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课教学中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思考
2019-02-22贾秀梅
贾秀梅
(山西大同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反复强调并极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必须重点讲授的一个内容。2018年版“概论”课教材没有专门的章节讲授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可以作为一个专题来讲授,下面就这一问题谈一谈个人的教学体会。
一、 教学思路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理论是“概论”课2018年版教材第五章第二节第二目的第四个问题。第五章题目为邓小平理论,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第二节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该节有两个目,第一个目是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第二个目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一个目是在理论上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这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必须回答必须搞清楚的一个首要的理论问题。因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经历的失误和曲折,归根到底在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与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惑和困惑归根到底也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与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对于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说明的是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我们必须坚持;其次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邓小平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与教训,对此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作出了科学的回答,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是一个好的名词,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理解它,如果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搞不好,如果我们不能采取正确的社会主义政策,就无法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1]255,“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1]36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37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我们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意义重大。社会主义本质论决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层层递进。社会主义本质主要从理论上回答了社会主义本质是什么;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主要从理论上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主要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要怎么做。
第二个目共包括十个内容,其中第四个内容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主要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基础之上,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必须首先解放生产力。要实现生产力的较快发展必须抓住机遇,发展科学技术。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思想,邓小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274。其重要论断有:“我们要以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2]129,“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1]279等,为我国科技加快发展并以此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第五个内容是“三步走”战略,主要讲发展社会生产力需要制定正确的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此处需要把邓小平时期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与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制定的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结合起来,需要把邓小平时期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与习近平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中国梦包含的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与人民的幸福[3]30。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路径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发展社会生产力,要实干兴邦,切忌空谈误国[4]34。
2018年版《概论》教材较之2015年版,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理论内容在编排上做了调整。虽然由原来的一节内容缩减为一个目里面的一个内容,但在新版三大部分内容的各章节中都有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理论的相关阐述。第一部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把中国的生产力从反动腐朽的生产关系下解放出来并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在新民主主义制度下保护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奠定了前提基础;毛泽东思想中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为我们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毛泽东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之一就是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集中力量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并把其很好地坚持下来。第二部分的邓小平理论明确了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什么,并特别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首先解放生产力,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必须解放发展生产力,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至少一百年不动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党情国情世情发生重大变化、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谷时,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发展社会主义,以及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现实问题,继续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并提出通过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来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思想。科学发展观在继承前人有关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发展社会生产力一定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发展的目的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归宿。如何发展,必须依靠人民,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如何提高社会生产力,必须把科技创新放在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科技自主创新之路。第三部分讲得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此基础上把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理论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理论。由此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集体的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思想是内容丰富,与时俱进,步步深入的。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教学思路是,首先,让学生了解掌握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什么,即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方面,要想发展生产力必须先解放社会生产力。其次,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生产力概念的内涵以及生产力概念内涵的新情况、新变化。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论述的基本经过;使学生了解掌握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之所以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其理论依据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解决的主要途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这一科学论断,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必须讲清五个判断:要消灭贫穷、实现共同富裕,需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需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让每一个人体会和享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需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让每一个人都能增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需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样需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支持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理论,这也是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依据,同时也是讲授该问题过程中能有效使学生入脑入心的方法,也是增强授课教师自信心的重要支撑。
二、教学要点和重点
为了使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并掌握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理论,需要将中国共产党的历届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论述和在政策理论上的连续性,以及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什么和为什么等问题加以认真讲解。其中,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什么和为什么,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这一理论与实践讲授过程中的教学要点和重点。
(一)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论述
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生产力不断进步的历史。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穷尽生产力理论,它为中国共产党人发展与完善生产力理论提供了理论准备。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这个问题的认识上,经历了一个由不全面不完善到比较全面比较完善的过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取得胜利,把社会生产力从旧的反动腐朽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从中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实际出发,为避免社会主义中国被开除出“球籍”,强调社会主义国家应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大力开展同自然界作斗争,在党的八大上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强调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自觉地进行改革,清除发展生产力的各种障碍,不断释放生产力的能量,从而推动其发展。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时期,党的各届领导集体在继承生产力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同时强调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必须符合生产力自身发展的规律,反映不断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一定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4]538。在发展生产力和推进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科学发展,一定要以人为本,一定要遵循发展的客观规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全面攻坚时期,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这一问题,在做好继承的前提下大胆创新,提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过程中,生态文明也是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3]19;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就是生产力;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等重要思想,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
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落后生产力不断被先进生产力替代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取代呈现出越来越快的发展态势。无论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只要其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就能够在世界上处于先进的、主动的、优势的地位;反之,就会处于落后的、被动的、挨打的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了中国生产力;而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的历史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历史,就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由落后、被动、挨打的地位变为先进、主动、积极发展并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历史。
(二)生产力的内涵
关于生产力内涵,教科书和工具书曾经都界定为: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资料三要素,三要素可分为人和物两个方面。这种界定把人放在自然界的对立面,强调人定胜天,局限性是没有把人和自然的关系认识清楚;这种界定也不符合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需要修补校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生产力内涵的认识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全面。生产力是一种现实的能力与力量,同时也是潜在的能力与力量。人类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也是人类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是人类社会永久发展的物质前提。人与自然是相互适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服务、协调发展的关系。
笔者认为,先进生产力包括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科技含量的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一般来说,高素质的劳动者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二是受过良好、系统的高等教育或高职高专各级各类的教育与实践训练,能够运用和发挥已掌握的信息和科学技术并使其作用于实体性生产资料形成现实的生产力;三是具有持续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四是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先进生产力中的劳动工具,一般具有机械化、半机械化,自动化、半自动化特性。先进生产力中的劳动对象,一般包括半自然物、化合物,化合物的数量和种类呈现出越来越快的增长速度。进入21世纪,我们对生产力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我们认识到人类对解放、发展、开发、利用人的智力、知识和信息等非物质性生产要素重视不够。信息、知识和人工智能等在生产力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网络信息是跨国界流动的,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5]
(三)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依据。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和社会进步发展的源泉,也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反杜林论》《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就明确指出: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共产主义社会是以生产力高度发达为基础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伟大的创举》《论合作社》《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等文章中也明确指出,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任务的问题解决后,必然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到首要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可以战胜并且一定会最终彻底战胜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战胜资本主义制度并彻底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最主要最重要靠的是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愈高意味着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就愈多,意味着人们在利用自然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越高,意味着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力量越强大。
2.决定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由之一——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邓小平讲:“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1]63通过对我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反思和艰辛探索,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373。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目标:生产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生产力目标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价值目标就是共同富裕,这两个方面是有机整体。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价值目标的手段和途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就说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个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并且是一个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在建设初期生产力水平落后,不可能完全消灭贫穷。所以,“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否则,社会主义怎么能够战胜资本主义?”[1]10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彻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条件。由于我国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所以,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尤为艰巨,要真正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的施政纲领就是要在中国彻底根治贫穷。邓小平说:“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1]63-64邓小平理论就是要在中国根治贫穷,要富国富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国梦。这些都是建立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之上的,都是要富国富民。
3.决定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由之二——解决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根本路径。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紧密相连的,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社会的根本发展任务。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以后,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需要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进而需要发展生产力,而且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江泽民在1997年的“五·二九”讲话中,明确把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增加了一个“力”字。这就是要求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来解决社会主义主要矛盾。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这一论断的主要方面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说明我国人民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在需要的领域和重心上已经超出原先的物质文化层次和需要。从矛盾的次要方面看,说明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得到了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诸多方面已经进入世界前列。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本身说明我国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的理论是正确的,也说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思路是正确的。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解决最根本的途径要靠发展社会生产力。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诞生了以苏联为首的16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把生产力从原有的旧的社会制度下解放出来,改善并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没有持续解放发展生产力,并且没有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以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而我国的社会主义优越性不断体现,正是因为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并在此基础上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决定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由之三——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走了些弯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党对发展生产力这个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认识不足,或者说没有形成高度共识并坚持下来。邓小平曾经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在一个长时期里忽视了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1]137,“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1]16。世界上一些国家出现问题,政权倒台,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经济没搞好,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如果经济老是停留在低速度,生活水平老是不提高,人们为什么拥护?因此,社会主义绝不能长期处于生产力低水平和贫穷的状态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关系到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一个根本问题。我们亲手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并不等于对它有充分的了解。实际上我们有许多问题还没有认识到位,有些已经认识了,不一定能够永远正确认识,可能随后又改变了正确的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的八大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党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心。但是1957年下半年,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理论与实践开始出现偏差。到“文革”中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用阶级斗争取代一切、冲击一切,其结果是我国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人民必需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物资极度匮乏。改革开放后,我国通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使居民消费资料市场充裕,消费水平提高。
三、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总结这些年讲授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经验,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第一,必须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文本中有关生产力论述的学习和研究,准确把握其含义,防止一知半解,以讹传讹。作为“概论”课任课教师必须在理论上弄清楚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以及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理论。第二,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运动在解决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上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那就是发展生产力是无产阶级政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经济是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所有问题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推进的过程中,必定会有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的产生,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实现中国梦。第三,改革开放40年中国所取得的成就证明邓小平提出的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变是多么的重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变最关键的是发展经济这个工作中心不松劲。第四,在解决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问题上,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发展生产力、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确定以后,必须要实干,反对空谈。第五,讲授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理论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学生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正确方针政策上来。第六,社会主义实践在不断发展,会引起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变化,所以,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理论也会有一些局部调整。“概论”课教师应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最新表述贯穿到教学中,把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表述转换的依据搞明白并讲清楚。第七,遇到有争议的问题,需要授课教师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