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提升高校内部审计服务能力的思考
2019-02-22张冬平
张冬平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124)
高校内部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审计能力、审计质量、审计技术、审计范围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在高校改革建设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时代,全面加强审计监督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高校内部审计更应主动研究和适应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全面审视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使命,深刻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新方位,找准内部审计职能的新定位,以新的理念、新的姿态、新的举措,更好服务于高校治理体系建设和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新时代对内部审计提出的新要求
(一)服务国家体制改革新部署
党的十九大将“全面依法治国”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且上升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十九大报告中多处提到行政体制改革,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权力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形成权力制约和监督合力。审计监督的职责、权限、程序和责任都是法律规定的,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决策支持系统,对执行系统的实施进行监督和约束,在维护经济安全、推动政策落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内部审计必须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推进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健立健全制度,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审计监督防风险的作用,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政府国有资产、公共财政资金、领导干部权力、经济责任履行等情况实行全面审计,及时揭露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的人和事,并将涉嫌犯罪的少数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发现一起协助执纪执法部门查处一起,更好服务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二)履行内部审计工作新职责
新修订的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 2018年3月1日正式施行,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审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审计机关严格执行《宪法》和《审计法》所赋予的职责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审计机关在扎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大幅提高政府公共管理能力的一个有效措施。意味着我国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体系和我国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规定》将内部审计的监督范围扩大到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领域,涉及到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内部管理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等12 项职能,与原来的职责和职能相比,增加了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审计,发展规划、战略决策、重大措施以及年度业务计划执行情况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履行情况审计,境外机构、境外资产和境外经济活动审计等职能。新《规定》为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指导指明了方向,为全体审计人员依法高效履职尽责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为推动新时代审计事业科学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增强了发展信心、创造了有利条件。内部审计必须胸怀大局、着眼长远,以工作的实际成效履行好职责使命,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推动所在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1]。
(三)服务高校改革发展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而构建科学的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则是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必须以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为指导,重新构建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努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校内部审计应当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强化责任担当意识,用新理念引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新作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体现新使命、满足新要求。一是要坚持立足发现问题,推进解决问题,紧盯责任追究,促进制度完善,将“围绕党政中心工作、服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作为新时期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行政管理权力、学术管理权力、民主监督权力的合理划分和科学配置;二是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三公”经费支出审计,厉行勤俭节约,促进规范管理,降低行政成本;三是要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关注领导干部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履行“一岗双责”等情况,促进领导干部按照全面依法治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加强制度审计,检查制度的充分性及其执行程度,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修改完善制度的建议,帮助学校管理层强化内部控制建设,防范化解运行风险,提高依法治校水平。
二、现阶段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高校内部审计能否有效地履行评价、监督、鉴证、咨询等职能,达到增加组织价值、改善组织运营的目的,主要取决于其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的程度,客观性是独立性的目的,独立性是保持客观性的必要条件。据笔者对湖南省109所高校的调查统计结果来看,一是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不平衡,独立设置内审工作部门的占41%,和纪检监察等部门合署办公的占36%,没有设置或明确审计职能的部门占22%;二是从分管审计工作的领导分工来讲,有的向校长负责,有的向书记负责,有的向纪委书记负责,由校长主管的占40%,由其他院领导分管的占60%。内部审计独立性缺失,使得审计部门缺乏独立的执行力,加上受各方面的压力和因素制约,使得内部审计在组织中所处的地位较低,在选择审计项目、确定审计范围、实施审计程序和报告审计结果时很难保持独立,无法保证审计的公平、公正和实事求是,内部审计人员就不可能基于自身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自由的开展审计工作,按照相关的职业准则搜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依据自己的专业判断做出客观公正、不偏不倚的结论[2]。
(二)内部审计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内部审计队伍的基本业务能力,决定内部审计的成效。由于高校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对审计干部队伍的系统培养,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工作人员,大多数都是从财务会计、工程建设等岗位转岗,或是抽调专业与经济相关的老师来补充,配备了专业的审计专业人员的内审部门比较少。据笔者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从审计队伍人员数量上看校均4.1 人,其中:部属高校校均9 人,省属本科高校校均4.7 人,而高职(专科)学校校均3.1人;从审计人员专业背景上看,有近2/3 的审计人员是从财务会计、工程建设等岗位转岗,个别高校形式上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没有一名审计人员的专业背景符合审计岗位要求。这类人员可能对以前从事的专业技术岗位有着较扎实或过硬的业务能力,但可能对职业规范、审计业务的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比较缺乏,专业素质离审计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专业技能比较单一,专业水平有限,在审计的理念、方式方法和技术手段等各个方面要有很难有新的突破,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在为组织增加价值,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内部审计成果工作质量不高
内部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近年来,国家内部审计协会在提高审计质量方面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引进了国际上先进审计理念,发布实施了新的内部审计准则,审计质量状况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总体水平不高,仍是当前制约高校内部审计发挥重要作用的瓶颈。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完善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造成审计行为不够规范,审计成果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一是国家这些年在审计规范体系建设上,明显地偏重于法律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对审计工作质量控制标准的建设重视不够;二是近年来随着审计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展,审计项目数量不断增加,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部分审计人员为完成工作任务而开展审计,弱化了项目管理,忽视了操作规程,影响了整体质量;三是审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或风险意识淡薄,部分高校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导致审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审计行为不规范。部分高校建立的制度就是一纸空文,起不到应有的规范约束作用,就算出现差错,责任也不会落实到人,结果不了了之,形成恶性循环。
(四)内部审计业务范围相对单一
内部审计业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已被扩展为确认服务和咨询服务两大类,除了传统的监督、检查与评价的职能外,还要对单位的管理制度、业务开展等方面针对性的提供政策咨询服务,以促进所在单位完善治理体系、增加组织价值和实现组织目标。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内部审计业务还是以“确认”职能为主,内部审计的“咨询”职能相对更薄弱无力。一是没有在履行“确认”职能的基础上,将自身特有的专业优势融入到学校建设发展的各个方面;二是没有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提出帮助学校改善管理、健全制度、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三是没有把内部审计工作重点放在对高校治理过程的监督和风险导向的管理上来。部分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受多种因素限制,只能进行单一的经济业务审计,稍微做得好一点的,能够对学校的财务收支、经营管理和经济业务进行监督和管理,更多的是以委托社会第三方审计事务所的方式进行工程预决算审计,在教学管理、科研管理、采购管理和资产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审计都很少涉及,过窄的审计业务范围影响了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和管理作用的发挥,不利于高校的全面发展。
三、推进高校内部审计履行新使命的思考
(一)完善高校内部审计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是内部审计人员依法、独立、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开展工作的基础[3]。高校应按照新修订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精神,认真抓好本单位现行规章制度的清理和修订。一要在制度上明确内部审计的管理体制、职责权限、人员配备、经费保障、审计结果运用和责任追究等内容,尤其是在制度上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中的地位、报告关系,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越强,影响内部审计客观性的因素就越少,这是内部审计机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保证。只有制度化和规范化以后,内部审计机构才能不受管理层的制约,独立客观地开展工作,内部审计工作才能做到客观公正[4];二要结合实际情况和特点,研究制定操作可行的内部审计制度、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岗位职责、质量管理、职业道德、继续教育等方面的内部审计工作准则和规范,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能和权限,规范内审人员的行为,使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并在工作中不断健全、完善,保障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三要建立完善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纪律规定,对由此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具体包括错案责任和执法责任,对于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隐瞒不报者予以追究责任。有了制度作保障,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审计人员守规守法,公正客观地使用职权,完成岗位职责任务。
(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随着内部审计领域的扩大和审计业务的复杂化,要着力建立内部审计资源与内部审计需求相匹配、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与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相适应的内部审计队伍。一要建立严格的内部审计人员准入制度,通过建立审计人员准入制度,实行审计人员持证上岗,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选配具有专业胜任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审计人员,建立一支精干高效、各有专长的内审队伍,充分保障内部审计依法、独立履职尽责,以适应内部审计业务范围拓展、审计方法创新及审计技术进步的需要;二要抓好内部审计人员业务技能和继续教育培训,积极组织审计人员参加各类审计业务学习培训班,鼓励审计人员通过自学、继续教育等方式掌握多种审计技能,拓宽知识面,不断改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内审人员专业化能力。着重培养审计人员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熟悉审计专业软件的设置与使用,实现审计方法和技术不断更新,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在大数据环境下利用计算机审计,以此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三要多渠道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理论素养、业务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争取机会支持审计人员参与国家、省市审计项目实战锻炼,鼓励审计人员和社会专业审计构构同行进行交流,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学历层次较高、知识结构合理、业务能力精湛的专业化队伍;四要抓好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积极教育引导审计人员遵守职业准则、恪守职业道德、保持职业谨慎、提高职业能力,客观独立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5]。
(三)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围绕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提出要推进审计信息化,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审计信息化建设不是阶段性工作和权宜之计,而是事关审计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工程,是审计改革、创新的内在要求,是全体审计人员的共同责任,要全员参与,统筹谋划,以信息化推动新时代审计事业新发展。一是审计人员当用全局视野来看待大数据时代和审计信息化,数据分析不能局限于被审单位,还要扩大数据分析范围,精准发现问题线索,真正做到用数据说话;二是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数据采集机制,拓宽数据获取渠道,广泛收集各类信息,构建数据指标体系,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数据仓库,为数据挖掘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并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将分布的、异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集成,最后加载到数据仓库中,成为数据分析处理、挖掘的基础,确保数据及时、完整、真实,以满足大数据审计需要;三是强化推进审计技术创新,依托大数据联通共享,利用信息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内部控制审计、绩效审计等审计新要求对审计资源、审计思路、审计手段、审计方法等带来的变革,整合人力资源、指挥调度、数据交换、数据分析、决策支持,打造出无处不在的“云审计”平台,开展数字化审计工作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发挥“互联网+”内部审计在高校中的功效,提升审计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提高审计效率和信息交换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四)强化内部审计成果的运用
审计成果运用是发挥审计监督的重要保证,是提升审计价值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高校应当充分运用审计成果,实现“一审、二帮、三促、四提高”的审计目的,更好的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学校建设发展,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作用。一是做好审计数据分析工作。通过收集海量的审计数据,分析有规律的内容,梳理带有普遍性和苗头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为学校领导宏观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二是实行审计公告制度,通过会议、网络等形式向师生公开审计结果,提高师生对审计工作的关注度和认知度,自觉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如预算收支、重大项目、食堂经营成本等审计结果在党委会、院长办公会、职工代表大会、学生工作例会上通报,扩大审计在师生生活中的影响,树立和维护审计的监督权威;三是坚决抓好审计整改落实,多部门联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形成整改监督合力,解决审计整改落实不力等问题,做好审计工作的“后半篇”文章,将问题清单、整改清单、销号清单一一对应,整改不到位坚决不销账,通过加强审计回访、审计整改进度督查、审计整改情况反馈等方式,促进被审计单位整的更快、改的更实、做得更好,有效起到“审帮促”的作用;四是提高审计结果利用效率,联合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将审计结果或审计整改结果纳入部门年度目标绩效考核,纳入个人年度绩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