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腔镜下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的效果分析

2019-02-22王维龙

医药前沿 2019年1期
关键词:肺大泡自发性胸腔镜

王维龙

(龙口市人民医院 山东 龙口 265700)

肺大泡患者一般会并发症肺气肿,是呼吸系统高发疾病,会导致患者肺大泡破裂或者气胸等情况,威胁其生命安全。临床中,对肺大泡疾病治疗方法有开胸引流术、胸腔闭式引流术等,但是整体疗效并不理想,安全性较差。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胸腔镜技术在临床中应用率非常高,对肺大泡实施胸腔镜小切口切除,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1]。因此,本文应用胸腔镜下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分析其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共92例肺大泡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46人。

对照组,男性26人,女性20人,年龄 21至65岁,平均年龄(54.76±1.60)岁。

研究组:男性27人,女性19人,年龄20至66岁,平均年龄(54.82±1.63)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肺大泡患者;②患者自愿参与此次研究。

剔除标准:①认知障碍;②语言障碍;③中途退出者;④不接受医师安排治疗方式;⑤凝血障碍;⑥血液传染性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开胸手术治疗。

研究组:选择胸腔镜下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治疗;实施麻醉后,调整患者体位,在第七肋间作为切口,切口大小为1~2cm,把胸腔镜置入。在健侧肺脏实施单侧通气,把器官打开,在胸腔镜直视下对肺大泡和周边粘连的情况实施观察,在病灶相对应胸壁投影位置和肋间平行处做约为5cm的切口。针对粘连情况较为严重实施分离,若不能对病灶部位进行认可,可在患侧肺部进行膨胀,从而对病灶部位进行观察。如果是单发型可切除基地后实施缝合,如果是串状,可把基地肺部组织钳夹后移至到切口进行切除。手术结束后应用氯化钠溶液对胸腔内进行膨胀,改为双肺通气,观察是否有出血或者漏气的情况,最后放置引流管实施缝合。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效果开展评比,改善:患者肺大泡彻底切除,机体状态良好,术后轻度疼痛,短时间内可下床活动;有效:患者肺大泡彻底切除,机体状态一般,术后中度疼痛,短时间内无法下床活动;无效:患者肺大泡没有切除干净,机体状态差,术后重度疼痛,无法下床活动;总有效率为改善率和有效率之和。同时,观察术后患者是否有感染、自发性气胸和血胸情况发生。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研究组患者疾病总改善率95.65%高于对照组疾病总改善率84.78%,相比较,差距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n(%)]

2.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自发性气胸、自发性血胸几率高于对照组,相比较,差距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3.讨论

诱发肺大泡主要疾病为肺炎、肺结核与肺气肿等疾病,肺大泡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支气管狭窄、水肿、管腔堵塞等情况[2],使进入到肺泡的空气无法及时排出,增加肺泡压力,一般肺大泡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炎症情况,从而对肺组织产生损伤,威胁患者生命安全[3]。肺大泡可发为单发和多发,单发肺大泡是肺结核与肺炎并发症,多发性肺大泡是肺气肿并发症[4]。肺大泡在临床中发生率非常高,对此类患者多采用手术方法开展治疗,但是对机体损伤较大,而且术后恢复慢,极易发生感染等情况,总体安全性较低。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腹腔镜下切口肺大泡切除术弥补以上不良因素,在临床中应用率非常高[5]。

通过此次研究可发现:应用胸腔镜下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患者疾病总改善率95.65%高于应用开胸手术治疗疾病总改善率84.78%,应用胸腔镜下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自发性气胸、自发性血胸几率高于开胸手术治疗疾病,这表明腹腔镜下小切口手术对机体损伤非常低,而且操作简单,减少机体暴露时间,从而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实施胸腔镜下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临床价值高,利于患者机体早日康复,降低术后疼痛,提高日后生活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可行性强。

猜你喜欢

肺大泡自发性胸腔镜
不可逆转的肺大泡该如何治疗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肺大泡不是“肺大炮” 不会一点就炸
肺大泡并发血气胸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要点
自发性冠状动脉螺旋夹层1例
4例自发性肾破裂患者的护理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7例诊治体会
胸腔镜下T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80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