[1]这既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对高等职业教育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高职教育要素之一的教材也要跟上新时代发展的步伐。
(一)新时代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
当前我们面临的矛盾是:一方面是科学技术运用带来的“高级技工荒”,另一方面是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高校毕业生年复一年增加,他们的出路拷问着高等教育同质化发展现状,而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人才成为解决矛盾的重要出路。
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相当重视。2019年3月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今年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 万人。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改革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提高办学质量。中央财政大幅增加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地方财政也要加强支持”。[2]在政策方面,多年来职业教育也利好不断,如2014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简称《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等6 部门联合发布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其中,《决定》更是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3]
(二)新时代高职教材编写的意义
教材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素之一,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编写高质量教材,对提高其教学质量和办学层次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做好教材建设工作,必须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和政策。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要建设好精品课程,加强教材建设,重点建设好三千种左右国家规划教材,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
《决定》提出,“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4]首次提出“打通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这将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沟通,让职教生的选择更加多样化,同时有助于改变在固有印象中将中职或高职当成成才“断头路”的落后观点。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是应用型、操作型人才。从最基本的基础课程,到各个专业的专业课程,高职院校和相关出版社需要着重编写出适用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实用型教材,同时根据院校所在地不同的经济条件和学生不同的兴趣,编写出形式活泼、授课方式灵活、引领社会需求的教材。在高职教育得到空前发展的情况下,高职教材建设也要相应跟上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脚步。
二、高职教材编写落后于新时代
如同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处于探索阶段一样,高职教育教材建设也正经历着在摸索中不断改进的过程。目前,我国高职教材在编写方面,面临着不少的问题,落后于新时代,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学科建设,忽视实操性
相对于普通教育或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专业是对劳动者所从事的社会职业的工作岗位或岗位群所要求的技能、知识和态度进行分析、归纳后形成的一种教育门类”。[5]在高职教材建设的总体情况看,由于受到传统教材编写观念的影响,高职教材存在只重视对理论知识的编写,缺乏关注其他内容的偏向性问题。
目前,职业教育教材很多是基于学科体系构建的内容体系,即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不利于培养职业型、技能型人才。不少教材编写者有着根深蒂固的学科体系情结,认为原来的学科体系教材系统且合理,所以不突破学科体系,在教材编写方面难以真正地进行必要的创新。毕竟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所以在职业教育教材的内容除了理论知识外,还应包括技术标准、操作规范、工艺流程、安全须知、实习指导等有助于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容。
作为教材,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但也正是因为目前很多教材过于注重基础理论,所以造成高职教材不是简化版的本科教材,就是增强版的中职教材的现象。忽视学生的能力和技能培养,因此很难反映出高职教材的要求和特色;部分教材更是存在学科知识的连贯性不强,教学针对性和适用性不高等问题。
其实,在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在工作中,实践往往比理论更为重要,所以学校在课程设计上也会给实践教学更多倾斜,据作者调研,大多数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的实践课时基本上占到总课时的一半以上。但现实中缺乏能与实践课程想配套的的高职教材,优秀的实践教学指导书,更是凤毛麟角。由于规范性不强,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导致很多指导实践性教学教材之间的差异化较大,从而影响了高职实践教学的发展。高职教材指导实践的操作性不强,已成为各专业发展提升的瓶颈。
(二)教材更新速度慢,与职业特色结合不紧密
职业教育承载着满足社会需求的重任,是培养为社会直接创造财富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教育,其中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与任务是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或者说合格的劳动者,所以高职教育院校在进行教材建设时也要从这一点出发。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校、教师在进行高职课程设计和教材建设时,首先要清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高技能人才,然后就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来培养这些高技能人才,而这个“方法”就体现在教材编写方面。编写符合职业教育实际的教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且对教材编写者和出版社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要求教材编写者所编写的教材不仅要有前瞻性,还要有准确性,更要有适用性。但现实的状况是,许多高职教材的内容反映的还是多年前的观点,内容陈旧,教材的更新速度慢,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紧密联系生产实践、富于时代特征的要求。
现在,我们正处于智慧经济时代,新知识的更新速度快,新技术也层出不穷,发展日新月异。而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相对过时的职业教材内容,不可能及时完全跟进相关行业发展,这些教材更是无法适应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脱离当地对人才需求的实际要求。如果这些内容不加以改变,就会让学生在学习时感到难以理解,或者对教材内容产生不信任感,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而培养出来的学生,不适应当地企业的实际需要。
高职教育要求学生成为理论与实践的双料人才,所以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要考取与本专业相关的技能证书。这就需要高职教材体现出鲜明的职业特色。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在职业教育中推行“双证制”,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但目前高职教材的内容与技能证书考试内容还存在有效的衔接,不利于学生的考证和就业。
(三)教材品种众多,同质化现象严重
高职高专教材出版发行市场是伴随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而兴起的,与本科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相比,起点较低,基础较弱,但发展速度很快。职业教育教材出版是目前教材出版市场中竞争激烈的板块之一,在全国五百多家出版社中有一半以上的出版社参与到职业教育教材出版领域,可见出版社对于职业教材的关注度之高。也正因教材市场激烈的竞争,导致高职教材出版的同质化现象严重。
例如,只标明“高职高专教材”的品种数量增长,具体每个专业有多少相关的高职教材,却缺乏具体统计数据。在出版高职教材的出版社中,明显存在着以下现象,有些出版社开发几十个教材品种,而多的则开发数百个教材品种。在这些高职教材中,既包括了省部级优秀教材或精品教材,也包括了质量一般的教材,且这类教材为数不少,甚至有内容交叉、知识点结构近似的低水平重复性的教材也出现在市场中。如此同质化现象,干扰了优秀教材和精品教材的推广和应用,也妨碍了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教学改革的创新。
三、对高职教材编写的建议
新时代,高职教育教材的开发,无论对教师和高职院校,亦或对出版社来说都是一种挑战,要做到与时俱进,它们需要参与者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要有更多的精神与资金的投入,在内容上和编写体例上更能体现时代性。
(一)淡化学科体系,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增强实操性
高等职业教育既不是高等教育,也不是中等职业教育,既有职业教育的属性,又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培养高级专门技能人才——培养掌握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工人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
教材在内容、形式、编写理念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高职院校和出版社要想保持教材研发的领先性,只有不断推出教学内容更好、教材形式更新,编写理念更优的教材。所以,高职教材需要能够综合反映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在编写时要能够体现能力提高的内容,这涉及到专业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职业道德修养和其他相关能力,如协调能力、团队合作、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而学生在学习阶段有针对性地接触到相关职业素养方面的培训,这样才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
(二)突出职业特色,走定制化道路,为个性化需求提供服务
“高职院校为了使办学有特色,毕业生有专长,需要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而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可以从教材差异化开始进行必要的改革,打破高职院校使用统一性教材的现状,而是根据各高职院校的专业和生源的差异因材施教。
教材的编写要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高职教材的编写,不仅要充分参考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还要在体例编写上有利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只凭教师讲授教材内容,学生进行课堂记录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实际。要知道,在课堂上,学生不是机械化的记录员,如果不能把教学内容真正的理解消化,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这样的学习就是无效的。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西方国家的职业教育并没有我国在教学中使用的所谓“教材”,但不是没有课程,教师会根据课程写出自己的教案,而非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授课。特别是我国高职教育本身的特色是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各地的高职教育都有不同的特色,这也决定了教材必须要有地域特点。按照这种思路,出版社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教学资源库,而“教材”则根据教师的需求、硬件条件和学生的水平来定制生产材,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而且提供个性化服务。
(三)利用互联网+技术,增加教材立体化开发,加快教材更新速度,适应新时代时代发展需要
在教材开发上,出版社与编著者不仅要注重教材的内容建设,也要在教材形式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信息技术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过程、内容、方法和质量评价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6]
在教材开发上,高职教材也要适应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高度重视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带来的新变化,进行教材的数字化开发。在对教材进行数字化开发时,要注重多媒体内容的注入,加入声音、图像、视频等内容,在授课内容、方式和课程设计方面也要与数字化的表现形式相适应;利用网络的开放性、透明性、优质教育资源的易获得性等优势,加入教材配套的电子课件、考试题库组卷系统、网络课程等,同时在网站平台上提供对立体化教学资源的下载服务,这样,一方面可以弥补优质教育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在知识迁移、批判质疑、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四)引入项目机制,加强高职教材研发
教材编写可实行项目制,这样鼓励教师对过去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总结,走校企合作之路,让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参与,将产业的先进经验引入教材,并让高职教材的编写人员与出版社之间产生紧密联系。可以通过两方面开展:一方面,高职教材建设可以作为一种研究课题进行立项,由教师、行业专家、出版单位等组成项目组,项目组成员共同对贡献高职教材建设经验,开展项目调研、论证工作,编写体现高职特点、符合高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高职教材;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设立教材建设专门委员会,划拨专项资金,以确保教材建设的正常开展,加强项目进行过程的管理,保证参与者对项目建设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