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目前高职院校科研工作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2019-02-22刘金根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科研活动科研工作院校

刘金根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8)

在现行大学分类思想影响下,高职院校是否需要科研工作、重视科研工作长期以来面临诸多质疑和争论[1-2]。直到 2011年6月27日,首届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召开后,有关质疑和争论似乎才尘埃落定[1]。近 20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并逐渐步入快速发展轨道。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部分“双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快速提升,发展空间获得较大拓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类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需要新的提升和定位,而科研短板亟待补齐。重视并加强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既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诉求,也是提升办学水平、办学层次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的需要[3-4]。然而,从现实情况看,不少高职院校科研工作还未得到充分重视,教学与科研的发展仍然处于失衡状态,不仅科研与教学之间未体现出互促、互补关系,而且在个别院校中 “教学与科研是两张皮”、“高职院校无需科研”等谬论未见收敛,甚至出现科研与教学相互挤兑的“负教育效应”[5-7]。

有鉴于此,本文为体现首届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精神,立足于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和培养人才的目标,坚持高职院校“科研的教育性”原则,通过梳理与分析当前影响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的诸多制约因素,提出有利于科研工作顺利发展的措施和建议,希图为高职院校取得教学科研双丰收、为高职院校健康发展提供某些参考。

一、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目前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进入内涵发展时期,科学研究在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时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背景下,社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日益迫切,科研活动不可或缺。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教师参与科研活动是自身专业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必然选择[4,8]。然而,根据石伟平、唐林伟对2010~2014年我国200所国家示范性和骨干高职院校的主要科研成果进行量化研究发现,我国高职院校科研总体水平偏低,68%高职院校国家级课题数量接近“零”。高职院校中科研定位模糊、科研机构边缘化、科研论文化、科研经费不足以及制度不健全等诸多问题比较突出 (《中国教育报》,2015年7月9日第009 版)。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顺应历史潮流,主动加强科研工作,补齐科研短板,为社会培养高水平创新型技能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束缚,高职院校中教学与科研不和谐的现象仍普遍存在,科研水平整体落后成为制约高职院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症结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研认知偏颇

当今社会,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评价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倾向:(1)对教学与科研关系认识 “简单化”。例如,将人才培养仅理解为教学工作,或者仅将发展学术理解为科研工作,也有人仅将人才培养理解为培养学生[3,5];(2)对教学与科研关系认识“教条化”。例如,一部分人认为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强调高职院校应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担心教师从事科研会影响常规教学工作;(3)对教学与科研关系认识“僵化”。认为当前的高职院校很大一部分源自中职类学校,因而固守传统职能定位,对当前高职院校所处发展阶段、社会人才需求特点、使命担当缺少动态感知。

(二)科研平台不足

科研平台对于能否有序、高效开展科研活动至关重要。近年来,硕士、博士研究生在高职院校任职已成常态,为高职院校开展科研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智力资源。然而,从现实总体情况看,引进高层次师资并未达到显著提升高职院校科研水平的预期目标。潜在原因主要有:

1.科研团队与科研时间投入问题。主要表现为:①缺少稳定的科研团队。与普通高校相比,多数高职院校缺少合理且长远的科研规划,没有明确的主攻方向,科研团队成员组成、特点、角色安排和任务分工等也缺乏系统规划;②缺少合适的科研助手。对于普通高校而言,高素质的研究生队伍是科研的主力军,很显然职业院校学生科研素质普遍欠缺;③缺少必需的科研时间。与普通高校教师相比,高职院校教师教学任务重、工作繁杂,无法将大量精力投入到科研活动中。

2.科研硬件问题。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科研体量小,科研仪器设备与研究设施使用率低,一般单位投入意愿不强,因而普遍缺少科研专用设施设备及相应场所。

3.科研经费问题。首先,总体科研投入不足。目前,部分高职院校也很重视科研工作,但是除了每年定期的各级政府项目申请,一般只有象征性的校内小额资助,难以完成深度的科研项目;其次,无长期科研投入计划。众所周知,科研需要长期的投入与关注才能获得回报,但是长期投资风险大,因而一般单位不愿意在科研上长线投入。

4.科研积累问题。科研成果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但是国内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普遍起步迟,成果积累少、质量低,高水平科研活动所依赖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更是凤毛麟角,成功申请高层次科研项目难度大。科研项目“碎片化”也是导致科研成果积累少、质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因为高职院校缺少稳定的科研团队,科研方向难以“聚焦”,看起来量大面广,实质上研究成果质量不高;另一方面是科研项目后续开发缺失,研究不持续,成果肤浅。在目前科研管理体制下,若无后续经费资助,项目结题意味着项目“终结”,研究成果深度挖掘无人问津。数年前,本单位曾有几位教师成功申请了冷季型水生鸢尾引种研究项目,选育出数个水生鸢尾优良新品种,但项目结题后由于不再有后续经费资助,因而无法继续深入研究与开发,多年心血付之东流。对科研人员来说,项目中断意味着 “从头再来”,在业内类似案例恐怕也司空见惯。

5.科研管理问题。目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普遍滞后,现行管理制度主要仿效普通高校做法,未顾及高职院校特点。主要表现为:①缺乏科研为导向的教师管理制度。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对教师科研要求有奖无罚,教师主动参与科研意愿不强;②科研服务意识不够。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未能根据自身特点有效整合各类科研资源,科研人员各自为战的现象比较普遍。另外,鉴于高职院校科研体量小,普遍缺少内设科研服务保障机构,大量的研究材料准备、繁琐的财务报销流程等科研杂务让研究人员不胜其烦;③考核方法失当。目前,高职院校仍主要效仿普通本科院校的科研考核方法,重视高水平论文等科研成果形式,忽视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与技术转让。

(三)科研文化缺失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参与科研内在动力不足[9]。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科研意愿不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受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不重视科研的惯性思维影响,另一方面科研外在驱动力不强,目前高职院校对教师也没有约束性科研要求。

2.科研氛围不浓。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是从中职、成人高校以及专科院校转制而来,办学历史不长,促进教师发展、专业发展的两大科研基础要素脆弱,导致高职院校中实际从事科研的教师人数比例偏低,单位内部竞争意识淡薄。本单位专职教师431 人,高级职称占比40.84%,硕士以上学位占比65.20%(数据源自: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年)》)。2014年首次设置专职教学科研并重岗8 人(为期2年),仅约占专职教师总人数的1.86%、硕士以上学位专职教师总人数的2.85%;2017年首次设置科技培育项目负责人7 人,约占专职教师总人数的1.63%、硕士以上学位专职教师总人数的2.49%。

3.科研动机不纯。尽管人们对职业院校科研存在不同看法,但是在现实中科研成果却是高职院校教师考核和晋升的一项重要指标。当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仍偏重考核和奖惩等外部动机。其次,科研行政化、搭便车现象也不在少数[6,10]。

4.科研宗旨异化。立足教学、培养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核心使命[1]。可以通过科研活动,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充分释放“以研促教”的巨大潜能,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但在现实中部分教师研究内容与教学内容基本无关,背离了高职院校开展科研活动的初衷。

二、改善并加强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教学与科研孰重孰轻的纠结已经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教师水平的提升,制约了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也制约着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自身情况,从科研观念、科研定位、科研平台构建方法、科研管理制度等方面改善教学与科研发展中不和谐的局面,这必将成为高职院校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抓手。

(一)凝聚共识,长远谋划

1.正本清源,统一认识。通过广泛讨论与宣传,使“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的观点在更大范围获得社会认同,在更深层次获得教师响应。不可否认,当今高职教育仍以教学为本,但是科研兴教已经成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战略决策[4-5]。因此,首先要在学校内部达成共识,明确新时期高职教育的历史使命,重新审视教学与科研的辩证关系,探寻科研支撑教学的动力机制,发掘教学与科研互动的内在价值[7]。特别是在当前高职教师职业活动内容和学术生产力状况日益受到关注的社会环境下,更应摒弃以往“孰轻孰重”的跷跷板思维惯式。

2.顶层设计,科学谋划。高职院校应将科研目标置于学校总体发展战略大背景之下通盘考虑,依据校情特点做好科研规划及布局,明确科研定位,强化科研意识,增强科研理念,解决科研工作中思路不清、方向不明等关键性问题[11]。在科研规划形式上,采用远期规划、中期规划与年度规划相结合的模式,既放眼长远,又立足当前。在科研规划内容上,要科学论证,深入分析存在问题,明确指导思想,凝炼发展目标,理顺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措施。

(二)立足校情,精准定位

科学、合理的科研定位是高职院校科研有所成就的关键[4-5]。客观上说,高职院校是否需要科研实质上是一个无需争论的伪命题,问题核心是科研定位是否正确。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应该客观地反映其发展定位,不能简单地因为“升格”诉求或者“学历”追逐而强化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否则只会导致部分普通本科院校中业已存在的 “重研究、轻教学”现象在高职院校中重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定位应依据人才培养特点,并结合当前高职院校科研基础条件,确立高职院校科研“服务教学实践、服务生产一线”的科研导向。高职院校除了要关注教育教学研究,更应发挥紧贴实践一线的优势,面向地方、行业、产业积极开展应用技术开发研究。

(三)内联外引,共建平台

合理而长远的规划应该正视科研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组建科研团队克服困难,完善科研基地与平台建设,保证科研活动顺利进行。平台建设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育科研团队和学术带头人。建设优秀科研团队是实现技术创新、增强竞争力和推进科研活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12]。首先,要加强科研机构建设,结合校内学科布局,成立若干由优秀研究人员牵头的研究中心、研究所等机构。其次,要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聘请科研潜质强、科研内部动机高的优秀教师参与科研团队[9]。第三,要引入竞争机制和退出机制,科学遴选学术带头人,杜绝科研项目申请行政化倾向,逐步建立各学科学术梯队。此外,还应创新科研组织形式,科学构建基于问题导向的跨院系、跨学科协同创新组织,促进跨学科、跨组织人员的融合,以适应大科学时代的要求。

2.建设科研配套基础。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不仅需要业务精良的研究人员,而且需要足够的科研设备、经费等物质的保障。鉴于当前高职院校科研业务量少,高价值仪器设备不足的情况,应该尽可能利用外单位科研平台,实现借船出海。

3.构筑科研合作平台。高职院校应根据科研需求,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重点面向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和申报科研项目。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色和优势,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联系,共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校企战略合作基金,共建科技合作平台,或者吸引企业到学校设立研究所、研究中心,改善教师科研条件,在推动企业科研创新发展同时,促进学校科研能力的提升,增强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民生建设的能力,实现多方共赢。

4.拓宽科研经费筹措渠道。通过争取课题管理部门的政策支持,获得课题申报机会,解决纵向课题来源不足问题。同时,还应积极争取企业科研项目委托,拓宽横向课题来源,并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研究中心、科研基地等平台,实现项目研发与科研成果落地生根。

(四)尊重规律,科学管理

科研活动具有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需要一个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的过程,切忌急功近利。同时,也要合理构建与高职院校科研实际相符的科研管理体系。

1.健全项目评审制度。高职院校应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净化科研环境。对于人员管理实行择优录用原则,竞争上岗,杜绝动机不纯人员进入科研队伍,避免浪费科研资源。

2.完善科研管理制度。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实际需求设置科研管理组织,明确学院科研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能、岗位责权,为科研活动提供制度保障。其次,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科研积极性,可以在科研经费中单列科研助学金,有效减轻教师负担,锻炼学生,培养人才。

3.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高职院校要协调、处理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中的矛盾,将科研考评体系与教学考评体系进行对接,制定有利于教学与科研和谐发展的政策,实现科研与教学体系无障碍地互通互融,避免学术道德滑坡、学术价值被贬低、教学水平下降等不良后果的产生[13]。一方面,根据科研特点,采取短期考核与长期考核相结合的措施。另一方面,还应根据职业院校特点,以应用型科研及其成果转化为重点,重视科研成果“实物化”考核指标。

4.建立和完善科研激励机制。科学、规范、合理的教学与科研激励机制,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也有利于提升学校教学与科研的整体水平。对于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均有重要贡献的教师,应重点奖励。针对教学与科研能力均优秀的教师,可以专门设置教学科研并重岗,单列考核办法,保证该岗位教师心无旁骛地开展科研工作。

结 语

搞好教学和科研工作是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提升育人质量和增强社会服务功能的关键。教育思想的转变,导致了高职院校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发生变化。以研促教是高职院校科研区别于专门科研机构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今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赋教学于科研之中,在科研活动中开展教学,以科研成果支撑教学改革,实现教学与科研互动、教学与科研相长,正成为推动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职院校的教育功能应从单纯强调教学职能,转向教书育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教学与科研必将成为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也是衡量教师素质的两个基本维度。为此,应将教学与科研作为一个整体,既不相矛盾,也不能互相代替,共同构建高职院校的育人环境。其次,将教学与科研互动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主旋律。传统的职教思想以教学为中心,现代职教思想则强调全面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使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获得全面发展。开展科研是为教学提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环境。尤其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更新给高职教育也带来巨大的压力。

在实际工作中,应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统一起来,实现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一是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教学与科研融合的管理思想。将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融为一体,为教师和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研究环境,在教与学中提高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二是改革现行教学与科研管理体制。建立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为一体的复合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改变科研与教学分立的局面。三是建立协调的教学与科研奖惩激励机制。各种激励机制要考虑教学和科研两方面的积极性,消除教学与科研对立的障碍。当前,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理念逐渐被人接受。如何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强校之路?各高职院校由于自身资源、发展目标、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制定一套符合本校实际的科研发展战略。其次,提升科研水平与质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合力,多措并举,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猜你喜欢

科研活动科研工作院校
“海南乡村振兴与数字治理实验室” 辐射带动我校科研工作
计算机学科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机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体系建设研究
浅谈畜牧专业大学本科生参与科研的重要性
国际商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动力与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