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2019-02-22颜淑金
颜淑金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泉州 362000)
我国有着数千年的文化发展历史,世代相传延续而来的传统文化更是其它文化思想无法取代、无可比拟和独一无二的思想精华,其不仅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还会对社会各个阶层、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它集稳定的价值取向及思维方式的精神成果之大成。在世界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我国的传统文化因历史条件、自然环境和社会变迁等因素的影响,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因此,将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加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把握,更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这无疑可塑造和促进正处于转变和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大学生形成正确而积极的观念以及产生相应的良好道德规范。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国家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保留在民族中的、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其内容丰富,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多个层面。中国传统文化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其以儒家道家思想为基调,包含法家、墨家、名家和近代西方文化等其它不同思想文化内容,发展至今已自成一套独特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融汇了古时诸子百家的思想以及传统节日、文学、艺术和语言而成的集大成体。它的内涵主要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在道德层面上,重视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忍信”、“三纲五常”、“发乎情止乎礼”和“礼轻情意重”等伦理价值取向;在培养人才上,强调智育与德育的完美结合;在言行举止上,注重“知行合一”、“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行为规范及责任感。
在新时代下,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延绵几千年,焕发新生,迸发出更强的活力。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便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引领着我们自强不息、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和奋斗不止。它推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和为贵”、“天下大同”、“四海一家”和“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等和平发展、开放包容的理念。这对当代学生的价值引领和行为规范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健全大学生的人格,培养其高尚情操,更可以丰富其思想底蕴,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源头及基础,要培养当代大学生 “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其形成慎独自省的道德修养方法,增强其民族责任感以及自豪感。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价值
在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更加难能可贵,其主要教育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灵魂,而中国传统文化则是包含其精华部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源头与基础,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促使学生充分利用文化载体与文化平台,增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与理解。
其次,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新形势新环境下,我国的高等教育被赋予了新的责任与使命,大学不再是单纯的文化传承的组织,更是文化创新的战略基地,培养人文精神及知识经济的前沿阵地,而在这个过程中,人文资源是保证思政教育真实性、鲜活性、感染性的重要因素,因此传统文化作为珍贵又广阔的人文资源无疑为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最后,增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现阶段高校的思政教育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但是受各种主观因素及客观因素的影响,高校的思政教育模式因存在一些过于保守、僵化,与现实社会脱节等缺点而无法保证教育效果达到理想预期,然而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提供了一条改革思政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思路。文化的感染力强、接受面宽和影响力广,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时,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会被充分激发出来,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与高效性。
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引入传统文化
学习环境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主动性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营造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浓郁的学习氛围,对培养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形成基于传统生态文化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要联合起来,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蕴含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高校可以将自身校内传统建筑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传统建筑物内、教室、食堂、广场等场所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随时随地、无时无刻不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比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重阳节等,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形象性、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传统文化对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深远影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提高增强了人与人之间学习、交流的便利性,传统文化也可以以互联网为平台,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生动性、灵活性和形象性。此外,老师要与学生家长密切配合,积极引导家长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社会活动,通过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中引入传统文化
课堂教学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主要渠道,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传统文化,可以在教育教学环节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中加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在此基础上可设置多种选修课程,使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学习需要自主选择。比如现在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弟子规”等传统文化课程,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拓展知识面,而且可以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其次,在教学计划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老师可以尝试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校本课程,比如开设“经典诵读”等课程,在课堂上进行国学名著的导读,如何规范书写汉字,还可讲授中国的传统礼仪及民俗文化等,使学生更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此外,还可以邀请一些研究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来学校开设传统文化讲坛、公开课和报告,更可以邀请名人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者等等,使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细致、系统性的了解,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及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环节中引入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过程不是强制灌输的过程,而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因此要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一方面要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生活的重要途径,在社会实践中可以充分挖掘学校所在地周边的历史资源及古迹遗迹资源,比如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遗址、名胜古迹等,将这类场所作为教育基地,进行主题实践活动,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在校内可以组建大学生传统文化社团组织,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在假期、课余时间段鼓励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及公益性项目等,使其通过多个渠道接触社会,感受传统文化的蓬勃生机。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使其更深刻的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及现代意义,使其逐渐成长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传播者,成为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自觉推动者。另一方面要提倡个体化的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性格特征不同,其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习惯也存在差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其它学科的教育一样,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避免乏味、僵化和千人一面。
(四)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一是不断加强高校教师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进一步强化其理论基础。为了满足学生对各类传统文化了解的需求和诉求,高校教师不应局限于和满足于现有的传统文化知识,要在已有的基础上严格要求自己,吸收更多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高校教师也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二是不断培养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老师。要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水平,高校应定期选拔部分资质良好的骨干教师参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让其能够不断拓展文化视野,提高文化综合素质,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发扬者和拔尖型人才,进而使这些骨干教师能够真正在专业思政理论教学中贯彻倡导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提高思政教育效率。因授课老师本身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道德品质、生活方式等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高校要严格规范教师做好道德自律,恪守职业道德,真正让大学生从教师处吸收原汁原味世代相传的中国传统文化。
结 语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深厚的精神价值,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而发展至今。传统文化的影响已经覆盖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甚至因无数海外华人的传承与传播而亦对一些国家产生影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中国传统文化应通过塑造良好传统文化环境、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教材、改善社会实践环节等策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此同时,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优化教育方法、转变教育理念、规范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应全面融合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使更多的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教育,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其爱国主义精神,全面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从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进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