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科学项目促进学生实证交流
2019-02-22楼和东冯昕怡
楼和东 冯昕怡
在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活动已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让丰富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已逐渐成为每一位小学教师的共识。然而,在实际的实验探究活动中发现,一些教师在过程设计与实践过程中,只重视探究活动形式,忽略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导致探究活动流于形式。众所周知,科学探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论证。科学的交流一定是基于证据的,是实证的,即有理有据地交流。只有实证交流,才能真正促成学生思维扩展、自主探究、概念内化和思想形成。
生活化科学项目的理解
生活化科学项目是学习参考STEAM教育的实践形式,增设研究性议题有关内容,主要是由内容、活动、情景和成果四个因素构成,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以研究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性问题为基础。项目学习强调问题驱动、跨学科整合、情景与合作等,核心是将分散的学科领域融合于问题的项目活动,通过问题驱动,运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领域知识与技能解决现实问题。
促进论证交流的路径
分主题组建学生学习活动小组 根据探寻对象和主题的不同,以家庭就近原则为标准,适当考虑学生层次,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活动小组,合理分工。
教学环节的转型与推进 针对小学生学习的特征以及要求,我们提出以“生活问题为引领,注重学生活动体验”为核心的生活化科学项目学习方式与路径: 1.设置情境,形成项目。关联认知,激活思维。通过问题驱动,设置有意义的生活、社会情景,激发学生认知和实践的内驱力。2.合作探究,获取新知。以科学探究、设计与学生体验为载体,运用问题引导等方式,让学生感知、分析和解决问题获得新知,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内化,强化学生选择、操作、分析与解释、实证等能力。3.迁移内化,应用延伸。通过任务布置与问题设置,给定学生的角色,运用技术手段,以实验技能、动手操作为导向,强化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4.整合设计,操作实践。整合所学的知识,从全局思维进行设计,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与人文等知识,让学生感受在迭代设计时充分考虑生活所需适用、工程质量、成本、环境、安全及团队合作等因素,实现价值化设计,通过合作解决问题,获得成果。
促进论证交流的课例实践
教学三年级(下册)《磁铁有磁性》这一课中,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磁铁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通过实验认识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教材上要求该课中开展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认识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第二个活动是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这两个问题也许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就能做出回答。为了加强学生的体验认知,促进学生的实证交流,笔者在课堂上增加了一个游戏活动——“小猫钓鱼”。
教师提供多种形状的磁铁,彩色卡纸(上面画了几条鱼),回形针,棉线。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小猫钓鱼。根据这些材料,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能帮小猫钓到鱼呢?
学生:用磁铁吸。把磁铁当做鱼饵去吸。(教师演示用磁铁靠近卡纸上的鱼,没有任何反应)
教师:为什么用磁铁吸不上卡纸?
学生:因为磁铁不能吸引卡纸,它能吸引铁。
教师:那具体应该怎么操作呢?
学生:把卡纸上的小鱼剪下来,每条鱼上插上回形针,这样就可以用磁铁吸了。(学生实践操作,发现钓鱼还需要做一个鱼竿)
学生:在棉线的一端绑上磁铁,另一端绑在笔杆上。这样就是一个鱼竿了。
教师: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磁铁上不容易绑上棉线,那有没有什么办法改进一下呢?
学生:我把磁铁用毛巾包起来,再用棉线扎紧,棉线另一头绑在笔杆上,这样一个鱼竿就完成了。
教师:那我们快试试吧!(学生制作好装备后,开展钓鱼比赛,小组之间比一比一分钟内谁能钓的鱼最多。)
教师:在小猫钓鱼过程中,你发现了磁铁的哪些知识?
学生1:磁铁能吸铁,不能吸卡纸。
学生2:磁铁可以隔着纸巾、布和塑料袋吸铁,说明磁铁可隔着物体吸铁。
……
三年级学生对磁铁的了解很多仅停留于磁铁能吸铁,但对于磁铁具有多种形状,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磁铁的一些性质等知识都处于模糊状态。通过动手动脑,边玩边做,学生自主发现了关于磁铁的许多知识,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实证交流。同时,开展的竞赛型游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将潜在的动力激发出来,课堂气氛也变得更加活跃。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应以生活情境为基础,以问题解决或生活应用为导向,强调基于生活小问题解决和生活素材的运用,引导学生利用生活易得物品、材料、器具等進行自创性、体验性、趣味性、简易性、生活性的科学实验活动。学生根据实验操作或已有经验,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做到了有根有据,从而发展科学思维。
(本文系2019绍兴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生活化实验开发为载体促进小学生实证交流的实践研究》(编号:SJG10108)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弘毅小学)